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鸞
【摘要】對世界各國中央銀行財務報表開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理論上講,各國央行貨幣政策實施、適用會計準則、資產負債管理等對中央銀行理論研究提供第一手素材。從現(xiàn)實出發(fā),云南在東南亞具有獨特的區(qū)位優(yōu)勢,與東南亞各國貿易往來頻繁,掌握各國經濟發(fā)展狀況、央行財務狀況有利于雙方更好地開展合作。本文分析泰國銀行2015年財務狀況,包括2015年泰國貨幣政策運行、主要會計政策和財務狀況,從中得出相關結論。
【關鍵詞】國外央行 泰國銀行 財務分析
一、泰國經濟發(fā)展與中央銀行貨幣政策
(一)泰國宏觀經濟綜述
作為東南亞重要經濟體,泰國實行自由經濟政策,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制造業(yè)、農業(yè)、旅游業(yè)領跑,泰國經濟發(fā)展迅速,逐漸成為世界新興工業(yè)化國家和市場經濟體,被稱為亞洲第五小龍。1997年東南亞爆發(fā)金融危機,危機最初起源于泰國,最終也對泰國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打擊。進入21世紀后,泰國政府主張內外發(fā)展并重,提倡“雙軌式”經濟發(fā)展模式,即對內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強化基礎經濟,對外大力推動多邊和雙邊自由貿易合作,擴展國際市場,經濟狀況明顯好轉。隨著亞太新興經濟體迅速發(fā)展,泰國政府抓住機遇,通過經濟政策轉變、產業(yè)結構調整等一系列措施,經濟取得迅猛發(fā)展,并很快從東南亞各國中脫穎而出。但作為世界主要農產品出口國、以出口為導向的外向型經濟體,泰國經濟受國際經濟形勢影響較大。近年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泰國經濟增速放緩,但主要宏觀經濟數(shù)據顯示,泰國經濟增長勢頭依然強勁,未來仍將領跑東南亞各國。
(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經濟發(fā)展狀況
下圖顯示近二十年來泰國GDP走勢。
1997年7月爆發(fā)的亞洲金融危機最初起源于金融動蕩的泰國,當時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改行浮動匯率制,致使泰銖受到國際金融投資者猛烈攻擊大幅貶值,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混亂,該危機迅速蔓延東南亞各國甚至整個亞洲,導致多國貨幣大幅貶值,并由貨幣危機蔓延到資本市場,導致股市受挫,后又演變?yōu)槿娴慕鹑谖C,并不斷惡化,持續(xù)至1999年基本結束。
泰國受到危機嚴重沖擊,政府為避免泰銖崩潰實施貨幣緊縮政策,實體經濟運行遭遇困境,經濟一度負增長。2001年他信政府上臺,泰國逐步走出危機陰影,經濟開始恢復元氣,一路保持良好發(fā)展態(tài)勢。但因外部依賴度較高,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經濟一度下滑。通過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2010年后泰國經濟不斷回暖。2013年,泰國國內需求疲弱,出口增速放緩,固定資本投資也大幅下降,加上年底政治危機帶來沖擊,泰國經濟增長呈現(xiàn)頹勢,GDP增速有所下降。2014年以來,受國內政治混亂和國際經濟復蘇乏力雙重影響,泰國國內外市場需求明顯下降,國內工業(yè)生產不力,對外出口不振,經濟下降明顯。2015年泰國經濟緩慢復蘇,但受全球經濟增長趨緩和貿易停滯等因素影響,泰國經濟增長低于預期,全年GDP為3,952.82億美元,同比增長為5.75%。其主要影響因素是:一方面,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增速低于預期,亞洲大部分經濟體增長乏力。全球貿易增長的停滯拖累了經濟復蘇的步伐,特別是泰國名義匯率的升值加劇了泰國商品出口的下滑,進一步惡化了的泰國收入前景和私營部門的信心。與此同時,泰國金融機構貸款展期的謹慎和私人消費回升緩慢,使泰國的經濟增長低于預期。另一方面,泰國的經濟刺激計劃和泰國公共支出的增加,特別是公共投資高出了預期,促進了服務出口和外國游客數(shù)量的增加,推動了泰國經濟的增長。然而,高于預期的公共開支和服務出口無法抵消泰國商品出口和私人投資支出的下降。
