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使高中化學發(fā)生了全新的變革。在教材設置上,要求對不同學生發(fā)展需求給予滿足。在教學方法上,重視組織實驗活動的實施。在內(nèi)容安排上,強調(diào)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而如何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需要每一個化學教師認真思考的課題。本文作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對此進行了探究,旨在加強和同行間的學習和交流。
關鍵詞:高中化學;新課改;有效性
一、 引言
新課改為高中化學帶來了全新的挑戰(zhàn),新版本盡管降低了教材難度,但同時也擴大了內(nèi)容的選擇面。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更加貼近,并且具有更加開放性和綜合化的特征。為了提升課堂教學的時效性,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認真領會新課改的指導思想,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 深刻領會新課改指導思想,合理安排知識結構
相比于舊版教材,新版高中化學做了較大的修改,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既必修和選修兩個部分。具有更加合理的知識點的安排,同時也具有更加充實和新穎的內(nèi)容。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材的編排和設計上,也呈現(xiàn)出開放性的特征。例如,在內(nèi)容上增加了合成氨前景展望、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等許多新的內(nèi)容。為此,要求高中化學教師對新課改的意圖深刻了解,使自身知識面不斷拓寬。在原有的知識體系上,不斷融入新的知識,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新的知識點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從教材的結構設計分析,重新調(diào)整舊教材。例如,為了促進學生對氯水中含有氫離子、次氯酸根離子、次氯酸分子這方面的知識更好地理解,在教材中將學習弱電解質知識內(nèi)容放在了氯水前面。新課改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實踐能力非常重視,例如,在實驗的安排上,給出的僅僅是實驗的步驟和方法,沒有將實驗的最終結論給出。由此,就需要師生共同對實驗方案進行設計。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實驗數(shù)據(jù)的記錄,最終對實驗結果進行總結,并形成實驗報告。這種開放式教材的編寫著重是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谶@一指導思想。能將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激發(fā)出來,在實驗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對于新課改的這一指導思想,高中化學教師要深刻理解,避免向學生直接告知實驗結果,而因此制約了學生探索能力的發(fā)揮。
三、 實施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化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主要以實驗為主,和生活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而高中生往往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常常會對化學實驗充滿探索的欲望。傳統(tǒng)的單一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已經(jīng)不能與新課改要求很好地適應。為此,需要教師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歸納法、觀察法和演示法等等,向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讓學生在不斷探索和實驗的過程中,對化學的奧秘真正領會,對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發(fā)揮極大的促進作用。在新的教學形式下,教師扮演的是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身份,將學生作為探索新知識的主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開展小組教學的方式,立足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能力情況等,進行分組。在以小組為單位,對實驗的預期結果、步驟和實施方案等進行探討,預測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在實驗前,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并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通過實施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又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了培養(yǎng)。
四、 采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新課程改革極大地拓展了教學內(nèi)容,融入了多種教學方法,而高中化學課堂上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要求構建與之相配套的教學評價方法。新課改下,高中化學評價標準不再是單一的考試。教學評價對過程評價更加注重,重點考查的是學生是否有充足的實驗前的準備、是否有合理的實驗方案的設計、是否正確地進行實驗操作,是否認真觀察實驗過程,準確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是否完整地分析實驗結果,是否合格地撰寫實驗報告,是否對教學效果綜合考慮等。而科學和客觀的評價結果,有利于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五、 開展生活化探究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化學實驗是一種重要的手段,也是對學生操作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瘜W實驗能對促進學生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的轉化,進而促進學生理性認識的提高。對于化學實驗的素材,教師應盡量選擇與生活相貼近的化學現(xiàn)象。通過對探究式實驗活動的組織,調(diào)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例如,“溫度對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的影響”、“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簡易電池”、“自制肥皂與肥皂的洗滌作用”等化學實驗。通過化學實驗,對社會實際問題和日常生活問題進行解決。通過對化學實驗功能的拓展,對于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意義重大。
六、 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促進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黑板粉筆等,是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這種表現(xiàn)形式僵硬和呆板,不能對化學中的微觀問題很好地體現(xiàn)。而多媒體的運用,能使這些問題得到快速解決。例如幻燈投影片,就是一種便捷和簡單的手段。不僅易學易用,對于構建高效課堂,還具有重要的意義。多媒體通過有機的結合計算機和實物展示,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利用計算機的模擬功能,能使靜止的內(nèi)容動態(tài)化,抽象的內(nèi)容形象化。通過直觀感知化學理念,形成完整的理性認識。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掛圖和語言等,都不能清楚地表達“電子云”概念。而通過多媒體仿真技術的運用,對“電子云”進行模仿,能使學生電子出現(xiàn)的“幾率”大小直觀的感受和了解,幫助學生對這些難以理解的問題更好的消化。
七、 結論
新課改下,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如何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知思考的問題。高中化學學習具有抽象性的特點,需要教師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陳曉君.淺談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2(16).
[2]謝三峰.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淺析[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1(06).
[3]孫樹萍,阮文舉.化學新課程中STS教育目標的設計與思考[J].化學教育,2008(05).
[4]蔡寶來,王立國.教學回歸生活的意義與價值[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6).
[5]翟楠.教育·生活·課程——論杜威教育理論的生活化傾向[J].蘭州學刊,2005(01).
作者簡介:
胡曉輝,貴州省貴陽市,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qū)新天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