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雪飛
【摘 要】目的:探討前列地爾聯(lián)合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對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隨機選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按照隨即數(shù)字表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干預,觀察組患者采用前列地爾聯(lián)合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干預,對比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干預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SaO2、PaO2、PH均高于對照組,PaCO2、肺動脈收縮壓低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77.5%高于觀察組患者(P<0.05)。結論:對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實施前列地爾聯(lián)合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干預,可改善患者肺動脈高壓癥狀,改善患者的缺氧和CO2潴留狀態(tài),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在臨床應用中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
【關鍵詞】前列地爾針;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肺心病;呼吸衰竭;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541. 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0-0-02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肺心?。榕R床治療中常見的疾病之一,其主要是由于患者肺血管、組織或胸廓的慢性疾病改變導致肺血管循環(huán)阻力增加,使得肺動脈壓增加,從而引起的右心病理性改變,若未進行及時干預,可導致右心功能衰竭[1]。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因細菌感染、缺血、缺氧等原因?qū)е旅氀墀d攣出現(xiàn),使得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液體轉(zhuǎn)移至血管外,使血漿濃縮,引起血漿紅細胞壓積增大,可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造成嚴重影響,嚴重者甚至導致患者死亡[2]。因此,為患者提供可改善心臟功能及缺氧癥狀,對于改善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為明確前列地爾聯(lián)合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療效果進行研究?,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按照隨即數(shù)字表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9例;年齡50至74歲,均值為(61.0±3.8)歲;心功能分級:其中13例患者為II級,23例患者為III級,4例患者為IV級。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51至75歲,均值為(62.2±4.0)歲;心功能分級:其中18例患者為II級,11例患者為III級,4例患者為IV級。2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如年齡、性別等對比無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所有納入研究的患者均進行吸氧、強心等以及使用抗生素抗感染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干預,其具體措施為:口鼻面罩連接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呼吸機,呼吸頻率設置為15min/次,給氧濃度為25%至40%,呼氣壓力設為4cmH2O,吸氣壓力設為12cmH2O。
觀察組患者采用前列地爾聯(lián)合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干預,其具體措施為:在20mL5%葡萄糖中加入10μg的前列地爾,行靜脈注射,每天兩次,靜注1周;通氣干預同對照組。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檢驗,以%表示;當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干預前后各項指標及血氣分析對比
干預治療后,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SaO2、PaO2、PH均增加,PaCO2、肺動脈收縮壓均降低;觀察組患者的SaO2、PaO2、PH均高于對照組,PaCO2、肺動脈收縮壓低于對照組,對比具有差異性(P<0.05)。結果見表1。
2.2 2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干預治療后,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77.5%;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7.5%;2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具有差異性(P<0.05)。結果見表2。
3 討論
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臟負荷增加,肺動脈壓力增加,引起肺小動脈通透性增加,導致患者血漿液體進入血管外,引起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多;而因心臟功能異常,導致進入肺循環(huán)的血液量降低,肺靜脈回心血液含氧量降低,引起心肌缺氧,導致患者病情的進一步加重,因此,對患者實施及早的干預治療具有重要作用[2]。前列地爾可提高心功能,降低肺動脈高壓,且對于患者血壓及心率無干擾作用[3]。肺動脈高壓是引起肺心病發(fā)生發(fā)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其發(fā)生原因與缺氧密切相關,因此對患者及早實施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干預,可糾正患者缺氧及CO2潴留。本研究結果表明,干預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SaO2、PaO2、PH均高于對照組,PaCO2、肺動脈收縮壓低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77.5%高于觀察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對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實施前列地爾聯(lián)合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干預,可改善患者肺動脈高壓癥狀,改善患者的缺氧和CO2潴留狀態(tài),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在臨床應用中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劉文媛,郭璐,劉躍建.序貫通氣治療老年重癥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療效分析[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3,10(05):157-159.
戚永蘭.前列地爾針在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觀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4(11):90-92.
郎紅娟.低分子肝素鈣治療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研究[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07):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