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童
(遼寧省東港市東港市口腔病醫(yī)院 兒童口腔科,遼寧 東港 118300)
3~12歲兒童是進行口腔治療的主要目標,因心智發(fā)育不完全,不能有效控制自身行為和情緒,所以,獲取口腔治療兒童的配合是成功治療的關鍵?,F(xiàn)今兒童口腔治療行為管理過程中包括兩種方法,即為非藥物管理和藥物管理,非藥物管理方法中最為常見的就是說—示—做的認知行為療法為主[1],但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所以,需要尋找有效的行為管理方法?,F(xiàn)報道本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本院診治的60例行行為管理的口腔治療兒童經(jīng)催眠療法管理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本文涉及的60例樣本來源均是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本院診治的行行為管理的口腔治療兒童,參照組納入30例樣本,男女比例為15?15,年齡最大為12歲,最小為3歲,中位年齡為(7.01±2.31)歲;實驗組納入30例樣本,男女比例為14∶16,年齡最大為12歲,最小為4歲,中位年齡為(7.23±3.21)歲。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1.0)檢測參照組與實驗組口腔治療兒童的基礎資料,P>0.05,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參比意義不存在。
1.2 方法:參照組兒童予以說—示—做的管理方法,診療醫(yī)師詳細為兒童介紹治療需要用到的器械,讓兒童躺于牙椅上,與心率監(jiān)測儀連接,醫(yī)師對兒童牙齒進行檢查,應用低速儀器對兒童牙面進行2.5 min的清潔,間隔30 s助手記錄1次兒童的血氧飽和度和心率。實驗組兒童予以催眠療法,醫(yī)師采取艾瑞克森式催眠法讓兒童進入到恍惚狀態(tài),采取“跟”和“領”的技術、呼吸技術、固定技術,讓兒童通過多通道感受自身以及外界,依據(jù)暗示語言方式指引兒童的無意識,促使其進入到深催眠的狀態(tài),語言暗示可降低兒童對牙科的恐懼,提升兒童的信心,隨后讓兒童躺于牙椅上,剩余操作和參照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觀察實驗組和參照組行行為管理的口腔治療兒童平均心率、血氧飽和度、依從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本次以SPSS21.0版本的統(tǒng)計學檢測軟件處理納入診治的60例行行為管理的口腔治療兒童所有數(shù)據(jù),對兩組行行為管理的口腔治療兒童依從率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檢驗,對兩組行行為管理的口腔治療兒童平均心率和血氧飽和度用均數(shù)±標準差(±s)形式表示,行t檢驗,P<0.05,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存在驗證分析意義。
2.1 參照組和實驗組行行為管理的口腔治療兒童依從性比較:實驗組行行為管理的口腔治療兒童依從例數(shù)為29例,依從率為96.67%,參照組行行為管理的口腔治療兒童依從例數(shù)為21例,依從率為70.00%,P=0.0055<0.05,χ2=7.6800,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存在驗證分析意義。
2.2 參照組和實驗組行行為管理的口腔治療兒童平均心率和血氧飽和度比較:實驗組行行為管理的口腔治療兒童平均心率(86.21±3.21)次/分、血氧飽和度(98.32±2.36)%,參照組行行為管理的口腔治療兒童平均心率(95.68±4.01)次/分、血氧飽和度(97.87±4.54)%,t=10.0980、0.4817,實驗組口腔治療兒童平均心率統(tǒng)低于參照組數(shù)據(jù),P<0.05,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存在驗證分析意義;但實驗組口腔治療兒童血氧飽和度對比參照組,P>0.05,統(tǒng)計學無顯著檢驗意義。
牙科焦慮癥是牙科治療中兒童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緊張和害怕的不良情緒,從行為來說主要表現(xiàn)出耐受性降低以及敏感度增高。牙科焦慮癥不但耽誤兒童最佳治療時機,降低兒童口腔健康,也會以影響醫(yī)師工作的順利開展,進而影響牙科治療滿意度和效果。國內(nèi)外目前在臨床治療牙科焦慮癥過程中分為兩種方法,為非藥物性治療和藥物性治療,非藥物性治療的心理行為干預在應用中得到很大進步和發(fā)展,如注意力分散法、說—示—做的認知行為療法、認知重建法以及漸進式肌肉放松法等[2],但以上方法不能獲得較為理想的效果。催眠療法是基于良好醫(yī)患關系前提下,采取人潛意識接受暗示性的方法,以語言暗示指引兒童讓其進入到類似睡眠狀態(tài)的一種方法,催眠治療已經(jīng)廣泛應用在急慢性疾病、各種心理疾病等相關疾病的輔助治療中[3]。雖然在抗焦慮和心理引導方面催眠療法的效果已經(jīng)得到驗證,但很少有研究應用在兒童行為管理上的資料。在牙科焦慮癥治療中運用以催眠作為媒介的催眠療法,能夠讓兒童接受清醒情況下不能接受的一些觀念,有利于非理性觀念的清除以及接受正確科學的健康觀念,這種方式成為有效治愈牙科焦慮癥的關鍵,也能夠有效防止藥物治療的不良反應。但是在行行為管理的口腔治療兒童中采取催眠療法,需要催眠治療師具有成熟的技術以及較高的資質(zhì),因此需要未來進一步深入分析。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實驗組行行為管理的口腔治療兒童依從率為96.67%、平均心率(86.21±3.21)次/分對比參照組的70.00%、(95.68±4.01)次/分,組間數(shù)據(jù)具有檢驗參比意義(P<0.05)。
綜合以上結(jié)論,在行行為管理的口腔治療兒童中采取催眠療法相比較說—示—做法的行為管理效果更具優(yōu)勢,可降低平均心率,提升兒童治療的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