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雄 王蔭三
湖北省宜都市中醫(yī)醫(yī)院 湖北 宜都 443300
心血管疾病合并精神心理問題越來越受到臨床醫(yī)生的重視,因心臟急癥住院的患者其共病的發(fā)生率可達60%~75%[1],冠心病合并抑郁癥的比例更高。中醫(yī)學認為,心主血脈,肝藏血,通過心以運行全身;肝主疏泄,調理臟腑一身氣機;五行相生相克理論中,肝與心母子相生,因此,心肝相關是冠心病合并抑郁癥的中醫(yī)理論基礎。筆者基于心肝相關理論,對其證治特色進行淺析。
1.1 絡損神傷:絡脈損傷是心系疾患的基本病機,而神傷是心系疾患中醫(yī)的主體表現(xiàn)之一,絡損神傷是冠心病合并抑郁癥的重要病理基礎。冠心病主要病機是瘀血阻絡、痰濁閉絡、絡氣郁滯、絡虛不榮。氣為血之帥,絡脈阻滯可致血行不暢,血不養(yǎng)心,神失封藏。絡脈阻滯可致痰濁內蘊,郁而生熱,熱驚心神,出現(xiàn)心中煩擾等癥;若瘀血痰濁郁久化熱,消耗陰血,心脾兩虛,心神失養(yǎng),亦可致情緒低落、睡眠障礙、情志不遂等;氣血為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根基,絡脈氣血充足,濡養(yǎng)心神是心絡功能正常的基礎。根據絡損神傷理論,冠心病合并抑郁癥臨證可見外邪入中、氣滯血瘀、氣滯痰阻、氣血虧虛。
1.2 證候特征:冠心病合并抑郁癥患者的證候要素特點與年齡及心絞痛類型、合并疾病等有關。證候要素分布由高到低依次為:血瘀、氣虛、腎虛、肝郁、陰虛、痰濁、氣滯、陽虛、脾虛、熱蘊、寒凝,顯示冠心病合并抑郁癥后,證候較單純冠心病更為復雜,證候要素在冠心病證候基礎上肝郁與腎虛的比例明顯增加,這與冠心病抑郁癥的病因病機有關[2]。
1.3 本虛標實:冠心病屬“胸痹”范疇,胸痹合并郁證在病機上成互為加重之勢。胸痹病機特征常為本虛標實,本虛為肝腎陰虛,肝疏泄失常,情志失調發(fā)為郁證;標實為氣血內亂,瘀血阻滯等。胸痹常因年老體虛,情志失調,寒邪內蘊等原因致心脈痹阻,病位在心,而郁病多由情志內傷引起,以氣機郁滯為主,故可見其常見病機是本虛標實。
1.4 危險因素:基于心肝相關理論,冠心病合并抑郁癥的發(fā)生與情志失調、肝失疏泄和心血不足、心脈運行不暢相關,其危險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負性生活事件、精神心理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經濟負擔等。
2.1 疏通氣機,心肝同治:基于中醫(yī)心肝相關理論,疏通氣機,心肝同治,才能事半功倍?!蹲C治匯補·郁證》提出:“郁病雖多,皆因氣不周流,法當順氣為先”?!夺t(yī)方論·越鞠丸》:“凡郁病必先氣病,氣得流通,郁于何有?”明代《薛氏醫(yī)案》曰:“肝氣通則心氣和,肝氣滯則心氣乏”,心之行血功能與肝之疏泄功能密切相關。故疏通氣機為郁證總治法,治療冠心病合并抑郁癥,疏通氣機尤為重要,氣機通,則血行暢?!秲冉洝吩啤氨С顟n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所以治療中尤要重視情志調節(jié)。
2.2 活用復方,心肝兼顧:冠心病合并抑郁癥當依臨證分型,而心肝同治:外邪入中者,治用順氣通經、濡心安神為主,主以解郁舒心湯;氣滯血瘀者,治用化瘀通經、益心安神,主以血府逐瘀湯;氣滯痰阻者,治用化痰通經、清心安神,主以黃連溫膽湯合枳實薤白桂枝湯;氣血虧虛者,治用補益氣血、榮絡安神,主以復脈湯。
某女,62歲,退休教師。冠心病病史5年。心悸、胸悶反復發(fā)作,1月前因親屬突然病故,出現(xiàn)情緒低落,善太息,脅脹痛,3天前開始出現(xiàn)心胸憋悶刺痛,夜寐難以入睡,納呆,大便秘結,舌質紫黯、苔薄白,脈弦。證屬肝郁氣滯,瘀阻心脈,治以疏肝解郁、化瘀通絡、寧心安神,以血府逐瘀湯為主加減。處方:桃仁、紅花各6g,柴胡、郁金、白術、枳實、當歸、川芎、赤芍各10g,白芍、茯神、首烏藤、龍骨、牡蠣各15g。兩周后復診,心悸、胸悶、脅脹痛、善太息等癥狀明顯緩解,夜寐明顯好轉,隨癥加減用藥2個月后,諸癥悉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