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潤春
(西北民族大學,甘肅 蘭州 730030)
音樂是人們生活的一味重要調味劑,它用獨特的方式表現生活,反映生活。鋼琴憑借音效好,音色美,音域廣等鮮明特點能陶冶人的情操,娛樂人的心靈。因此,鋼琴演奏教學是高校鋼琴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而良好的鋼琴演奏效果需要極強的音樂表現力,把握好音樂呈現內容,把自己對于樂曲的理解和對音樂的感悟呈現在演奏當中,能帶領聽眾真正走進音樂的世界。所以,高校鋼琴演奏教學中學生音樂表現力的培養(yǎng)是當前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
隨著當前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也隨之提高,對精神層面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很多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會讓孩子選擇學習鋼琴等一些樂器。但是,這種情況下的高校教師數量卻沒有出現相應的提高,教師質量也沒有做出相應的改善。很多學校還停留在鋼琴演奏教師人數嚴重不足的階段,因此教師資源遠遠不能滿足真實的教學要求所需,使教學水平受限。
學生進行鋼琴演奏時需要克服自身的緊張因素,而且還面臨著老師和家長無形的壓力,很多學生還處在較為年輕的階段,心理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仍需進一步的加強。鋼琴演奏是演奏者一切內心活動的總和,包含著演奏者對一個演奏作品的理解和思想,融入了自己的情緒和心情,而這些與演奏技巧共同組成了演奏效果。但是學生在要有過程中往往會因為緊張、恐懼等情緒而出現失誤,使演奏表現大打折扣。
聲音是鋼琴演奏的直接呈現效果,能讓人們從中感受到一份滿滿的情感。聲音最基本的接受途徑就是聽,因此提高鋼琴演奏者的聽覺功能是成功演奏鋼琴曲的關鍵。鋼琴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音域寬廣,因此可以組成的音樂效果也極具多樣化和層次性,對這些的完美掌控都需要演奏者對聲音的敏感性和欣賞性。為了達到想要的效果,鋼琴演奏教師首先應提高學生的耳力訓練,使學生的聽覺靈敏,對鋼琴曲的節(jié)奏和旋律能做到很好的了解,能把和聲、調性等一些抽象化的概念進行自己的翻譯,進而感受每一首鋼琴曲想要表達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經常帶領學生聽一些經典的鋼琴曲,把這項訓練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不會讓學生產生反感心理,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就能達到訓練要求,對鋼琴演奏有更深入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認識樂譜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只有對所要演奏的樂曲的樂譜做到了如指掌,才能把自己的情感更好地融入其中,并通過這種訓練,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樂譜是樂曲的另一種語言,它把聲音通過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這種形式更有助于我們仔細研究樂曲所包含的內心情感和心路歷程。因此在鋼琴演奏教學中,教師應該時刻提醒學生增強樂譜精讀意識,使其對一些升降符號、高低音等標記做到心中有數,注意樂譜左上方的標記,使自己對鋼琴的演奏速度和樂譜的真實性質有一定了解,不斷進行這種訓練更有益于學生音樂表現力的培養(yǎng)。
每一首樂曲所要表達的都不僅僅是表面內容那么簡單,尤其是對鋼琴曲來說,旋律只是樂曲值得被記憶的一部分,樂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思想也是必不可少需要了解的一部分,每一個音符都代表著不同的含義和情感。因此,高校鋼琴演奏教學中教師在教授每一首樂曲之前都要帶領學生們進行樂曲的探索,尋找其創(chuàng)作的時機和原因,探尋創(chuàng)作人的心路歷程和人格魅力,挖掘這首樂曲真正想要表達的人文內涵和精神情感,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演奏這首樂曲,也能幫助學生把握這首樂曲的情感,更好地融入其中,不要把自己變成一個陳述人,而要把自己作為一個當事人,這中練習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鋼琴演奏是一個復雜又有趣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音樂表現力能為其添光加彩。所以高校鋼琴演奏教學中,教師要從聽力訓練,樂譜研究,音樂內容三個方面出發(fā),并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用心教學,使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更上一個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