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延明
考情梳理
從近幾年高考全國卷來看,高考散文文本閱讀呈現出以下特點和規(guī)律:第一,所選文本多為非名家名篇或名家非名篇,作者以中國作家為主,兼顧外國作家。第二,選材上呈現出關注人生、關注人性、關注自然、關注文化傳承等特點,作品大都貼近生活,注重抒情性和哲理性,具有較強的時代感與豐富的人文內涵。文本主題彰顯核心價值觀,謳歌民族精神,審視科技文化,敬畏生命,思考人生,展現人與自然和諧之美,充滿正能量。第三,所選文本的語言表達生動凝練,極富文采,文本體現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第四,從命題的角度看,嚴格按照高考考試說明中的有關規(guī)定,既能保障命題的全面性,又能做到重點突出??疾橐c主要集中在分析內容、評價情感、理清結構、鑒賞手法、理解句子的作用含意等幾個方面,注重考生探究能力的考查,高頻考點凸顯、穩(wěn)定。第五,命題形式為選擇題、簡析題和探究題三種,以主觀題為主,多年來基本沒有變動。整體來看,高考散文的命題呈現重人文素養(yǎng)的強化、重鑒賞評價與拓展應用能力考查的傾向。
根據上述考情分析可以預測,在短時間內,散文閱讀將繼續(xù)保持多年來的命題趨勢,其考查內容和考查形式都不會有大的變化。未來散文閱讀的考查,在文本選擇上,仍然會青睞那些短小靈動、文質兼美的篇目。文本的主題仍將會關注核心價值觀,關注人生,關注自然,諸如時代變遷、民族情懷、科技文化、人與自然、敬畏生命、規(guī)則品質、人物詠懷、民風人性等。同時,考查內容主要集中在把握內容情感和賞析表現手法兩大類,命題形式仍將沿用傳統的選擇題、簡析題和探究題,側重能力考查。明白于此,就可以瞄準動向,抓住要害,高效備考,少走彎路。
沖刺錦囊
關于散文閱讀,高考考試大綱規(guī)定的層級有四個,即理解(B)、分析綜合(C)、鑒賞評價(D)和探究(F)。具體的考點,理解層級有:(1)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綜合層級有:(1)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2)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征和表現手法。鑒賞評價層級有:(1)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2)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3)評價作品表現出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探究層級有:(1)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fā)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探討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意圖;(3)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根據考情分析可知,這些考綱規(guī)定的考點在歷年高考中都考查到,其中“理解句子含意”“分析作品結構”“賞析表現手法”“探討創(chuàng)作意圖(內容情感)”成為穩(wěn)定的高頻考點,自然就是備考的重點。因此,必須了解每個考點的設問方式,熟練掌握答題步驟和答題模板,確保規(guī)范答題,穩(wěn)操勝券。
考查點1:理解詞句含意
【設問方式】
(1)解釋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2)請根據文本,探析“××××”這句話的含意;
(3)請結合文章內容,說明第×段中“××××”的含意;
(4)請結合文章,闡釋文末“××××”的內涵;
(5)結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畫橫線句子的含意;
(6)文中“××××”的含意有哪些?
【答題步驟】
第一步,根據上下語境,答出表層意思;
第二步,結合文章主旨,挖掘深層意思。
【答題模板】
①從字面上看,這個詞(這句話)是指××××;②結合主旨,這個詞(這句話)是××××的意思。
【典題印證】
2017年高考新課標全國Ⅱ卷,所選文本是林徽因的《窗子以外》,試題的第5題是:
結合全文,說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結合全文內容,可知文中的“窗子”具有雙重含意:一是其表層含意,即實指的現實生活中的窗戶,如鐵紗窗、玻璃窗等;二是其深層含意,如“他們和你總隔個窗子”“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遠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內”中的“窗子”,其象征著人心之間、自我與外部世界之間的隔膜。
參考答案:①從字面上看,指具體的窗子,如鐵紗窗、玻璃窗等,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場景;②結合主旨,指“無形的窗子”,即心態(tài)與觀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與外部世界的隔膜。
考查點2:概括內容要點
【設問方式】
(1)文中對××的描寫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
(2)結合全文內容,簡述“××”體現在哪些方面;
(3)作者對××的認識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請結合全文作簡要說明。
(4)第×段寫出了“××”的哪些特點?有什么象征意義?
(5)文章寫出了“××”的哪些精神氣質?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
【答題步驟】
第一步,通讀全文,合理劃分結構層次;
第二步,準確歸納層意,特別是重點段段意;
第三步,根據題目設計的問題,找到答題區(qū)間;
第四步,準確精煉地概括相關內容,分點寫出答案。
【答題模板】
××的描寫(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②××××;③××××。
【典題印證】
2015年高考天津卷,所選文本是張抗抗的《云和梯田》,試題的第17題是:
結合全文內容,簡述云和梯田的“魅力”體現在哪些方面?
