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策劃:本刊編輯部
○ 攝 影:于祥等
○ 采編執(zhí)行:丁云、陳佳慧、楊江波、陶瑾等
春天的學(xué)堂發(fā)現(xiàn)更好的蘇式教育
○ 專題策劃:本刊編輯部
○ 攝影:于祥等
○ 采編執(zhí)行:丁云、陳佳慧、楊江波、陶瑾等
4月,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時節(jié)。而能比春天更讓人感到朝氣蓬勃的,就唯有成長中的孩子。面對所有“七八點鐘的太陽”,一座城市的教育水平以及人們的教育觀,將決定接下來的“季節(jié)”是收獲豐碩的果實還是酷熱的荒蕪。
說到教育,一直是蘇州人的驕傲。千百年來,這里一直是產(chǎn)狀元的地方。深厚的文化底蘊,良好的教育基礎(chǔ),代代傳承的勤勉精神,讓它直到今天依舊是中華大地上的人才搖籃。
但21世紀里,教育的觀念似乎又因為文化的碰撞與科技的進步而發(fā)生了改變。究竟什么才是人才?成為精英和獲得幸福究竟哪個更重要?高考是人生唯一的敲門磚嗎?我們應(yīng)該獲得更多的知識,還是感受更廣大的世界?
現(xiàn)在,依舊是佼佼者的蘇式教育正在接受著挑戰(zhàn)。與此同時,蘇州包容的性格,又及時地吸收了這些變革中的能量,緩緩地改變著教育的方式,豐富著教育的內(nèi)容。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尋找更好的蘇式教育。不為什么,只為迎接春天之后更絢爛的盛夏。(文/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