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峰
梅花,自古以來就以其清雅高潔的形象和不畏霜雪、傲世獨立的精神為人們所尊崇。它和松、竹被譽為“歲寒三友”,歷來被詩人所題詠,被畫家所描繪,被游人所向往。歷代詩人贊頌梅花的詩句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除此之外,許多音樂家也將梅花寫入自己的作品之中。本期的古典音樂盒,我們將一起走進一首表現(xiàn)梅花的名曲——中國十大古典名曲之一,古琴曲《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我國傳統(tǒng)藝術(shù)中表現(xiàn)梅花的佳作。原本不是古琴曲,而是一首笛曲,由東晉大將桓伊所作,后經(jīng)唐代琴家顏師古改編為琴曲,流傳至今。
“笛圣”桓伊
桓伊,字叔夏,小名野王,是我國東晉時期的著名將領(lǐng)、音樂家。他不但擁有杰出的軍事才能,更精通音律。據(jù)史書記載,他“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可見其音樂造詣之深。他還特別擅長吹笛,被人譽為“笛圣”。
桓伊出生于東晉名門望族,長大后投筆從戎,素有軍事才華。他精通軍事,長于謀劃,所以被朝廷重用,任命為淮南太守,主要對抗來自北方前秦的威脅。
公元383年,野心勃勃的前秦皇帝苻堅率80萬大軍兵臨城下,企圖滅了東晉,一統(tǒng)天下。當(dāng)苻堅的大軍壓境之時,桓伊挺身而出,與謝玄等率領(lǐng)精銳的8萬鐵騎,在淝水之濱與苻堅決一死戰(zhàn),最終以少勝多,贏得了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zhàn)”的勝利。
“一往情深”的典故
大家都知道“一往情深”這個成語,它的意思是:對人或事物有深厚的感情,十分向往而不能克制??墒牵阒绬??這個成語的典故正出自桓伊的身上呢!
“淝水之戰(zhàn)”后的桓伊,雖然戰(zhàn)功赫赫,但他為人謙虛樸素,從不張揚。他常常微服走在路上,人們絲毫看不出這位英俊公子身后那顯赫的功勞和權(quán)位。而聽到有路人唱歌,他就常常情不自禁地打起拍子,跟隨著歌者的旋律為人家伴唱。如此絕高水平的伴唱,讓那唱歌的人又是驚訝又是愉快,而桓伊給人家做了陪襯,也同樣心滿意足。當(dāng)時的宰相謝安也十分喜愛音樂,兩人見面時也經(jīng)常談?wù)撘魳?。謝安見桓伊的音樂造詣如此之深,還對音樂有如此之癡心,曾不禁嘆賞道:“桓子野對音樂真是一往有深情!”(“子野”是桓伊的字)而“一往情深”這個成語,也正是從這里開始流傳下來,直至今天。
桓伊的音樂進諫
淝水之戰(zhàn)后,謝安的功名日盛,卻遭到朝中奸臣的嫉妒,他們常常在晉武帝面前詆毀謝安。漸漸地,晉武帝聽信讒言,對謝安有了猜疑之心,開始冷落他。為此,桓伊很為謝安感到不平。
一次,晉孝武帝在宮中大宴群臣。宴會上,孝武帝請桓伊吹笛為大家助興?;敢翉娜莸啬贸隹峦さ逊旁谧爝叴盗似饋恚宕嗟囊魳凤h揚而出,抑揚頓挫,令人心醉。一曲作罷,迎來滿堂掌聲。這時桓伊放下笛子,說:“請陛下準(zhǔn)我再拂箏吟歌一曲?!彪S后,桓伊便邊撫琴邊唱起來:“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忠信事不顯,事有見疑患……”唱的正是曹植的《怨歌行》。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文學(xué)家,才高八斗,學(xué)富五車,卻屢遭稱帝后的親哥哥曹丕的猜忌和迫害。《怨歌行》一詩中曹植慨嘆,當(dāng)皇帝的難,做臣子的也難,當(dāng)忠臣不被理解時,就容易遭受迫害?;敢恋母杪暎牭萌藷o不動容,尤其是謝安,聽得已經(jīng)“泣下沾襟”(淚水濕透了衣襟)?;敢脸@首《怨歌行》,正是想借此機會向晉孝武帝進諫,希望他不要輕信讒言。而晉孝武帝也聽出了桓伊的弦外之音,頓時明白過來,臉上也露出慚愧之情,起身向桓伊致謝。這就是史上著名的“音樂進諫”。
《梅花三弄》的由來