解題時,首先要在文本中找到與“魅力”有關的文段,然后逐條分析,歸納概括。第三、四兩段寫梯田高低起伏,像天梯,依山就勢;隨后幾段寫梯田的四季形態(tài),四季變換,梯田景象都不同;第十九段以后的內容寫云和梯田呈現出美妙的風景,是自然與人和諧相處的結果,體現中國農人的智慧和千年農耕文明成果。
參考答案:云和梯田的“魅力”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依山就勢,形態(tài)各異;②四季變換,色彩紛呈,景象迥異;③山水與耕地完美交融,體現中國農人的智慧;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體現千年農耕文明成果。
考查點3:分析作品結構
【設問方式】
(1)請簡要分析(概括)文章第×段的論述層次。
(2)有人認為第×段在文中作用不大,可以刪去;也有人認為這一段有重要作用,不可刪去。你認同哪一種觀點?請說明具體理由。
(3)文章第×段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4)文章在謀篇布局方面匠心獨運,請結合全文加以賞析。
(5)從結構上分析作品為什么先寫××,再寫××,后寫××。
【答題步驟】
第一步,找出對應段落,理清層次脈絡;
第二步,分析各層次之間的邏輯關聯;
第三步,分析如此安排文章結構的意圖或表達效果。
第四步,歸納概括,分條寫出答案。
【答題模板】
首先,提出了××××;其次,闡述了××××;再次,剖析了××××;最后,指出了××××。這樣安排,××××(意圖或表達效果)。
【典題印證】
2018年高考浙江卷,所選文本是葉文玲的《汴京的星河》,試題的第12題是:
從結構上分析作品為什么先寫街,再寫人,后寫燈。
試題已經表明了文章的層次及其內容,要求分析為什么這樣安排結構。答題的關鍵是先要弄清三者之間的邏輯關聯,然后再回答這樣安排的目的或想要達到怎樣的表達效果。
參考答案:①先寫街的繁榮做鋪墊,引出人潮洶涌。②再寫游人眾多,為后面寫觀燈受阻埋下伏筆。③最后寫觀燈盛況,把作品推向高潮并點明主題。④這樣層層鋪墊,層層推進,邏輯嚴密,結構嚴謹。
考查點4:鑒賞表達技巧
【設問方式】
(1)文章第×段在寫法上有哪些特點?
(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何效果?
(3)文中用××描寫的手法來表現××,請舉例加以分析。
(4)文中運用了多種手法,表達了對××的感受。請結合具體語句加以賞析。
(5)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具有怎樣的藝術效果?
(6)本文的語言充滿生活氣息,請結合全文對此加以賞析。
(7)文中畫橫線部分表現為怎樣的語言特點?
【答題步驟】
第一步,閱讀文本相關語段,找準所運用的表現手法;
第二步,結合文本,分析每種手法的表達效果或抒發(fā)的情感;
第三步,先手法,后分析,規(guī)范寫出要點。
【答題模板】
①運用××手法,點出了××;②使用××手法,生動地寫出了××;③××的手法,強化了××;巧用××手法,豐富了××,突出了××。
【典題印證】
2016年高考北京卷,所選文本是陳忠實的《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試題的第24題是:
文章第四段運用了多種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老腔的感受。請結合具體語句加以賞析。
文章第四段運用了比喻、排比修辭和聯想、化用等多種藝術手法。比喻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可感,給人以鮮明的印象;排比可以增強語言的氣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由老腔的演奏聯想到關中大地特有的環(huán)境特點,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而對詩句的化用則增添了文章的文學意蘊。
參考答案:①聯想。從老腔的腔調聯想到關中大地特有的生活,點出了老腔源于關中大地,具有濃厚鄉(xiāng)土氣息的特點。②比喻。將老腔的腔調比作驟雨拍擊秋禾的嘯響、雨潤麥苗的柔聲等,既寫出了老腔的雄渾奔放,又寫出了婉約平和,將抽象的感覺化為形象的畫面。③排比。幾個句子構成排比,強化了作者自己聆聽老腔時的內心感受。④化用古詩句。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等,豐富了作品的文學意蘊。
考查點5:分析意圖作用
【設問方式】
(1)文章開頭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描寫了××的什么特點?有何用意?
(3)文章在敘述中插入對××的一段描寫,這樣寫有什么妙處?
(4)作者回憶童年××的經歷,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有人認為,文章最后一段可有可無,將它刪掉行文更簡練,你怎么看?
