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哈佛醫(yī)學院麻省總醫(yī)院的Deepak Kumar Vijaya Kumar等人在阿爾茨海默病基礎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β淀粉樣蛋白(amyloid-β peptide,Aβ)的雙重角色:一方面可能在固有免疫中發(fā)揮了保護性作用,保護機體免受微生物感染,另一方面感染或無菌性炎癥刺激又可能促進了組織的淀粉樣變性,給機體造成損害。
阿爾茨海默病的神經(jīng)退行性變由Aβ纖維化后的可溶性低聚物介導。一直以來,Aβ都被當成無用的分解產(chǎn)物,其生理功能鮮為人知。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在進化上屬于古老的蛋白質家族,和Aβ的許多異常特性有相似之處,包括低聚化和纖維化。不同的是,AMPs在固有免疫中發(fā)揮著保護性作用,是抵御病原體入侵的第一道防線,可以靶向細菌、分枝桿菌、包膜病毒、真菌、原蟲和癌變的宿主細胞。AMP的調節(jié)異常能導致宿主細胞毒性、慢性炎癥和退行性變。正如阿爾茨海默病中的Aβ一樣,AMPs也在心房淀粉樣變等疾病中作為淀粉樣蛋白沉積下來。
體外研究顯示,合成的Aβ對八種常見的與臨床有關的病原體具有抗菌活性,而且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全腦勻漿之所以能抵抗白色念珠菌感染,正是Aβ介導的結果。此外,合成的Aβ還能保護培養(yǎng)的細胞免受甲型流感病毒和單純皰疹病毒感染。
為了在活體內(nèi)證實Aβ的抗感染保護功能,研究者建立了阿爾茨海默病轉基因小鼠模型,發(fā)現(xiàn)Aβ表達可以抑制感染。秀麗隱桿線蟲和哺乳動物細胞系中的觀察結果類似。缺乏淀粉樣前體蛋白的小鼠表達的Aβ減少,抵御細菌感染的能力下降,生存率受到影響。最不可思議的是,一度有害的低聚化和纖維化似乎介導了Aβ的抗感染功能,轉基因阿爾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和秀麗隱桿線蟲的大腦微生物感染會誘導并加速Aβ的沉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