(三)近年物價變動情況
作為泰國的中央銀行,泰國銀行實行通脹目標制的貨幣政策框架體系,以維持物價穩(wěn)定作為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從上表可以看出,近年泰國通脹水平得到了較好控制,特別是2013、2014年,CPI平均水平1.86%,基本達到貨幣政策主要目標。但在全球需求不振的大背景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乏力,2015年全球石油價格低迷,泰國國內食品價格較低,CPI持續(xù)萎縮,泰國2015年全年平均通貨膨脹率為-0.9%。
(四)國際貿易狀況
出口貿易一直是泰國國內生產總值重頭,所占比重均在60%以上,但泰國出口貿易增長幅度自2010年以來持續(xù)下滑,由于全球經濟發(fā)展緩慢,國際油價處于低位,與之相關的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普遍較低,加上農產品市場低迷,使得2015年泰國出口繼續(xù)疲軟,連續(xù)第5年出現(xiàn)萎縮。2015年全年,泰國出口同比萎縮5.78%,為過去6年來最大出口萎縮幅度,累計出口2,143.75億美元;進口同比下滑11.02%,累計進口2,026.54億美元,全年進出口貿易順差117.21億美元,為近年來最高。
(五)貨幣政策執(zhí)行
作為泰國的中央銀行,泰國銀行主要通過影響市場短期利率執(zhí)行貨幣政策,實施宏觀經濟調控。
由于經濟增長趨緩及通貨膨脹壓力減弱,自2012年底開始泰國銀行調低政策利率,2013年年初又調低50個基點至2.25%,在2014年3月的全國貨幣會議上,泰國銀行再次降低政策利率25個基點至2.0%,旨在幫助經濟度過因政局緊張而導致的危機。在世界許多新興經濟體央行為緩解貶值壓力而開始收緊貨幣政策的背景下,泰國銀行希望通過泰銖的軟化來刺激經濟增長。2015年,鑒于短期經濟前景的嚴峻性,泰國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并在第二季度將政策利率降低到1.5%。不過,在美聯(lián)儲逐步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的背景下,泰國銀行為避免泰銖過度貶值,并沒有太多的政策空間來繼續(xù)推行寬松政策。
二、泰國銀行概述
(一)總體狀況
如同其他國家中央銀行一樣,泰國銀行履行泰國中央銀行職責,發(fā)行貨幣(泰銖)并進行管理,制定并執(zhí)行貨幣政策,保持幣值、金融及支付體系的穩(wěn)定。通過準備金要求、公開市場操作和常備性工具等貨幣政策手段,調節(jié)市場流動性。同時,作為經營外匯、對外直接投資的市場主體,泰國銀行設立自身的利潤目標,有一定的投資經營自主權。endprint
(二)財務報表體系
泰國銀行財務報表附注披露,泰國銀行會計準則、主要會計政策、會計方法與世界上其它主要國家中央銀行相類似,除泰國銀行委員會另有規(guī)定外,泰國銀行財務報表編制遵循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但在泰國銀行財務報表體系中不包含以下項目:貨幣儲備、貨幣發(fā)行業(yè)務和金融機構發(fā)展基金。因此,泰國銀行公布的資產負債表中并不包含黃金、外匯儲備、貨幣發(fā)行項目,上述項目僅以“泰國銀行財務狀況周報”(每周四)的形式進行披露。
(三)主要會計政策
根據泰國銀行財務報表附注,泰國銀行主要會計政策有:
1.財務報表項目計價方法為歷史成本法。
2.利息收入及支出計量按時間比例、以實際收益入賬。其余收入和費用則按權責發(fā)生制原則計量。
3.未實現(xiàn)資產和負債重估損益列示在權益項下資產和負債重估準備科目中。
4.外匯交易、黃金計價使用加權平均法。
5.證券投資主要以公允價值入賬。其中持有至到期投資按攤余成本入賬。未實現(xiàn)利得或重估虧損在權益項下按資產或負債重估準備列示,并在處置時進行收入確認。年內出售證券其成本按加權平均成本基礎進行計量。
(四)總體財務狀況
