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科汛, 張維漢, 吳秋吉, 王新源, 李秋
610041 成都,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 腹部腫瘤科(周科汛、吳秋吉、王新源、李秋),胃腸外科(張維漢)
胃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盡管其發(fā)病率和致死率在全球范圍內(nèi)有所下降[1],但我國胃癌的發(fā)病率在所有癌癥中,已上升至第二位,僅次于肺癌;與癌癥相關的死亡中,胃癌位居第三[2]。有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胃癌在40歲之前發(fā)病率偏低,但在50~70歲間呈快速增長趨勢[3]。盡管現(xiàn)在尚無標準的晚期胃癌治療方案,在臨床實踐中,出于對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一般情況、生存獲益與生存質(zhì)量的考慮,多傾向于采用單藥、靶向治療或者最佳支持治療,而且經(jīng)一線治療失敗后,僅有少部分患者接受二線治療[4]。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對于一般情況良好、預計生存期較長的老年患者,放棄二線治療是否會影響治療積極性,從而降低療效,使患者不能達到最佳生存獲益。為此,我們回顧性分析了2008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二線化療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并總結其療效與安全性,結果如下。
選擇2008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二線化療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
(1)病理組織學確證為胃癌或胃食管結合部的腺癌;(2)一般情況良好,ECOG PS(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評分≤2;(3)一線治療后經(jīng)影像學評估為疾病進展、接受二線化療的患者;(4)年齡≥65歲;(5)病例資料完整。
(1)患有雙重癌的患者;(2)治療后未接受療效評價的患者;(3)未進行安全性評價的患者;(4)二線治療使用了靶向藥物的患者;(5)隨訪過程中失訪的患者。
具有可評估病灶的患者,其療效評價參照RECIST 1.0評分:完全緩解(complete response, CR):所有目標病灶消失;部分緩解(partial response, PR):基線病灶長徑總和縮小30%;疾病進展(Progression disease, PD)基線病灶長徑總和增加20%或出現(xiàn)新病灶;疾病穩(wěn)定(stable disease, SD):基線病灶長徑總和有縮小但未達PR或有增加但未達PD。不良反應事件的評價標準參考CTCAE 4.0評分??偵鏁r間(OS, overall survival)即患者接受二線治療開始到死亡時間或末次隨診時間。無進展生存時間(PFS,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指患者接受二線治療開始到疾病進展或死亡時間。
采用prism 5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生存分析用 Log-rank 檢驗及 Kaplan-Meier 法。
我們收集了2008年12月~2015年12月100例在我院接受二線化療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患者年齡跨度為65~81歲;中位年齡為69歲。其中,65~69歲有51人;≥70歲有49人?;颊逧COG PS評分均≤2,其中81% ECOG PS評分≤1.71%的患者合并有肺部、心血管、內(nèi)分泌方面的基礎疾病。治療前,患者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電圖基本正常。病人基本資料見表1。
表1 患者基本臨床資料(n=100)
(接下表)
(續(xù)上表)
臨床參數(shù)n(例)百分比(%)含替吉奧3131 含希羅達88 含紫杉醇1616 含伊立替康99 含多西他賽77二線治療 含伊立替康4141 含多西他賽1818 含紫杉醇3232 其他#99
注:*主要是指合并肺部基礎疾病、心血管疾病及內(nèi)分泌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包括含表柔比星、替吉奧的二線化療方案。
