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1月21日文章,原題:中國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全球化之路 中國領導人去年在達沃斯對全球化鮮明捍衛(wèi)的講話所傳遞的信息頗受全球化精英們歡迎。但一年后的今天,中國與西方的分歧卻在擴大。美歐和日本認為中國在產業(yè)補貼等領域不公,還抱怨北京要求外企設立黨支部。而中國也關切美歐日益嚴審其對外投資。這是雙方更深層次不和諧的反映。中國與西方的基本問題在于,北京加入世貿組織時西方所期望的“融入”,已擱淺于互不相容的政治經濟。
分析家們說,一方面,中國建成國家主導的混合型經濟,同時倡導自成一體的全球化。另一方面,西方堅持基于規(guī)則的自由市場經濟理論受到特朗普“美國優(yōu)先論”侵蝕。美國前財長薩默斯認為,與其說矛盾源自對抗,不如說在于中西方的“并行游戲”,“西方做西方的,中國做中國的。有些國家從中國得到很多錢,就按中國方式來。有些國家從我們這里得到很多錢,就照我們的方式來?!?/p>
這種互不相犯的狀態(tài)卻無法解決一個基本問題:美國、西方和中國所要參與的全球化治理體系究竟是什么?“并行游戲”并不穩(wěn)定。北京正著意打造自己帶頭、遵守其規(guī)則的多邊體系。這意味著假以時日,中國對目前左右全球治理的西方主導體系的依賴將降低。
“一帶一路”倡議使北京坐上一種新型多邊主義的主導地位。該倡議不謀求與相關國家談判自貿協定,而是承諾北京出資和修建基礎設施項目,這與美國做法大不相同。在歐洲,中國牽頭政治商業(yè)集團“16+1”。所有16國也是“一帶一路”國家,其中幾個還參與中國出資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這些項目增強中國在歐盟的影響力。
北京牽頭的其他若干機構(包括亞投行)也成為西方主導機構的替代,有些強調與西方同行合作,有些則謀求平衡或挑戰(zhàn)現有秩序。
歐洲外交關系協會的弗朗索瓦等人稱,“如果說1978年以來是中國慢慢融入國際秩序并接受規(guī)則,那么現在可以說是正轉向系統性沖突?!敝袊嫉摹爸袊圃?025”政策,欲在10大全球性產業(yè)爭奪更大市場份額,促進“本土創(chuàng)新”和關鍵零部件自主制造。此類目標加劇西方擔憂。不過,與對中國的其他指責一樣,這些擔憂不會讓西方更有可能占據上風。美歐和日本所提的幾個領域,已成為中國體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們反映的是一種政治經濟——中國無意從中退卻?!?/p>
(作者詹姆斯·金奇,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