從泰國銀行的財務報表來看,截至2015年12月31日,泰國銀行資產總額38,403.58億銖,較上年增加3,130.68億銖,增幅為8.88%;負債總額44,465.87億銖,較上年增加2,188.03億銖,增幅5.18%;權益總額-6,062.29億銖,較上年少虧損942.64億銖,增幅13.64%。2015年全年凈虧損891.37億銖,較上年多虧損275.67億銖,虧損增幅44.77%。
三、資產負債情況分析
(一)資產項目
泰國銀行資產總額38,403.58億銖,較上年增加3,130.68億銖,增幅為8.88%,與上年相比,資產構成項目不變,構成比例相差不大。
近十年泰國銀行總資產規(guī)模走勢如下圖所示:
與泰國GDP走勢對比圖如下:
從圖中可以看出,泰國銀行資產規(guī)模不斷擴張,受國家宏觀環(huán)境影響產生波動,但整體表現(xiàn)優(yōu)于GDP增長,同時金融的長足發(fā)展一定程度上也促進經濟增長。泰國銀行主要資產項目如下:
1.現(xiàn)金及存款。2015年末余額為6,086.92億銖,占整個資產項目的15.85%,較上年增加7.48億銖,增幅為0.12%。該科目包含現(xiàn)金及現(xiàn)金等價物和國外存款。
現(xiàn)金及現(xiàn)金等價物2015年末的余額為3,127.66億銖,是為滿足短期現(xiàn)金兌付需要而持有的款項,占現(xiàn)金及存款科目的51.38%,該項目較上年增長59.10%,是導致現(xiàn)金及存款較上年增長較快的重要因素。該項目包括現(xiàn)金1,196.37億銖、國內活期存款0.08億銖和國外活期存款1,931.21億銖;國外存款2959.26億銖,主要包括國外定期存款、特種存款,是為進行國際儲備管理而持有的款項,國外存款占現(xiàn)金及存款科目的48.62%,該項目較上年下降了28.06%。
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儲備和持有的特別提款權。2015年末余額696.04億銖,占整個資產項目的1.81%,較上年減少0.86%。該項目包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儲備208.72億銖和特別提款權487.32億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儲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國按份額進行認購的。特別提款權可以在發(fā)生國際收支逆差時向基金組織指定的其他會員國換取外匯,以償付國際收支逆差或償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貸款。
3.證券投資。2015年末余額29,180.49億銖,占整個資產項目的75.98%,是資產項目中占比最大的項目,較上年增長12.18%。證券投資包括持有的國內證券2,402.68億銖和國外證券26,777.81億銖,國外證券的持有量是國內證券的11.14倍。少量國內證券是為滿足貨幣政策實施而持有的,并以攤余成本入賬。國外證券則是為了進行國際儲備目的而持有的,分別與攤余成本和公允價值計量,并根據匯率變動引起的投資估值的變化作相應的調整入賬。
4.貸款。2015年末余額1,365.95億銖,占整個資產項目的3.56%,較上年減少18.48%。這部分貸款主要是根據金融援助應急法令提供給金融機構的用于發(fā)放洪災受損個人的貸款。貸款按照賬面價值計量,而應計利息則計入“其他資產”。
5.房產和設備。2015年末余額64.53億銖,占整個資產項目的2.63%,占比較小,較上年增加8.29%。以成本扣除累計折舊入賬。
6.其他資產。2015年末余額1,009.65億銖,占整個資產項目的2.63%,較上年增加35.52%,較上年大幅增加的原因是新增了145.84億銖的外匯掉期凈資產。此外認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配額511.43億銖、應計收入192.52億銖、對其他組織的投資16.48億銖、以及其他項目143.38億銖,這些項目的數(shù)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他項目包括無形資產(主要是計算機軟件及系統(tǒng))和待攤費用等。
(二)負債項目
負債總額44,465.87億銖,較上年增加2,188.03億銖,增幅5.18%,與上年相比,負債構成項目不變,構成比例相差不大。