【答題步驟】
第一步,概括(句)段內容,弄清該句(段)與文章主旨的聯系;
第二步,賞析句(段)運用的表現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第三步,根據句(段)在文本中所處的位置,明確在結構上的作用。
【答題模板】
①在內容上:描寫了××××,突出了文章的主題;②在手法上:運用××表達技巧,表達更加××××,突出了××××;③在結構上:承接上文××,引出下文對××的描寫(或:統攝全篇,是文章的線索;呼應上文,結構完整、嚴謹)。
【典題印證】
2018年高考北京卷,所選文本是蘇兒的《水缸里的文學》,試題的第20題是這樣的:
文章第④段對河蚌仙女夢想的描述與第③段的童話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文章寫“凝視水缸是我最早、最懷念的閱讀方式”,水缸讓“我”與文學結緣,這是一個比較抽象的話題,而對河蚌仙女夢想的描述和童話故事的引用,意在增添文學色彩,化抽象為具象。從前后內容和這兩段所處的位置看,它在結構上承上啟下,起過渡作用。從手法上看,這兩段描寫通過對比,表現孩童時的“我”因好奇心而生發(fā)聯想,而好奇心與聯想將“我”與文學聯系在一起。
參考答案:
①在內容上:第三段童話故事中仙女為報知遇之恩,從水缸中出現然后做好飯菜,幫助救它的青年擺脫貧困,表明很多人好逸惡勞、期待天上掉餡餅的心理。第四段中“我”想象自家水缸里的仙女的細節(jié),表明貧困生活中的兒時作者對仙女的幻想和對美味的期待,增強了文章的文學色彩。
②在手法上:兩段通過對比表現孩童時期的“我”因好奇心而生發(fā)的想象力,這些好奇心與想象力也成就了“我”與文學的聯系。
③在結構上:這兩段承接上文回憶童年時河蚌的秘密,引出下文凝視水缸是作者最早的閱讀方式。
考查點6:探究題
【設問方式】
(1)本文認為××,你是否同意這種意見?說說你的理由。
(2)結合文本,××的做法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3)概括全文主旨,并聯系現實談談你的看法?
(4)文中說:“××××?!闭埥Y合文本談談你對這句話的思考。
(5)請?zhí)骄课恼伦詈笠欢沃挟嬀€句的意蘊。
(6)你最欣賞××哪些精神氣質?結合生活經驗談談你的體會。
【答題步驟】
第一步,弄清所要探究的問題的實質,進而作出是非曲直等理性判斷;
第二步,從問題的不同側面進行發(fā)散思維,縱深聯想,挖掘意蘊;
第三步,結合文本主旨或自己的體驗,談談看法或感受。
【答題模板】
針對××,我認為××。我們從中懂得了××,獲得了××,充分感受到××,促使我們××。
【典題印證】
2014年高考安徽卷,所選文本是美國作家西格德·F·奧爾森的《獨木舟之道》,試題的第14題是這樣的:
在本文中,“獨木舟之道”不僅指獨木舟行駛的水路與劃獨木舟的技巧,更指由蕩舟引發(fā)的諸多感悟。請結合文本,從兩個不同的角度談談你所悟到的“獨木舟之道”。
“獨木舟之道”富含哲理,意蘊豐富。文章借“劃獨木舟”闡發(fā)的是為人處世的道理。由“獨木舟”在水面行駛所經歷的不同境遇,自然聯想到人生和社會?!蔼毮局邸迸c大自然融為一體,“獨木舟之道”就是自然之道;蕩舟人背著行囊,漂流荒野,獲得精神的充實,“獨木舟之道”就是生存之道;在狂風和激流中蕩舟,激發(fā)人們與命運抗爭的勇氣,“獨木舟之道”就是探險之道;獨木舟小巧靈活,在水面來去自由,自然想到自由之道。
參考答案:我認為“獨木舟之道”意蘊豐富,給人啟迪。①“獨木舟之道”即自然之道,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劃獨木舟有一種與大地和睦相處、融為一體的感覺,讓人感受到蕩舟之樂。②“獨木舟之道”即生存之道,體現了一種樸素的生活哲學。蕩舟人背著行囊,漂流荒野獲得精神的充實,懂得簡單就是幸福,獲得心靈的寧靜。③“獨木舟之道”即探險之道,就是崇尚一種敢想敢做的挑戰(zhàn)精神??耧L驟雨,蕩舟其中,激發(fā)出勇氣和豪情。④“獨木舟之道”即自由之道,就是追求一種超越限制、擺脫羈絆的自由境界。獨木舟小巧靈活,不受水域限制,可以到達任何心馳神往的地方,讓人體驗到無拘無束的心靈自由。(答出任意兩點,意思對即可)
除了上述幾個考點之外,散文閱讀有時還會考查“賞析文中畫線句子”(如2018年高考天津卷第17題)和“賞析文章標題”(如2017年高考天津卷第17題)。前者主要從表現手法、表達效果和思想情感等方面鑒賞;后者主要從文章主旨、表達效果及結構等方面進行賞析,在此不做贅述。
責任編輯 廖宇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