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靜嫻
西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0
該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在判斷是否符合公司法第七十一條第三款及本規(guī)定所稱的‘同等條件’時,應當考慮轉讓股權的數(shù)量、價格、支付方式及期限等因素?!彪m然新法規(guī)定了股東優(yōu)先購買權中“同等條件”的考慮因素,但對于這些因素的具體確定方法及形成方法仍存在完善空間。
在股東優(yōu)先購買權的“同等條件”中,轉讓股權價格占據(jù)極其重要的地位。筆者認為,應該分為兩種情形認定,第一種是股權轉讓協(xié)議中的一般價格條款,第二種是股權轉讓協(xié)議中的價格條款包含其他特殊因素。對于第一種,在實踐中可直接適用價格條款;至于第二種,判斷可折算因素時,“股權轉讓條件既可包括財產性條件,也可包括人身性條件,由當事人自由協(xié)商決定。一旦優(yōu)先權人主張股權優(yōu)先購買權,轉讓股東要求折算其他附加利益條件時,應在合理性限度內盡量尊重轉讓股東的意愿。”對價格條款中的特殊因素進行折算時,應先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然后以行使權利時的市場價格為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第三人與轉讓股東惡意串通的可能性。
“同等條件”按照法律文義來解釋當然包括轉讓股權數(shù)量的同等。對外轉讓股權時,其他股東的優(yōu)先購買權與股東的轉讓自由都應得到滿足。因此,可分三種情況討論。第一,如果第三人只同意接受全部股權,其他股東則不能主張與第三人共同接受。第二,在不影響股權轉讓價格下,第三人可以同意與其他股東共同接受全部轉讓股權。第三,如果轉讓股東將股權分別轉讓給多個非股東第三人,則其他股東可僅向其中之一的第三人主張優(yōu)先購買權。
為了公平起見,如果第三人可一次性付清全款,其他股東則不能要求分期付款;如果轉讓股東因信賴第三人而同意其分期付款,其他股東不能因此享有分期付款的權利,若其他股東進行擔保則可以。
現(xiàn)行的“同等條件”的形成方法可被表達成,“優(yōu)先認購的概念不是指我先跟你談,而是你找第三方談,你談好以后,談妥的同等條件,我作為老股東決定是否接受這個條件?!边@樣的形成方法不僅效率低下,而且會使得三方中一方獲利時,其他兩方遭受損失,造成實質上的不公平。因此,筆者認為,可以適當引入競價機制來形成“同等條件”,并通過擔保機制加以保障。
所謂“競價機制”,就是讓其他股東與欲購買轉讓股權的第三人談判競價來形成購買價格。筆者認為,轉讓股東在有轉讓意圖時就可通知其他股東,其他股東可向轉讓股東發(fā)出要約,在未有既定轉讓條件時,與非股東第三人、轉讓股東共同進行談判,形成價格競爭機制。如果第三人在談判中提出高于其他股東的要約,其他股東則可以以第三人提出的要約與轉讓股東簽訂協(xié)議,若其他股東放棄,則第三人可與轉讓股東簽訂協(xié)議。
第一,具體運行:(1)如果第三人提出的要約,其他股東無法達到,則由其他股東提請法院或者其他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機構要求第三人就其要約提供相應擔保,如果第三人不能提供擔保,則以其他股東能夠接受的要約為準。相反,如果第三人能夠就該要約提供相應擔保,則可以該要約為成立協(xié)議的購買條件。(2)如果其他股東提出的要約,第三人無法達到,則轉讓股東有權要求其他股東就其要約提供相應擔保,如果其他股東不能提供擔保,則以第三人能夠接受的要約為準。第二,具體的財產擔保形式:如果提出的要約價值不高,則應以全額現(xiàn)金擔保,若價值較高,并采取的是長期付款或者分期付款,則可提供部分現(xiàn)金擔保并出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機構的擔保函等信用憑證。第三,處分擔保財產的方法:如果是第三人最終與轉讓股東簽訂了轉讓股權協(xié)議,則可以在簽訂后,要求法院或者其他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機構返還擔保財產。如果是其他股東最終與轉讓股東簽訂了轉讓股權協(xié)議,擔保財產則直接由轉讓股東取得以充抵股權轉讓對價。如此雙重機制配合下,一方面,股東優(yōu)先購買權人將更積極正確地行使權力,減少濫用優(yōu)先購買權的情形。另一方面,轉讓股東無需再承擔違約責任,其利益得到最大實現(xiàn),第三人也無需再耗費多余的成本。三者利益將得到妥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