1.存款。2015年末余額5,512.63億銖,占整個負債項目的12.4%,較上年增加63.57%。該項目包含非計息存款和計息存款兩部分。非計息存款包含政府存款、金融機構存款和其他存款,其中以政府存款占比最大,占存款總量的70.95%;計息存款占比較小,僅占存款總量的5.76%,主要是為了使市場利率維持在合理范圍內和保持貨幣市場流動性而設置的,目的在于更好地進行貨幣政策傳導和金融市場的發(fā)展。
2.特別提款權分配額。2015年末余額485.07億銖,占整個負債項目的1.09%,較上年增加4.68%。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按份額向其成員國分配特別提款權,2015年末分配到的份額為9.7億特別提款權(SDR),與上年相同,變動僅反映匯率變化。endprint
3.賣出回購證券。2015年末余額3,505.9億銖,占整個負債項目的7.88%,較上年增長29.2%。該證券均為在國內市場賣出回購證券。
4.泰國銀行發(fā)行債務證券。2015年末余額34,263.38億銖,占整個負債項目的77.06%,較上年減少1.94%。主要是泰國央行債券(Bonds)26,582.28億銖和其他泰國銀行債務證券(Debt Securities,持有期限1年以內)7,681.1億銖,2015年它們的利息支出分別為582.24億銖和164.91億銖。這一負債項目是作為貨幣政策工具使用的,以促進泰國貨幣市場和證券市場發(fā)展,其利息支出作為利息費用入賬。同時,為在貨幣市場進行有效的流動性管理,泰國銀行會對部分央行證券進行回購操作。
5.其他負債。2015年末余額698.89億銖,占整個負債項目的1.57%,較上年減少11.29%。本年該項目包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活期存款、應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本票、應付員工福利、預提費用和其他。
(三)權益項目情況分析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泰國銀行權益總額為-6,062.30億銖,較上年減少虧損942.64億銖,虧損減少幅度為13.46%。主要權益項目有:
1.股本。2015年末余額0.2億銖,與上年持平。
2.法定撥款。2015年末余額273.08億銖,與上年持平。2002年,為彌補累計損失、提高泰國銀行穩(wěn)定性,遵從總分財產轉移的緊急狀態(tài)法令,泰國銀行從自身貨幣儲備的特別儲備金賬戶轉移了1,650億銖,扣除累計虧損后,剩余金額273.08億銖,作為法定撥款列示。自2002年以來,該賬戶金額未發(fā)生變化。
3.應交政府利潤穩(wěn)定儲備。2015年末余額6.24億銖,與上年持平。該儲備金從1990年到1996年的支付了撥款的凈利潤累積而來,由泰國財政部同意提取并在財政部需要時轉入額外公共收入。自2002年以來,該賬戶沒有發(fā)生過利潤撥款。
4.資產與負債重估準備。2015年末余額902.06億銖,上年同期余額為-939.75億銖,同比增加了1,841.81億銖。占比較大的是外幣兌換資產與負債未實現(xiàn)損益重估準備,2015年末為678.3億銖,上年同期為-1,140億銖。按照泰國銀行會計政策規(guī)定,外幣兌換資產與負債的未實現(xiàn)利得或重估虧損在權益項下按資產或負債重估準備列示,并在處置時進行收入確認。其他內容包括投資價格重估、衍生品重估和買入返售遠期合約重估。根據泰國銀行法案,資產與負債重估準備反映泰國銀行資產負債重估累計損益。
5.累計虧損。2015年末累計虧損未清余額為-6,352.51億銖,上年同期虧損-5,729.01億銖,2015年較上年多虧損10.88%。該損失是由于貨幣政策操作吸收流動性而支付利息造成的。
6.當年凈虧損。2015年末余額-891.37億銖,較上年多虧損275.67億銖,虧損增幅達44.77%。此項將在第4部分展開分析。
四、損益情況分析
泰國銀行2015年全年凈虧損891.37億銖,較上年多虧損了44.77%。其中收入528.63億銖,較上年減少了11.66%。支出1,420億銖,較上年增加了16.96%。
(一)收入
2015年,泰國銀行收入總額528.63億銖,較上年減少了11.66%。主要收入項目有:
1.利息收入。2015年,泰國銀行利息收入總額470.27億銖,占整個收入總額的88.96%,是收入的主要來源,與上年基本持平。利息收入按時間比例、以實際收益率入賬。
2.手續(xù)費收入。2015年,泰國銀行手續(xù)費收入總額9.31億銖,占整個收入總額的1.76%,較上年增長0.19%。
