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炯
(長春市第六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52)
精神分裂癥患者具有明顯的認知功能障礙,約85%的患者在記憶力方面、執(zhí)行力方面和信息處理能力方面等都有明顯的缺陷,并且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比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缺陷癥狀更明顯。此外,大多數精神分裂癥患者有幻聽等感知覺的障礙。根據主要的臨床表現,將精神分裂癥患者分為6大類:緊張型、青春型、偏執(zhí)型、單純型、殘留型和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原因比較復雜,主要包含遺傳學因素、社會心理學因素和神經生物學因素,其中神經生物學主要是指多種神經遞質發(fā)生異常,如5-羥色胺、多巴胺、谷氨酸等。目前,藥物治療與心理疏通是治療精神分裂癥的主要手段,其中藥物治療是首選,大多數藥物具有抑制或阻斷神經遞質及其受體的作用。維思通又名為利培酮,是第二代非典型的抗精神病的藥物。維思通的作用機制是選擇性抑制單胺能,對D2受體、5HT2受體、α1、α2受體和H1受體的親和力高。本院采用維思通治療精神分裂癥取得不錯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86例,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43例,年齡17~43歲,平均年齡30歲,病程0.5~4.5年;研究組43例,年齡18~42歲,平均年齡30歲,病程0.5~4.5年。兩組在年齡、性別和病程方面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入選標準:患者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CCMD-3的診斷標準;患者的BPRS總分≥30分;患者在就診前1周內未服用任何抗精神病藥,半年內未服用任何長效的抗精神病藥;患者沒有神經系統(tǒng)疾病及其他的基礎疾病[1]。排除標準:藥物過敏的患者;妊娠火哺乳期的患者;藥物和酒精依賴的患者;有嚴重腦器質性疾病和軀體疾病的患者;有自殺企圖或嚴重攻擊行為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對照組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給予氯氮平進行治療,給藥方式為口服。給藥劑量為小劑量開始給藥,第1次的給藥劑量為25 mg,每天需給藥2~3次,逐漸增加給藥劑量至每天200~400 mg的治療量。若患者病情嚴重,則每天最高給藥劑量為600 mg;若患者病情穩(wěn)定,則每天保持100~200 mg維持劑量。給藥療程為12周。
1.2.2 研究組:研究組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給予維思通進行治療,給藥方式為口服。給藥劑量為小劑量開始給藥,第1次的給藥劑量為1 mg,每天需給藥1~2次,第1周內逐漸增加給藥劑量至每天2~4 mg的治療量,第2周內逐漸增加給藥劑量至每天4~6 mg的治療量。若患者病情嚴重,則每天最高給藥劑量不超過10 mg;若患者病情穩(wěn)定,則每天保持2~6 mg維持劑量。給藥療程為12周。
1.3 評價標準。治愈:精神癥狀全部消失或基本消失,自知力完全恢復,生活、學習和工作完全能夠自理,社會適應能力良好;有效:大部分自知力已恢復,生活基本能夠自理,可以適應社會環(huán)境;無效:自知力仍然存在障礙,根本無法適應社會環(huán)境[2]。
1.4 統(tǒng)計學處理:觀察比較對照組和兩個研究組的數據,應用SPSS20.0軟件完成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說明有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比較:對照組:治愈20例(46.51%),有效12例(27.91%),無效11例(25.58%),總有效率為74.42%。研究組:治愈26例(60.47%),有效13例(30.23%),無效4例(9.30%),總有效率為90.70%。兩組數據的結果進行比較,痊愈率、無效率和總有效率行χ2檢驗,χ2檢驗的結果為13.461,P=0.001<0.05,說明經過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對照組患者接受氯氮平治療后,出現錐體外系反應14例(32.56%),胃腸道反應8例(18.60%),體質量增加6例(13.95%),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65.12%。研究組患者接受維思通治療后,出現錐體外系反應5例(11.63%),胃腸道反應4例(9.30%),體質量增加2例(4.65%),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25.58%。兩組數據的結果進行χ2比較,χ2檢驗的結果為13.897,P=0.000<0.05,說明經過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具有顯著性。
精神分裂癥是沒有明確病因的重性精神病,發(fā)病人群主要集中在青年和壯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表現各有千秋,主要涉及到思維、情感、意志行為、認知功能和感知覺等方面出現障礙,從而出現不協(xié)調的精神活動。精神分裂癥的核心癥狀是思維障礙,它包括思維內容障礙和思維形式障礙2個方面,其中妄想是思維障礙的主要表現,精神分裂癥患者中80%以上有被害妄想癥。情感障礙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往往伴隨著情感淡漠和情感反應不協(xié)調的臨床表現。精神分裂癥的患者意志力很弱,行動力更差,屬于“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中的矮子”類型。精神分裂癥是沒有明確病因的重性精神病,發(fā)病人群主要集中在青年和壯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表現各有千秋,主要涉及到思維、情感、意志行為、認知功能和感知覺等方面出現障礙,從而出現不協(xié)調的精神活動。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原因比較復雜[3-4],主要包含遺傳學因素、社會心理學因素和神經生物學因素。精神分裂癥與其他疾病不同,沒有確切的實驗室檢查結果作為臨床診斷依據,臨床上主要采用中國精神病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進行診斷。精神分裂癥的治療原則是“早發(fā)現,早治療”,藥物治療為首選,治療時需要足劑量、足療程的長期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治療藥物包括第一代(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和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兩類,其中第一代(典型)抗精神病藥物主要是多巴胺受體阻斷劑,代表藥為氯丙嗪,長期應用不良反應比較大,患者的耐受性比較差,常作為二線治療藥物;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具有阻斷5-羥色胺受體、多巴胺受體的作用,代表藥為利培酮,長期應用不良反應較第一代小,患者的耐受性比較好,常作為一線藥物(氯氮平除外)。
本研究采用維思通治療精神分裂癥作為研究組,與氯氮平(對照組)進行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比較。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是治愈20例(46.51%),有效12例(27.91%),總有效率為74.42%,在治療過程中出現錐體外系反應14例(32.56%),胃腸道反應8例(18.60%),體質量增加6例(13.95%),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65.12%;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是治愈26例(60.47%),有效13例(30.23%),總有效率為90.70%,在治療過程中現錐體外系反應5例(11.63%),胃腸道反應4例(9.30%),體質量增加2例(4.65%),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25.58%。研究表明,維思通在治療精神分裂癥后,不僅可以提高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而且可以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