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暉 韓學功
摘 要:小學生要完成操作題,首先要做好課前的充分準備;其次要認真審查題目,對題意理解到位,平時做操作題時要規(guī)范步驟,授課教師講解示范要更精準,還要多加強訓練;最后還要查漏補缺,完善補充。
關鍵詞:準備;規(guī)范;示范
新課程改革以來,《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對《空間與圖形》這部分內(nèi)容有了新的要求,這部分的內(nèi)容也更加豐富了,為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課程設計了許多操作題,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其實這些操作題既不多,也不太難。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四年級的小學生畫一個標準的長方形都很難,很多小學生都不能夠積極、輕松、順利地完成對應年級設計的一些操作題。那么,如何幫助小學生完成好數(shù)學課上的操作題呢?根據(jù)我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發(fā)現(xiàn),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供同仁們參考。
一、學生完不成任務的主要原因
1.學生準備不到位
許多小學生對數(shù)學課下一節(jié)的內(nèi)容不提前預習或者預習不認真,不知道第二天上課要帶什么學習工具,該準備些什么。比如,今天要學習畫角,他就沒帶量角器;畫線段,也不帶直尺;即便拿個圓規(guī)上面也沒有安裝鉛筆頭,上課沒有學習工具真是一件讓老師頭疼、讓自己痛苦的事。
2.對題意理解不到位
好多小學生讀題不認真,審題時一帶而過。例如,題目要求畫一個三厘米的線段,他就畫成了直線;過已知線段外一點作這條線段的平行線,他就在線段旁邊隨便畫了一條平行線。如果題目要求稍長一點兒,那真是理解得一塌糊涂。
3.操作不規(guī)范
有的同學做什么事都是馬馬虎虎,畫圖也不例外,直線畫得一點也不直,90°的直角就畫成了圓角,作三角形一條底邊上的高,他就做出了底邊,畫的全等三角形三個角不一樣大,擺幾個小正方體也歪歪斜斜,更不用說會使用鉛筆的粗細來畫不同的線了。
4.教師操作示范不規(guī)范
教師操作示范不規(guī)范,這是許多老師的一大通病。許多老師在給學生示范畫圖時,從不用直尺或三角板,卻不知道這樣做的后果是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到自己畫時同樣畫出效果不佳的圖形。畫圖選取的位置也不佳,學生也最容易去仿效,任意選取作圖位置,畫圖不考慮布局分配??傊?,老師講解示范不規(guī)范,學生理解和操作也就稀里糊涂。
二、如何更好地幫助學生處理好操作題
1.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數(shù)學課上的操作題大部分是作圖題,不管是畫一條線段,或者平移一個圖形,學生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有一副三角板。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雖然拿了三角板,但因長期和鋼筆放在一起引起磨損,幾個角已經(jīng)磨成圓的。所以要養(yǎng)成預習和提前準備好學具的好習慣。
2.理解好題意
理解好題意很重要。題意不明,何事能成?小學生性子急,看到一道題,還沒讀上一遍,就動手操作了,這時經(jīng)常是對題意一知半解,因此老師平時應要求學生先把題目多讀幾遍,理解透徹再動手。例如,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學生對圖形一定要明白確定幾個關鍵點,確定什么方向,確定數(shù)多少個方格,最后進行有順序的連線,這樣才能保證操作的正確性。
3.學生操作要規(guī)范
有規(guī)矩才能成方圓。有些小學生在完成操作題時,隨意性很大。要求使用鉛筆畫圖,他們隨便用什么顏色的筆,不管是圓珠筆還是鋼筆,順手拿來就畫。用三角尺的直角邊重合已知邊,沿三角尺另一條直角邊畫垂線,要求用虛線畫就畫成實線,該用實線就畫不成實線。因此,平時要養(yǎng)成良好的操作習慣,該拿什么筆,該畫什么線,該用什么輔助工具,不得含糊,不打折扣。
4.教師講解示范要精準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苯處熓菍W生的最好榜樣,大部分老師在黑板上畫圖操作時,學生都在認真觀看教師的一舉一動,學生是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所以教師的講解示范非常重要,因此教師的示范要極為精準規(guī)范。能用直尺的決不隨便手畫,能自己動手完成的,盡量不要使用智能繪圖軟件,現(xiàn)在的智能繪圖工具隨便畫一個不規(guī)范的圓圈就是一個圓。如果老師在電腦平臺這樣做,學生在紙上那樣去仿效,可就麻煩大了。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精準示范。例如,畫平行線就是精準的三步:(1)固定三角板沿一條直角邊畫一條直線;(2)用直尺緊靠三角板的另一條直角邊,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板;(3)再沿三角板的直角邊畫出另一條直線。動作規(guī)范,思路清楚,所畫的圖形也就清晰規(guī)范了。
總之,小學生要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好操作題,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需要的學習工具要一應俱全;對待題目要求要認真地去審查清楚,明白題意;然后嚴格地按規(guī)定步驟去操作完成;最后再認真檢查修正。小學生只要能科學地、及時地完成一次操作題的實踐過程,就經(jīng)歷了從直觀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的升華,既拓展了小學生的空間觀念,也發(fā)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從而達到小學生成功完成操作題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余文森.論新課程學習方式的基本特性[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21).
[2]施莞楠.讓“數(shù)學思考”充滿生長的活力[J].學周刊,2014(31).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