9%的患者二線治療采用單藥化療:5例使用單藥伊立替康(120~200mg/m2, d1, q3w),3例為多西他賽(40~75mg/m2, d1, q3w),1例為紫杉醇(135mg/m2, d1, q3w)。82%的患者使用雙藥化療方案:含伊立替康:36例(伊立替康:125~180mg/m2, d1,q2w);含多西他賽:15例(多西他賽:60~75mg/m2, d1, q3w);含紫杉醇:31例(紫杉醇:110~175mg/m2, d1, q3w)。另有9例患者采用的是含表柔比星或替吉奧的二線化療。36%的患者因疾病進展或無法耐受不良反應,給與三線化療或最佳支持治療。
按照RECIST評分標準,有59例可進行療效評估,其中,SD:18例;PD:41例,無 CR或PR,中位生存期(mOS):6.0月(95%CI:4.92~7.37m);無進展生存時間(PFS):3.9月(95%CI:3.19~4.61m)。我們觀察到二線化療主要以三種藥物為主:伊立替康、多西他賽、紫杉醇,所以,我們針對這三種藥物,做了亞組分析,結果如下:含伊立替康組OS為4.5月,含多西他賽組OS為6.5月,含紫杉醇組OS為9.0月。各亞組間OS比較:伊立替康VS多西他賽(4.5月vs. 6.0月;P=0.17),伊立替康VS紫杉醇(4.5月vs. 9.0月;P=0.0125),多西他賽VS紫杉醇(6.0月vs. 9.0月;P=0.15)。無疾病進展生存期:含伊立替康組為3.0個月,含多西他賽和紫杉醇組均為3.9月,兩兩之間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見圖1)。
圖1 Kaplan-Meier生存分析A.從二線治療開始至患者死亡或失訪的時間(OS) B.從二線治療開始至疾病進展的時間(PFS) C.不同化療藥物的OS曲線 D.不同化療藥物的PFS曲線
毒副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應??偟牟涣挤磻蕿?5%,其中III~IV級不良反應率為20%,包括18例III~IV級骨髓抑制、1例III級腹瀉、1例III級嘔吐反應。沒有發(fā)生致死性V級不良反應(見表2)。
表2 I~IV級不良反應(CTCAE 4.0)
*含替吉奧方案
胃癌是最常見的胃腫瘤,系源于上皮的惡性腫瘤。其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發(fā)病率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位。據(jù)2014年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全球每年新發(fā)胃癌病例近100萬, 41%發(fā)生在中國,全球每年因胃癌死亡約80萬,中國占35%[5]。
一線化療的有效率大約為30%,相比于一線化療,二線化療有效率低,副作用也有所增加。但至少有以下幾項研究證實了二線化療的有效性:(1)韓國的一項大型III期臨床試驗證明,相比于最佳支持治療,二線治療采用單藥多西他賽或伊立替康,化療組中位生存時間明顯延長(5.3月vs. 3.8月)[6];(2)德國AIO試驗證明,相比于最佳支持治療,單藥伊立替康作為二線治療,能顯著延長患者生存期(4.0月vs. 2.4月)[7];(3)Cougar-02 試驗證實在患者能耐受不良反應的情況下,多西他賽作為二線治療能明顯延長患者生存期(5.2月vs. 3.6月),并且明顯減輕疼痛,改善生活質(zhì)量[8]。這些前瞻性隨機臨床研究的結果,為晚期胃癌二線化療提供了高級別循證依據(jù)。
但老年患者因各器官功能下降,且大多合并基礎疾病,對化療的耐受性較年輕人差,容易出現(xiàn)骨髓抑制、肝腎功能異常、消化道等不良反應[9],即使化療能延長部分患者的生存期,但也很可能降低其生存質(zhì)量,這些因素都增加了老年胃癌患者治療的難度。這部分人群在經(jīng)一線治療失敗后,是采用二線化療還是最佳支持治療,仍然存在很大爭議。僅有少數(shù)的文獻報道,對于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若一般情況較好,接受二線治療的療效是可觀的[4,10-11]。日本曾做過一項臨床研究,對于經(jīng)S-1一線治療失敗后的晚期胃癌患者,紫杉醇聯(lián)合去氧氟尿苷用于二線治療,結果發(fā)現(xiàn)大于70歲及小于70歲的患者具有相似的臨床獲益率和中位生存期,且在血液學毒性方面兩組無差異[12]。我國有文獻報道,改良FOLFIRI方案應用于老年晚期胃癌的二線治療,療效獲得了肯定,且不良反應耐受較好[10]。另外也有文獻表明,二線采用5-Fu靜脈泵持續(xù)點滴或口服氟尿嘧啶類藥物卡培他濱對于老年胃癌患者來說,是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11,13]。
