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環(huán)境、制度、應用服務等方面對部分中職學校進行調查,根據調查數據分析中職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提出構建信息化平臺、規(guī)范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新機制、整合資源、縮小差距等建議。
【關鍵詞】中職學校 信息化建設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1B-0014-02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信息化建設已融入社會的各個領域,中職學校信息化建設在我國各地區(qū)取得了較為明顯的進步,但其中較為不發(fā)達地區(qū)的中職學校信息化建設因為教育經費的不足、教師本身對信息化建設的意識薄弱等諸多原因,導致教育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據于此,筆者采用文件政策調查和實地考察兩種方式,邀請了區(qū)內教育研究學者以及部分熱愛并從事教育研究的研究生組成了 15 人的考察團,利用 7 天的時間,到全國 8 所中職學校進行了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環(huán)境以及各項設備的建設情況,其中包含信息化投入比重、校園網建設水平以及實際應用情況;教育信息化的建設是否有完善的制度以及人員是否能得到保障;數字資源是否有效建設以及實際應用情況,其中包含教育資源的建設水平和實際應用等;教育信息化是否建設了應用服務,其中包含了基礎的信息化建設情況、支援、管理水平等。下面根據調研獲取的數據從問題現(xiàn)狀、原因、建議層面進行分析。
一、中職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現(xiàn)狀
(一)中職學校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容易被忽略
1.政策保障及學校重視方面。中職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是否能被人所認知,取決于政策方面的支援與引導,翻閱我國教育行政部門的相關政策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談及中職學校信息化建設的不多。此外,此次調研數據顯示,愿意將信息化建設作為頭號工程的學校僅占 70%左右,愿意組建專門負責信息化技術團隊的學校只占 54%。2.制度保障方面。制度的完善是工作效率的有力保障,但是我們調查的數據顯示,制訂有專門管理學校信息化建設制度的學校不超過 20%,分別是:制訂有“機房管理規(guī)定”的占 21%,制訂有“信息化建設和使用的管理規(guī)定”的占 23%,制訂有“網絡化設備保養(yǎng)、使用與維護的相關規(guī)定”的占19%,除此之外的其他相關規(guī)章制度明顯不足。3.經費投入方面。經濟基礎是信息化建設的必要的基礎條件,在我們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近幾年在教育信息化建設相關項目上投資超過 30 萬的學校占 不到20% 。以上可見,中職學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無論在政策、財政支援等方面都得不到有效的支持,中職學校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性被忽略。
(二)中職學校的信息化建設發(fā)展不均衡
此次所調查的中職學校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嚴重不均衡,以下幾組數據可充分表明:第一,近幾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設投資比重,投入達 30 萬的學校不超過 20%,投入達 10 萬的學校占比 50% 左右,投入比例嚴重失衡;第二,基礎設備的建設情況不容樂觀,網絡帶寬 100M bps 以上的學校占比 30%,50M bps 以下的學校占比 60%;擁有網站的學校僅占比 36.7%,說明各中職學校的網站建設率極度偏低;還有各地區(qū)因地理因素、經濟因素的問題導致差異較大,發(fā)達與欠發(fā)達地區(qū)中職學校信息化建設相較各項指標比例不均衡。
(三)中職學校信息化建設意識薄弱,制度缺失
調查數據顯示,將近 70% 的在校領導及主管都沒有參與過信息化方面的課程培訓,三年內參與各種各樣信息技術課程培訓的教師數量占比在 50% 以下的學校達到了 70%。教育信息化建設在各學校的發(fā)展中長期被忽略,尤其是信息化覆蓋率偏低導致整體信息化意識薄弱和理念的缺失。
(四)信息化應用服務水平低
調查數據顯示,各中職學校的應用服務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應用手段只停留在展示教學上,根本沒有體現(xiàn)出信息化與課堂深度結合的內在意義;使用方法過于簡單,沒有發(fā)揮信息化教學應有的功能與優(yōu)勢;使用模式簡單,不會依據不同目標做出對應的變化與改動;過程模式固定,在應用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被固定思維困阻,單一地使用多媒體教學只能發(fā)揮表面作用;沒有明顯的特色,使用過程中多數采取了生搬硬套的模式,完全將普通高校的應用模式復制過來使用,沒有特色的發(fā)展注定不能持續(xù)。
