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燕霞
當前倡導課外閱讀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放任學生自主閱讀效果卻不太理想?!罢n外閱讀課內化”是一種很好的閱讀形式。筆者以《三國演義》的教學為例,嘗試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為他們進一步課外閱讀創(chuàng)造條件。
【課例】
一、視頻導入,引導學生走進《三國演義》
(課間播放《三國演義》電視劇中“火燒赤壁”視頻,時間3分鐘左右。)
師:剛才的畫面你們熟悉嗎?誰來說說這是哪部電視劇中的鏡頭?
生:三國演義。
師:是的。這部電視劇是依據(jù)名著《三國演義》進行改編的?,F(xiàn)在就和老師一起走進這部名著。
(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書籍,并通過投影儀呈現(xiàn)在屏幕上面。)
師:我們現(xiàn)在一起來看看這本書的封面、封底,可以和同桌小聲交流一下。
(師翻書,生也跟著在下面翻,并同桌進行交流。)
生:老師,我感覺封面比較古老,還有手繪的人物畫像呢?
生:我發(fā)現(xiàn)目錄上字數(shù)都是一樣的,有的還看不懂。
……
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其實,這部名著是明代羅貫中所寫,因而他的寫作風格與我們今天有一些區(qū)別。但是,我相信你們,只要靜靜地看下去,一定會看懂的。
二、小組研讀,引導學生研讀具體章節(jié)
(按小組內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以小組為單位,精心選擇本組所選的具體章節(jié)進行閱讀。很快,各小組都選擇了相應章節(jié)進行閱讀。第一組選擇了“發(fā)矯詔諸鎮(zhèn)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zhàn)呂布”;第二組選擇“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
師:剛才你們已經初步閱讀了相應章節(jié),現(xiàn)在請你們說說這本書為何能成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
生:內容寫的都是歷史人物。
生:場景描述很精彩。
……
師:現(xiàn)在請你們再次研讀,并且各小組推薦代表上臺說說自己所讀章節(jié)的故事。
(生研讀,然后小組內推薦展示交流。)
三、精彩積累,引導學生對話《三國演義》
師:的確,這本書寫得很精彩?,F(xiàn)在請你們在各小組內將自己認為寫得精彩的部分大聲朗讀,并交流一下,好不好?
(各小組進行朗讀交流,有的就名著中精彩內容進行朗讀,有的合上書向小組描述。)
師:我看這本書中第一章節(jié)就有我們熟悉的一個詞語“桃園三結義”?,F(xiàn)在你們找一找這本書中還有哪些熟悉的詞語。
生:三英戰(zhàn)呂布。
生:過五關斬六將。
……
四、自由練筆,引導學生寫讀后感悟
師:這是一部名著。名著之所以成為名著,肯定有其值得稱贊的地方。剛才你們讀了一些章節(jié),現(xiàn)在請你們說說自己的心得。
生:老師,我最佩服的是諸葛亮,他很厲害,什么都能算到。
生:我認為關羽很忠誠,很講義氣。
生:張飛,就是個粗大漢。
……
師:那讓你們寫一寫,你會寫哪些人物呢?
生:老師,我會寫諸葛亮,我要把他的故事介紹給其他人。
生:我準備查找一下關于三國的書籍,然后再寫。
……
師:你們的想法很好。無論是復述故事,還是用自己的語言寫心得,現(xiàn)在就可以試著寫一寫。當然,在課堂上寫全文不可能,時間也不允許,但我們可以試著寫片段。現(xiàn)在請你們在下面試一試。
(生思考,動筆寫。)
五、得益課后,引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
師:同學們,課堂上時間有限,我們所了解的《三國演義》,僅僅是這部巨著中的一小部分,真正精彩的內容還在這部巨著中,還需要你們自己去閱讀,自己去感悟。這里老師與你們約個時間,一個月后,我們再次相遇《三國演義》,各小組推薦代表講一個書中的故事。好不好?
【思考】
對于名著閱讀來說,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中已經做了明確要求,教材編寫者也對此非常重視,并在教材中穿插了相應名著章節(jié)。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充分發(fā)揮“引子”作用,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因而要探索“課外閱讀課內化”,對于整本書來說,莫過于上名著導讀課。這里《三國演義》這部名著的導讀課,就是其中一個很好的探索。導讀,有效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而且還滲透了方法的指導,明確了目標任務,以便引導學生輕松閱讀。
但是當前一個不好的現(xiàn)象,就是針對名著導讀,尤其是針對一本書的導讀,不少教師把它作為教材文本進行講解,這其實是不可行的。對于“課外閱讀課內化”探索來說,教師需要明白以下幾點:一是倡導課內化,并不等于閱讀全部在課內完成,這既不現(xiàn)實,也不符合當前學情;二是對于“課內化”來說,最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果學生沒有閱讀興趣,即便教師分析得再妙,結果還是等于零;三是課內閱讀并不否認方法指導,很多時候,必要的閱讀技巧還需要巧妙滲透其中。
而對于《三國演義》來說,大多數(shù)學生已經熟悉,即便沒有閱讀過,至少也聽說過,或者多少熟悉過。那種“滾滾長江東逝水”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之情。雖然學生大多數(shù)熟悉,卻很少整本閱讀過。加之這部巨著語言風格、表達形式與現(xiàn)代已經有一些差異,如果直接讓學生閱讀,也許他們會感到枯燥,甚至是有些無趣。因而對于這節(jié)導讀課來說,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這是前提。具體來說,要踐行“課外閱讀課內化”還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關鍵是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這節(jié)導讀課來說,無論是從形式上,還是在環(huán)節(jié)設計上,都以興趣激發(fā)為主。比如一開始以電視劇的部分視頻導入,比如引導學生先讀目錄,選讀精彩片段,組織學生進行閱讀交流。在這一過程中,筆者的作用似乎很少,但給予了學生充分的自主權。其目的也只有一個,就是通過學生自主閱讀、自主交流的方式,更好地激發(fā)他們閱讀的興趣,以便他們在課后能夠主動去閱讀這部名著,能夠為一個月后的小組匯報做些準備。那么這節(jié)課從教學目的來看,已經是成功的了。
2.前提是給予閱讀時間
相比其他篇章閱讀,針對名著閱讀,單憑一節(jié)課兩節(jié)課似乎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有時間意識,給學生課外閱讀創(chuàng)造條件,如有必要,甚至還可以布置一定的任務。從課堂導讀來看,筆者給學生所留的閱讀時間是一個月,布置的任務是進行閱讀交流,并且做好過程跟蹤。如能每周開設一節(jié)“三國演義”交流課,也許閱讀效果會更好。
3.重點是營造閱讀氛圍
閱讀也需要環(huán)境,尤其是課外閱讀,更需要良好的氛圍。即便一個不熱愛閱讀的學生,長期在讀書氛圍中也會受到感染,進而喜歡上閱讀。因而無論是教師,還是學校,都要為學生閱讀,乃至終身閱讀負責。可以從環(huán)境入手,比如閱覽室、圖書長廊等形式,便于學生自由閱讀。另外,還可以通過各種活動,比如讀書節(jié)、故事會等,為學生閱讀創(chuàng)造各種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各種氛圍。那么時間長了,學生自然而然會愛上閱讀。對于課外閱讀來說,雖倡導“課內化”,但真正的功夫還在課外,還需要教師引導,而課內只能起到催化作用。也只有兩者相輔相成,才能為學生“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創(chuàng)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