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龍
摘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建立學生正確道德觀、法治觀的學科。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教學方式,這樣導致學生失去了對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習興趣。所以應當引進互動式教學模式,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課堂互動成為教學的主體,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興趣,還能夠提高教學的高效性。
關鍵詞:道德和法治;學習情緒;互動式教學;高效性
互動式教學模式是當代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模式,也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邮浇虒W模式遵循形象教學、興趣教學的基本原則,目的是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對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達到快樂育人的教學目標。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內容枯燥、繁雜,學科本身就缺乏趣味性,這樣往往會導致教學低效的效果,所以應當讓互動式教學與初中道德與法治完美融合起來,讓教學更加簡單,從而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實踐,總結成以下幾點。
一、案例教學法
政治課本中包含著許多案例,這些現(xiàn)實中的例子是教師開展互動式教學的重要素材。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從而總結案例中的知識點和道理,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于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這就是案例教學法。這種方法能對學生產生積極引導的作用,學生自主開展案例學習,從而總結出知識點,增強學生的求知欲。
比如,學習“我們崇尚的公平和正義”這一章節(jié)的時候,教師可以從課本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范例,以講故事的形式講給學生聽。邰麗華,兩歲因為高燒失聰,十五歲開始舞蹈訓練,二十八歲成為藝術總監(jiān)。2004年雅典殘奧會,由她領舞的《千手觀音》震撼世界。然后讓學生體會邰麗華的人生經歷,從而引發(fā)學生對邰麗華理智面對社會生活不公平的敬仰之情,讓學生以邰麗華為榜樣,沒有絕對的公平,要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理智對待不公平,為追求公平進行不懈努力。教師應當與學生一起參與,適當引導,師生互動,互相啟迪,利用師生之間的良性循環(huán),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辯論法
教學本身就是一種活動藝術,教學是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教學會讓學生接受得更容易。所以教師應當采用事件啟發(fā)教學模式,這就是辯論法教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入生活中的案例,和學生一起討論各種事情,在辯論中,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學到知識。
比如,學習“交往藝術新思維”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辯論題:與別人相處時,正方:應該展現(xiàn)給別人自己的本來面貌和品質;反方:應該將好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因為每一個學生都需要交朋友,教師在辯論的過程中,充當主持人。學生分成正反雙方,進行一場錙銖必較的辯論會,讓課堂生活化,使學生在辯論中增強語言表達能力。辯論會是一場思想的碰撞,可以使學生的思想教育得到進步,還能學習到交往藝術中許多珍貴的品質,例如自信、友善、誠實、團結等,這些是交往的基礎,這也是教師傳授的道德知識。辯論法是生動教學的完美演示,并且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三、模擬法庭式教學法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情景教學法,這是教師教學的一種新型模式。對于初中政治來說,模擬法庭式教學法是情景教學法的表現(xiàn)方式。教師在講述法治知識的過程中,可以把法庭帶到課堂,讓學生當法官、原告被告方、檢察官等,并模擬法庭的基本流程,讓學生親身經歷其中,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比如,教學“感受法律的尊嚴”的時候,可以就一個具體的法律案例進行開庭。首先讓學生了解相應的法律知識,教師進行角色分配,并讓學生明白所擔任職位的具體職責;然后,教師應組織學生將課堂變成法庭,給學生營造法庭的氛圍,并讓學生準備臺詞和講演稿;最后,教師適當給學生部分建議,從而使開庭過程更加激烈精彩。在這個互動的模式下,教師要引導學生規(guī)范法庭步驟,讓學生能夠正確地運用法律法規(guī)。學生能在這樣的互動模式下,學習法律相關知識,強化法律意識,從而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合法公民。
綜上所述,互動式教學已經全面運用到初中政治教學中,不僅能夠使教師教學越來越簡單,還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倍增,能實現(xiàn)師生雙贏。但是對于互動式教學模式來說,方式、方法還尚未成熟,還應有提升和改善的空間,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探索互動式教學,合理開發(fā)新方式、新方法,彌補互動式教學的不足之處,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培養(yǎng)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章七四.初中思想品德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分析[J].中學教學參考,2012(18).
[2]王開秀.初中思想品德“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3]王偉,袁書杰.對實施互動式教學的幾點思考[J].石家莊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