我國在老年晚期胃癌二線治療方面尚無相關臨床試驗,文獻報道中的案例也較少,不具有廣泛性。所以我們采用現(xiàn)有資料,回顧性分析老年晚期胃癌二線化療的療效與安全性。我們的研究中主要包含了三種藥物:伊立替康,多西他賽,紫杉醇。經(jīng)臨床試驗證明,這三種藥物應用于晚期胃癌的二線治療,均能使患者獲益[6,7,8,14],2015 年美國NCCN 胃癌指南中,已推薦這三種藥物用于胃癌的二線治療。但它們在老年胃癌二線治療中,能否獲得同樣可觀的療效,尚無文獻報道。從我們的回顧性分析中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二線化療,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為6.0月,無疾病進展期為3.9月。亞組分析中,含伊立替康組的OS為4.5月;含多西他賽組的OS為6.5月,含紫杉醇組的OS為9月。對于無進展生存期(PFS),伊立替康組為3.0月,多西他賽和紫杉醇組均為3.9月。有兩點值得注意:1、伊立替康組與紫杉醇組相比,OS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4.5月vs. 9.0月;P=0.0125),提示含紫杉醇的化療方案在延長患者生存期方面,可能優(yōu)于含伊立替康的化療方案。日本學者在2013年進行了一項III期臨床研究(WJOG 4007G),比較紫杉類藥物和伊立替康在晚期胃癌二線治療中的療效,雖然最后兩者無統(tǒng)計學差異,但單周紫杉醇方案在延長總生存期上顯示出一定的優(yōu)勢:兩組的中位生存期分別為9.5和8.4月(P=0.38);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分別為 3.6 和 2.3月(P=0.33)[15]。由于我們的資料中只有一個患者二線治療采用單藥紫杉醇,所以無法比較紫杉醇單藥和紫杉醇聯(lián)合化療,哪種方案更能延長患者生存。相較于既往報道的文獻[7,15],我們所觀察到的PFS更長,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1)我們針對老年患者的一般情況、基礎疾病及治療耐受性,個體化調(diào)整藥物劑量。根據(jù)資料顯示,有74%的患者在化療第一周期即進行了藥物減量,其中20例出現(xiàn)III~IV級不良反應的患者,其化療劑量在隨后的周期中再次做了調(diào)整。與此同時,我們積極給予患者對癥支持治療,這樣使得我們的患者較少出現(xiàn)因耐受性差而中止化療的情況。(2)若病人一般情況良好,能夠耐受不良反應,大多數(shù)使用的是雙藥方案,或許比單藥、最佳支持治療更積極,但這一點還需要前瞻性隨機對照的臨床試驗來證明。(3)臨床試驗中,一般要求患者6~8周進行復查及療效評價,而在實踐中,我們安排患者2個月左右進行復查,所以我們觀察到的中位PFS時間3.9月。(4)1965年Lauren根據(jù)胃癌的組織結構和生物學行為,將胃癌分為腸型和彌漫型。腸型胃癌起源于腸化生黏膜,常伴有萎縮性胃炎和腸化生。彌漫型胃癌起源于胃固有黏膜,癌細胞分化較差,呈彌漫性生長?;旌闲蛣t綜合了以上二者特征。本研究中,79%的患者Lauren分型為腸型。據(jù)文獻報道,腸型侵襲性低,多見于老年人、男性,預后較好[16-18]。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可能使我們的患者獲得了較長的無疾病進展生存期。
不良反應方面,III~IV級骨髓抑制的發(fā)生率為18%,III~IV級消化道不良反應為2%,在予以對癥處理后,患者均能耐受治療,且治療前后PS評分無明顯變化。在我們所觀察到的病例中,沒有出現(xiàn)治療相關性死亡。
綜上所述,本研究針對100例≥65歲老年胃癌晚期患者的二線化療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若患者一般情況較好,能夠耐受治療及不良反應,經(jīng)一線治療病情進展后,仍能從二線化療中獲益,并且我們建議二線化療采用含紫杉醇的方案,但此結論還需要大型的臨床試驗來驗證。此外,本篇文章屬回顧性分析,樣本量較小,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方面可能存在偏倚,因此,我們期待更多關于老年晚期胃癌二線治療的研究。
作者聲明:本文第一作者對于研究和撰寫的論文出現(xiàn)的不端行為承擔相應責任;
利益沖突:本文全部作者均認同文章無相關利益沖突;
學術不端:本文在初審、返修及出版前均通過中國知網(wǎng)(CNKI)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tǒng)學術不端檢測;
同行評議:經(jīng)同行專家雙盲外審,達到刊發(fā)要求。
[1] Parkin DM, Pisani P, Ferlay J. Estimates of the worldwide incidence of eighteen major cancers in 1985 [J]. Int J Cancer, 1993, 54(4): 594-606.
