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靜鈞
因一張頭頂風霜上學的照片,云南魯?shù)榈娜昙墝W生王福滿被稱作“冰花男孩”?!氨泻ⅰ卑仙嫔蠈W、過早自理的求學狀況引發(fā)社會關注,他從小就懷揣的“警察夢”亦得到積極響應。在有關組織和團體的關愛下,“冰花男孩”很快踏上北京圓夢之旅。
幫助需要特殊關愛的孩子圓夢,是社會慈善領域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一項工作。2014年江西新余市9歲患病男孩小鄒“等能自己站立走路,我要當一名警察”的夢想,經(jīng)社會團體和有關部門的策劃得到了實現(xiàn)。2013年11月,美國舊金山警方、市長和民眾通力配合,只為給一個身患白血病的小朋友圓“蝙蝠俠”的夢。
“冰花男孩”既屬于個體,也有著特殊的社會代表意義。在偏僻的農(nóng)村,隨著勞動人口外出打工,“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態(tài)逐漸成為社會問題。農(nóng)村適齡兒童減少后又不得不出現(xiàn)的學校撤并,導致一些孩子在嚴冬冒著冰冷的風霜艱難求學?!氨泻ⅰ辈粌H只是指王福滿一人,也是指更多像他一樣條件艱苦的兒童。給“冰花男孩”送去關愛,是社會大家庭應有的溫馨。幫“冰花男孩”圓夢,其行為和動機皆值得肯定和稱贊。
輿論中出現(xiàn)的一些對圓夢之旅的擔憂和質疑,雖然批評的初衷也是好的,但也難免存在一些過度解釋的地方。如有人認為有關愛心團體和公益組織的行為是為了“蹭熱度”打造“網(wǎng)紅”,這樣的說辭未免荒腔走板。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冰花男孩”畢竟是個孩子,“圓夢”之目的無非就是讓其保有一個有意義的童真,以幫助其快樂和健康成長。過度的正面加持與出格的負面評價一樣,均會帶來公眾理解上的不均衡,從而形成社會意義共識上的扭曲,并導致孩子心理的不正?;?。一棵自在生長的小樹苗,最后成了供人把玩的盆景,恐怕是誰都不想看到的結果。
愛心人士及慈善組織在施與關愛之時,應從受助者角度出發(fā)和思考,并找到合適的行為方式;公眾或組織亦應避免急功近利、過度消費,否則會適得其反。同樣,旁觀冷漠且冷嘲熱諷也萬萬不可取,這無異于給愛心撒了一堆冰塊。社會上總有一些人,真正見諸行動的關愛不足,口水謾罵的能量卻有余,這樣的行為即便出發(fā)點再好也無濟于事。
從社會效果上看,“冰花男孩”之意義,應與當年的“大眼睛女孩”一樣:符號化之目的就是為了推動社會關愛兒童以及相關事業(yè)。希望未來此類活動更多,同時更注重方式方法,讓“冰花男孩們”在圓夢的同時,不會因得到特殊關愛而忘乎所以,進而陷入依賴,而愿意以群體代言人的時代使命感,回報和感恩社會?!?/p>
(作者是西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