3.其他收入。2015年,泰國銀行其他收入總額49.05億銖,占整個收入總額的9.28%,較上年增加100.65%。其他收入主要以投資收益為主。
(二)支出
2015年,泰國銀行支出總額1,420億銖,較上年增加了16.96%。主要支出項目有:
1.利息支出。2015年,泰國銀行利息支出總額918.61億銖,占整個支出總額的64.69%,是總支出的主要部分,較上年減少16.17%。利息支出按時間比例、以實際收益率入賬。
2.外匯凈損失。2015年,泰國銀行的外匯凈損失為381.38億銖,占整個總支出的26.86%。
3.人員費用。2015年,泰國銀行人員費用總額50.52億銖,占整個支出總額的3.56%,較上年增長18.46%。
4.其他支出。2015年,泰國銀行其他支出總額69.5億銖,占整個支出總額的4.89%,較上年增長下降了8.21%。
(三)利潤實現(xiàn)及影響損益的因素分析
泰國銀行每年制定利潤目標,近十年凈損益變化如下圖所示:
泰國銀行近年損失不斷減小,但呈現(xiàn)較大波動性,究其原因,除利息收支有小幅波動外,凈損益變化主要由每年外匯交易影響產生。2008年爆發(fā)的全球經濟危機并未使泰國銀行利潤受損,反而實現(xiàn)近十年唯一一次盈利,主要由于2008年外匯交易實現(xiàn)凈利得386.57億銖,2009年該項業(yè)務表現(xiàn)為凈損失188.74億銖,二者相差575.31億銖,而2008、2009年凈損益分別僅為306.42、-76.62億銖。
五、主要結論
第一,如前所述,泰國銀行財務報表體系不包含貨幣儲備、貨幣發(fā)行和金融機構發(fā)展基金(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后,泰國銀行為處理銀行不良資產、增強金融機構抗風險能力成立金融機構發(fā)展基金FIDF),因此黃金、外匯儲備、貨幣發(fā)行項目不包括在泰國銀行資產負債表中,這是泰國銀行財務報表與其他國家中央銀行最大的不同。這一設計的出發(fā)點是,考慮到貨幣儲備、貨幣發(fā)行更多是國家層面的決策,其規(guī)模受國家政策影響較大,故將其剝離在泰國銀行資產負債表之外,僅以“泰國銀行財務狀況周報”的形式進行披露,如2015年12月31日披露的泰國銀行財務狀況周報如下:
修正后的泰國銀行主要財務狀況指標如下:
除去與國際主流央行財務披露存在巨大差異外,該設計同時存在較大缺陷,主要表現(xiàn)為外匯儲備剝離于泰國銀行資產負債表之外,所有外匯交易損益均包含在該行利潤表之內,資產項目與和該項目相關的損益不能統(tǒng)一涵蓋于泰國銀行財務報表體系中。
第二,前已述及,為應對和補償未來期間可能出現(xiàn)的虧損,泰國銀行在權益項下設置資產與負債重估準備,未實現(xiàn)資產和負債重估損益均作為損益項目計入該賬戶。此科目對市場價格波動與風險具有一定的緩沖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泰國銀行財務風險。但該項目以公允價值入賬,在資產和負債重估為虧損時以負值存在于權益項下。公允價值計量作為適應金融創(chuàng)新的重要會計計量屬性,具有計價的科學意義,但因其在操作上具有較大的主觀性,且存在人為進行利潤操縱的嫌疑,在具體操作上仍需慎重。
第三,泰國銀行實行有管理的匯率浮動制度,即泰銖價值由市場決定,由外匯市場反映對泰銖的供求需要,與此同時,泰國銀行會抑制損害泰國競爭力的超過一定范圍的浮動。但是,泰國銀行不實行資本管制,由此造成外匯市場匯率波動將對泰國銀行財務狀況產生重要影響,從損益分析可以看出外匯交易是影響泰國銀行凈利潤的重要因素。同時,由于匯率波動對于國家外匯儲備產生直接影響,泰國銀行也需警惕匯率風險對國家外匯儲備的影響。
六、主要附表
參考文獻
[1]泰國銀行2015年年度財務報告.泰國銀行官方網站:http:// www.bot.or.th/.
[2]陳紅升,黃幼霞.2015年泰國發(fā)展回顧.《東南亞縱橫》.2016.06.
[3]何軍明.泰國中央銀行獨立性的歷史發(fā)展與影響因素研究.《東南亞研究》.2012年第5期,20-23.
[4]《泰國銀行銀行業(yè)運營報告》.2015.08.泰國銀行官方網站:http://www.bot.or.th/.
[5]世界銀行統(tǒng)計數(shù)據庫http://www.worldbank.org.cn/.
[6]Wind資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