[2] Lin Y, Ueda J, Kikuchi S, et al. Comparative epidemiology of gastric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J]. World J Gastroentero, 2011, 17(39):4421-4428.
[3] Katherine, Alfred, Neugut. Epidemiology of gastric cancer [J]. World J Gastroentero, 2006, 12(3):354-362.
[4] 曲顏麗,周寧,唐勇.老年進展期胃癌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 [J].臨床腫瘤學雜志, 2014, 19(3):244-248.
[5] 中華醫(yī)學會消化內(nèi)鏡學分會.中國早期胃癌篩查及內(nèi)鏡診治共識意見[J].中國消化雜志, 2014, 34(7):433-448.
[6] Kang JH, Lee SI, Lim DH, et al. Salvage chemotherapy for pretreated gastric cancer: a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comparing chemotherapy plus best supportive care with best supportive care alone [J]. J Clin Oncol, 2012, 30(13): 1513-1518.
[7] Thuss-Patience PC, Kretzschmar A, Bichev D, et al. Survival advantage for irinotecan versus best supportive care as second-line chemotherapy in gastric cancer—a randomized phase III study of the Arbeitsgemeinschft Internistiche Onkologie (AIO) [J]. Eur J Cancer, 2011, 47(15): 2306-2314.
[8] Ford HER, Marshall A, Bridgewater JA, et al. Docetaxel versus active symptom control for refractory oesophagogastric adenocarcimona (COUGAR-02): an openlabel,phase 3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J]. Lancet Oncol, 2014, 15(1): 78-86.
[9] 殷海濤,張皓,李曉林.老年腫瘤患者的特點與藥物治療新趨勢 [J].實用老年醫(yī)學,2013, 27(1):8-11.
[10] 樂薇,項曉軍,張凌,等.改良FOLFIRI方案二線治療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臨床觀察 [J]. 實用腫瘤志,2013,28(2):200-203.
[11] 孫哲.5-Fu靜脈泵持續(xù)點滴二線治療老年晚期胃癌的臨床研究[A].江西省腫瘤學術會議[C].2009.
[12] Yakabe T, Noshiro H, Ikeda O, et al. Second-line chemotherapy with paclitaxel and doxifluridine after failure of S-1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advanced or recurrent gastric cancer [J]. J Cancer Res Clin Oncol, 2011, 137(10):1499-504.
[13] 武曉楠, 趙赟博, 伍建宇,等.卡培他濱單藥治療老年晚期胃癌臨床療效與不良反應分析[A].中國瘤內(nèi)科大會教育集暨[C].2009.
[14] Hironaka S, Ueda S, Yasui H, et al. Randomized, openlabel, phase III study comparing irinotecan with paclitaxel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severe peritoneal metastasis after failure of prior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using fluoropyrimidine plus platinum: WJOG 4007 trial [J]. J Clin Oncol, 2013,31(35):4438-4444.
[15] Ueda S, Yasui HS,Nishina H, et al. Randomized phase Ⅲ study ofirinotecan(CPT-11) versus weekly paclitaxel(wPTX)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refractory to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CT)of fluoropyrimidine plus platinum(FP): WJOG 4007 trial [J]. J Clin Oncol, 2012, 30 suppl;Abstract 4002.
[16] 鄧程偉,申竑. 胃癌Lauren分型與其臨床病理特點及預后的關系 [J].實用癌癥雜志,2014, 29(4):394-396.
[17] Chen YC, Fang WL, Wang RF, et al. Clinicopathological Variation of Lauren Classification in Gastric Cancer [J]. Pathology & Oncology Research, 2015, 22(1):197-202.
[18] 高欣欣, 王新. 影響胃癌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研究進展 [J]. 腫瘤預防與治療, 2016, 29(2):1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