二、中職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資金支援力度不夠
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資金不足是信息化建設面臨的重要難題。學校發(fā)展以人為本,工作的重心悉數放在了招生、就業(yè)以及實驗設備等方面,本來就不充足的教育資金也只能重點投放在這些方面,這就導致目前中職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多數止步于機房建設,再好一點的學校至多也就是對校園網的建設做部分投入,但是對于信息化的重點發(fā)展要素:教學資源、設備、信息化圖書館等建設幾乎處于空白階段。還有,投入不均衡的問題在前文調查結果中也有表明,這種不均衡的投入也使得中職學校的信息化水平差距越拉越大。
(二)信息化建設缺乏保障
中職學校的信息化建設不單單是學校的難題,還關系到其他的因素,如政府的支援程度、管理的能力高低、評價的專業(yè)分析、信息化制度的完善等都是職業(yè)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保障因素。我國中職學校目前的信息化建設還處于發(fā)展中階段,相關標準、文件、制度都不完善,這些要素直接影響教育信息化的建設。
(三)標準不夠統(tǒng)一
目前除了國家統(tǒng)一的資源庫建設標準以外,各地區(qū)都相應地建立了不一樣的教育信息網,其中類別繁雜、種類眾多,但是想要拿出符合中職學校教師使用的標準制度、教學資源則少之又少,為中職學校教師提供相關信息資源也成了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一個著重點。
三、中職學校信息化建設的建議
(一)構建信息化平臺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中提出加大對教育信息化各項經費的投入,我們建議依照此文件的要求,在統(tǒng)一標準的前提下構建教育信息化公共平臺為教育信息化建設更好地服務。endprint
(二)規(guī)范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新機制
1.學校要結合國內外信息化建設的經驗,依據各校的實際情況,構建具有學校自身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建設行為規(guī)范,制訂發(fā)展總策,然后依據總策,細化出各項分策,以此來保障信息化建設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進而實現(xiàn)規(guī)范各校信息化建設的目標。2.通過強化實地指導、供給優(yōu)秀資源、構建網絡服務公共平臺、實施技能賽事等形式督促中職學校教師在平常教學中自主啟用信息化教學,有機融合信息化教育與學科教育。3.制訂出合理科學的評價制度,一方面能夠保障機制的順利實施,一方面也是校教師考核、評審、晉升的依據。
(三)整合資源
隨著整合分享時代的來臨,我們要做的首先就是要在政府、公司、學校等方面進行資源整合,充分發(fā)揮三方優(yōu)勢,為后續(xù)的校企合作、校企共贏提供方便的合作環(huán)境,為企業(yè)支援的信息化環(huán)境實地教學提供方便,從而更好地促進中職學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設。
(四)縮小差距
以上提到過因為多種因素導致各地區(qū)、各中職學校之間的信息化建設進程存在較大差異,進而導致實踐中的教育信息化建設也出現(xiàn)很多問題,所以我們在未來的教育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必須對發(fā)達地區(qū)和欠發(fā)達地區(qū)做出有針對性的建設建議并“區(qū)別對待”,對欠發(fā)達地區(qū)的教育信息化建設適當做出傾向性的支援。
總而言之,教育信息化建設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同樣也是時代的需求。教育信息化對社會進步有著重要且深遠的意義,學校、教師不但要穩(wěn)中前進,還要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嘗試,在建設樣式和管理方法中找尋變革的機會,為中職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設方案。
【參考文獻】
[1]白海環(huán).淺談寧夏南部山區(qū)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J].科技視界,2015(8)
[2]束 漫.廣州教育信息化建設狀況概述[J].情報雜志,2015(2)
[3]白紅武.向數字化轉型的圖書館工作[C].西安:陜西省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2004
[4]王洪梁.教育信息化過程中高校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J].中國科技信息,2005(12)
[5]張 健,秦曉輝.中等職業(yè)學校信息化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信息技術,2010(10)
【作者簡介】唐啟煥(1965— ),男,廣西河池人,河池市職業(yè)教育中心學校高級講師,研究方向:教學管理。
(責編 羅汝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