邢菊芳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描述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及其功能;描述呼吸運動的過程和氣體進出的關系。
(2)能力目標:
通過模擬實驗的體驗,嘗試分析胸廓變化與呼吸的關系,增強綜合分析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人體呼吸系統(tǒng)組成與功能的學習,建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關注自身的健康,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教材分析與設計思路
“人體的呼吸”是蘇科版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七章“能量的釋放與呼吸”中的第二節(jié)內容,是學生在形成了“在生物體內,活細胞通過分解糖類等有機物獲得能量”的重要概念后,繼續(xù)深入學習有關于人體呼吸的基本過程及其結構基礎。本節(jié)內容與編寫思路如圖1所示。
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包括人體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功能和呼吸運動,涉及到的知識點比較多。呼吸運動的概念及過程比較抽象,學生學習中會出現(xiàn)一定的困難。因此,在組織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學生的親身體驗,結合圖片、動畫、模型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先建立感性認識,再逐步分析討論,最終形成概念,突破難點。
3教學過程
3.1分享感受,導入本課
教師利用視頻分享班中兩位學生在霧霾天的煩惱。學生甲說:“霧霾天都要戴著口罩出門,真麻煩!在學校,課間操、體育課都不能在室外進行,少了許多運動的樂趣?!睂W生乙說:“霧霾天我的鼻炎又犯了,鼻子不通很難受,而且最近班中咳嗽的同學越來越多?!苯處熖岢鰡栴}:針對同學提出的煩惱,你能說說霧霾主要影響人體的什么系統(tǒng)嗎?該系統(tǒng)有哪些器官呢?
設計意圖:教師用學生的真實體驗描述霧霾天給學生生活、學習帶來的煩惱,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環(huán)境,同時導入本課的學習。
3.2自主學習,構建概念
教師要求學生帶著“呼吸系統(tǒng)有哪些器官”的疑問,閱讀書本P117頁內容,討論回答:①呼吸系統(tǒng)包括哪兩部分,每部分各有什么器官?②呼吸系統(tǒng)的各器官有什么功能?③呼吸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為什么?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并進行交流回答,完成概念圖(圖2)。
設計意圖:讓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通過概念圖梳理呼吸系統(tǒng)的內容,簡潔有效。
3.3聯(lián)系生活,情感提升
在掌握了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和功能后,小組討論分析以下問題:①跑步時,為什么適宜用鼻吸氣而不是用嘴吸氣?②為什么隨地吐痰會危害健康?③霧霾天,如何保護人體的呼吸系統(tǒng)?
設計意圖: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以致用,同時使學生關注呼吸系統(tǒng)健康,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達成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3.4深入探究.呼吸運動
①學生思考:外界的氣體是如何進入到肺部(肺泡)的?
②知識儲備:教師介紹身體結構胸廓的構成。
③提出問題:學生手摸肋骨,感受呼吸時肋骨的變化。教師提出問題:“胸廓運動導致呼吸還是呼吸導致胸廓運動?”
④做出假設:學生根據(jù)經(jīng)驗做出假設,絕大部分學生認為呼吸導致了胸廓的運動。
⑤驗證假設:教師演示模擬胸部呼吸運動實驗,學生判斷自己的假設是否正確。
⑥原理分析:教師利用針筒演示實驗,說明“相同條件下,相同質量的氣體,體積越大,壓力越??;體積越小,壓力越大”的物理學原理。學生掌握以后,對模擬呼吸運動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得出:膈下降胸廓容積變大胸廓內氣壓變小外界氣體進入肺部(吸氣);反之則呼氣。
⑦完善概念:學生再次感受呼吸運動中肋骨的變化,體會到肋骨的運動與膈的運動共同引起了胸廓的變化,而胸廓的運動來源于呼吸肌的收縮與舒張,以此完善呼吸運動的過程。
設計意圖:由于學生缺乏相關的身體結構知識和物理知識,因此呼吸運動是本課的難點。呼吸運動中胸廓運動與呼吸的關系,單憑學生自身的體驗做出的假設往往是錯誤的。因此教師采用模擬實驗演示、物理實驗、自身體驗,層層深入分析,最后總結完善呼吸運動的過程,從直觀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3.5閱讀資料,前后呼應
教師展示資料:PM2.5是直徑小于2.5μm的顆粒物質,是形成霧霾天氣的主要原因。由于其顆粒小,可吸附有毒有害化學物及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進入人體呼吸道和肺部,附著在肺泡壁上,有的甚至進入人體內部,產(chǎn)生嚴重危害。教師提出問題:外界的氣體(包括PM2.5)是如何進入到人體內部的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霧霾產(chǎn)生正確的認識,同時留下問題供學生思考,留下懸念等待下面的學習。
4教學反思
學生思維“活”起來、能力“動”起來的課堂是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本課涉及到的知識點多,難點多。為了避免在課堂中出現(xiàn)教師一講到底、學生被動學習的情況,教師安排了學生自主學習活動,旨在幫助學生自主構建概念,提升能力;同時通過演示模擬實驗、針筒實驗,結合自身體驗,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跟著問題層層深入探究呼吸運動,逐步化解存在的困難,最后歸納完善呼吸運動的過程,使學生達到理解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