關(guān)于《梅花三弄》的由來,有兩種傳說。
一種說法是東晉大將桓伊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調(diào)》之事。
一次,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也是著名的書法家)在乘船途中??看a頭,恰好遇到桓伊乘車從岸上經(jīng)過。王徽之聽說這就是知名音樂家桓伊?xí)r,不禁產(chǎn)生了強烈的好奇心,于是命人攔住桓伊的車,說:“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被敢僚c王徽之雖素不相識,但他知道王徽之的大名?;蛟S是英雄惺惺相惜的緣故吧,桓伊沒有推辭,而是很謙遜地下車,為王徽之吹奏了《三調(diào)》之曲,曲意深長,高妙絕倫。吹奏完畢,桓伊立即上車走了,兩人沒有交談一句。這首笛子曲,后來成為中國膾炙人口的《梅花三弄》。
還有一種說法:
淝水之戰(zhàn)后,桓伊功成身退,于太元十年(385年)十月,帶著心愛的笛子旅居衡陽云錦庵。
一個冬夜,下起了大雪,清晨放眼窗外,梅枝上的花蕾傲雪待放。見到如此美景,桓伊靈感突襲,有感而發(fā),提起筆,一氣呵成,譜就梅花一調(diào)。不久后的一個清晨,雪后初晴,他推窗望見梅花依然迎雪綻放。梅與雪融為一體,紅梅在白雪的映襯下,如剛出浴的少女,羞紅的臉龐更加嫵媚?;敢良淳吧?,由情入神,遂譜成梅花二調(diào),與梅花一調(diào)“合頭”,緊密銜接。初春,又是一場大雪,寺中梅花竟然二度綻放,舞玉翻銀,暗香浮動?;敢燎椴蛔越僮V成梅花三調(diào),與二調(diào)“合頭”,自此《梅花三調(diào)》遂成。
桓伊逝世后,《梅花三調(diào)》廣為流傳,至唐代時,著名琴師顏師古將《梅花三調(diào)》改為同名琴曲。明代的朱權(quán)又將《梅花三調(diào)》列入《神奇秘譜》中,并改曲名為《梅花三弄》。
1972年,作曲家王建中還將古曲《梅花三弄》改變?yōu)殇撉偾?,得到了廣泛的流傳。
《梅花三弄》賞析
《梅花三弄》全曲表現(xiàn)了花中君子——梅花的潔白,傲雪凌霜的高貴品質(zhì)。樂曲借物抒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來歌頌具有高尚節(jié)操的人。
其結(jié)構(gòu)上采用循環(huán)再現(xiàn)的手法,重復(fù)整段主題3次,每次重復(fù)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稱為《三弄》,三弄實際是3個變奏。
全曲由引子、靜態(tài)梅花、動態(tài)梅花和尾聲組成。全曲共有10段,每段都有小標(biāo)題,分別為:(1)溪山夜月;(2)一弄叫月,聲入太霞;(3)二弄穿云,聲入云中;(4)青鳥啼魂;(5)三弄橫江,隔江長嘆聲;(6)玉簫聲;(7)凌風(fēng)戛玉;(8)鐵笛聲;(9)風(fēng)蕩梅花;(10)欲罷不能。
樂曲的引子音調(diào)親切優(yōu)美,節(jié)奏兼具平穩(wěn)舒緩和跌宕起伏的對比因素,精練地概括了全曲的基本特征: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一剪寒梅,吐蕊風(fēng)中。
樂曲的靜態(tài)梅花部分主要采用循環(huán)再現(xiàn)的手法,即以“三弄”為核心的部分,隨著主題的3次呈現(xiàn),清澈透明的泛音彈奏,穩(wěn)健有力的附點節(jié)奏,莊重濃郁的聲音色彩,仿佛梅花在微風(fēng)的吹拂下輕輕晃動,恬靜而端莊。
樂曲的動態(tài)梅花部分則通過音調(diào)和節(jié)拍的變化與前段形成鮮明對比,旋律大起大落,節(jié)奏剛勁有力,形象地刻畫了梅花迎風(fēng)斗雪的堅毅形象。
樂曲的尾聲在輕松自如的氣氛中進行,平穩(wěn)結(jié)束,風(fēng)雪洗禮,梅花傲立,含苞吐蕊,香溢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