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小環(huán)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xié)作廣東中心,廣東 廣州 510663
《專利審查指南》中給出了在判斷要求保護的發(fā)明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是否顯而易見時通常采用的“三步法”[1],在三步法中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判斷現(xiàn)有技術是否存在“技術啟示”,當區(qū)別技術特征為“公知常識”時通常認為存在技術啟示。但是,對于“公知常識”在創(chuàng)造性判斷中如何使用并未詳細記載,因而有必要對其進行討論和研究。本文以兩個具體案例為基礎,對于創(chuàng)造性判斷中公知常識的使用進行了分析,希望對創(chuàng)造性的判斷提供借鑒意義。
案例一涉及一種防火隔熱卷簾用耐火纖維復合卷簾及其應用,其權利要求1為:一種防火隔熱卷簾用耐火纖維復合簾面,其中所說的簾面由多層耐火纖維制品復合縫制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說的簾面包括中間植有增強用耐高溫的不銹鋼絲或不銹鋼絲繩的耐火纖維毯夾芯,由耐火纖維紗線織成的用于兩面固定該夾芯的耐火纖維布以及位于其中的金屬鋁箔層。
發(fā)明所要達到的技術效果是最高耐火溫度可達1350℃,正常使用溫度可達1200℃,受火4小時內,背火面溫升低于140℃,背火面溫度低于200℃,背火面輻射熱非常小,保證背火面物品的安全防火要求。權利要求1與現(xiàn)有技術的區(qū)別技術特征為:金屬鋁箔層。公知常識性證據(jù)表明:金屬鋁箔層廣泛應用于建筑保溫墻、耐火材料等諸多領域,用作耐火材料時能夠耐受的溫度是660度,耐火時間為8分鐘。而金屬鋁箔層在本發(fā)明中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耐火溫度為1200度,耐火極限時間達4小時。發(fā)明通過鋁箔的位置設置、該鋁箔與其它耐火纖維層協(xié)同作用解決以上技術問題。上述公知常識未教導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及產生的技術效果;由于耐火溫度、耐火時間的差異導致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上述公知常識的基礎上不容易想到本發(fā)明,也即不存在技術啟示。
當判斷公知常識是否存在應用到現(xiàn)有技術的技術啟示時,不能孤立地看公知常識本身,應當從本領域技術人員的角度出發(fā),從所應用的技術領域、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及產生的技術效果綜合考慮是否存在技術啟示。
案例二涉及一種以硅砂尾礦和粉煤灰為主要原料的泡沫陶瓷及其制備方法。其權利要求1為:一種以硅砂尾礦和粉煤灰為主要原料的高氣孔率泡沫陶瓷,其特征是泡沫陶瓷的質量百分數(shù)組成為:石英砂或硅砂尾礦25-45%、粉煤灰40-60%以及添加劑15-20%。
最接近的現(xiàn)有技術對比文件1公開了:一種粉煤灰基高強度高氣孔率泡沫陶瓷,并具體公開了該陶瓷包括下述組分,按質量百分比組成:赤泥30-50wt%,粉煤灰20-40wt%,碳酸鈣10-25wt%,硼砂5-20wt%(碳酸鈣與硼砂為添加劑)。
權利要求1與對比文件1的區(qū)別技術特征僅為:采用石英砂或硅砂尾礦替代赤泥。而現(xiàn)有的公知證據(jù)表明粉煤灰、石英砂等都是本領域常規(guī)制備中性、酸性介質的多孔陶瓷器件的骨料。對比文件1中記載了粉煤灰的主要成分是SiO2、Al2O3,赤泥中主要成分是CaO,屬于一種富氧化鈣礦渣,兩者礦渣正好在成分上互補,形成CaO-Al2O3-SiO2系陶瓷。對比文件1是利用赤泥中的高CaO含量,通過與粉煤灰特定比例混合作為陶瓷骨料,從而得到以鈣鐵榴石為主晶相之一的高強度泡沫陶瓷?!秾彶椴僮饕?guī)程·實質審查分冊》在第四章第1.3.2節(jié)“不存在技術啟示的情形”第(4)條中明確指出“作為最接近的現(xiàn)有技術的對比文件的其他部分,或者其他對比文件,給出了與發(fā)明相反的教導”[2]。具體到本案中,石英砂或硅砂尾礦的主要成分是SiO2,其CaO含量遠遠低于赤泥,在對比文件1的技術方案中,赤泥的作用為提供CaO組分,使最終產品中形成鈣鐵榴石晶相。由此可見,對比文件1給出了與發(fā)明相反的教導,本領域技術人員面對對比文件1,根本沒有動機將石英砂/硅砂尾礦代替對比文件1特定組成中的赤泥,也即不存在技術啟示。
(一)當判斷公知常識是否存在應用到現(xiàn)有技術的技術啟示時,不能孤立地看公知常識本身,應當從本領域技術人員的角度出發(fā),從其所應用的技術領域、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及產生的技術效果綜合考慮是否存在技術啟示。
(二)當判斷公知常識是否存在應用到現(xiàn)有技術的技術啟示時,也應把握現(xiàn)有技術的發(fā)明構思,判斷其是否具有改進的動機以獲得要求保護的發(f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