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俊
摘要:在課堂改革不斷推進的今天,社會和學校對學生的素質教育也越來越重要,對于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也倍加關注,因此提升中專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是我們每位體育老師的責任,也是課程改革的需要,需要我們對傳統(tǒng)體育課堂進行反思總結,摸索出更加高效、科學、有趣的課堂教學模式,將中專體育課堂打造成集知識與趣味于一體的全新課堂,在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完美體現(xiàn),學習效率明顯提升。
關鍵詞:體育 教學 探討
中專體育課是學校的必修課,對于學生身體素質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在很多學校,體育課開設的意義不足,沒有抓實抓嚴,導致課堂比較松散,課程開設起不到應有的效果,為了有效改變中專體育課的教學現(xiàn)狀,需要我們不斷創(chuàng)新,全身心的投入到體育教學中去。
一、新穎的課堂導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了課堂教學能更優(yōu)質的有效,第一,充分的了解學生是不遠不夠的,清楚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等。就好像低年級的學生比較感興趣于對小動物的模仿還有聲音等,也很喜歡玩游戲作活動。教學開始時可以采用模擬小動物說話,小動作活動等加入其中。對于步入中專階段的學生,通過多元華的媒體學習和了解應用到體育課上來,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二、靈活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積極的參與
中專體育的教學方法有很多,按照上課類型可以分為理論講授法,實踐法,以及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這些都是我們體育教師上課過程中最常用的幾種方法,針對不同的課程內容,可以選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如此方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與參與的積極性,但在教學過程中,只用這幾種方法顯然不足以應對學生學習的變化。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主題教學法,這在體育教學中可能顯得有點新鮮。主題教學法就是以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特征為根據(jù),圍繞一個主題開展教學,以此實現(xiàn)課堂的學習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給我們的體育課也注入一些新元素,例如在上理論課時,可以借助多媒體上的資源、圖片、信息等多種元素來豐富課堂教學,增強學生學習的視覺效果,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根據(jù)學生情況,用科學的評價來激勵學生鍛煉
教師應用合理有效的評價可以調節(jié)教學活動,充分引導開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更快的了解掌握課堂教學內容,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再加入學生的自評,讓學生對自己所學所練有個客觀的認識。應用于有效的合理評價從單一變成雙頊或多項的交流,讓學生對自己所學知識更有認同感,學習起來就會更加努力。譬如在技巧動作教學中,老師可以先進行示范演練,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評價動作更好的了解整個動作的結構特點。從而為后面的學習在大腦中留下清晰的映像。學生練習后可以進行相互評價動作,評價的過程也是互相指導糾錯的學習過程,這樣培養(yǎng)了相互協(xié)作的精神同時又很明確的知道自己的不足也能不斷改進相互得到提高。
四、開展豐富的游戲、讓課堂氣氛更活躍、學生參與性會更強
體育課上除了技能教學以外,課間的活動以游戲是運用的較多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體育游戲不盡可以讓學生主動的快樂的學習,還能提高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運動中來,并且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完成了鍛煉。讓學生化被動學習、消極參與成主動參與、互相競爭。譬如說學習“籃球運球”在練習過基本動作后,進行運球接力的比賽,學生練習的熱情都會非常的高,鍛煉的效果也相當?shù)暮谩?/p>
五、合理教學內容的安排、可以保證學生素質持續(xù)提高
每堂課安排有一定運動負荷的“課課練”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并且“課課練”的身體素質的練習與技能教學相結合,不但簡化技能教學,使枯燥乏味的技能教學變得簡單易懂不會顯得那么的難、而且素質練習也有了興趣。好比例在練習籃球時,素質練習與仰臥起坐接球相系起來,學生既熟習了球性,不僅僅提高了學生反應的速度,還發(fā)鍛煉了腰腹肌的力量。 “課課練”作為一個環(huán)節(jié)放到體育教學中,會更加完善主要技能的教學。每節(jié)課持續(xù)合理的安排“課課練”,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將會起到明顯的改善。
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多元化有創(chuàng)意的,學生積極參與、快樂學習。理想的課堂教學,教師的教學理念是很重要的。作為一名體育教師,不僅要不斷的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還要不斷的總結創(chuàng)新出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模式。高度重視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讓學生在我們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喜歡上運動,愛上體育課,才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最終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是充滿愛意的課堂;是富有詩意的課堂;是體現(xiàn)創(chuàng)意的課堂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魏忠仁.如何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營造良好和諧氛圍[J].教師,2010,(18).
[2]童波亞.追求有效教學,推進課程改革[J].考試周刊,2010,(09) .
[3]劉源溪.淺談有效的體育課堂管理策略[J].新課程(下),2011,(01).
(作者單位:江西省化學工業(yè)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