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娜
(湖北省孝感高級中學,湖北 孝感 432000)
音樂是表達情感的藝術,極大地豐富了人的精神生活,讓人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提升自己的審美層次。高中音樂的教學要在幫助學生掌握好基礎音樂技能之外,還要把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塑造視為重中之重,讓音樂成為學生陶冶情操、升華境界的最佳手段。在聆聽動人的音樂時,學生能夠獲得令人愉悅的審美體驗,逐漸增強自己的鑒賞能力,加深對審美的理解。
音樂教育理論認為,音樂是人們思想與情感的載體,人們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欲都能夠通過音樂得到集中反映。高中生正處于情感豐富、多愁善感的青春期,教師應當通過音樂教學來深化他們的情感體驗,讓他們在學習音樂知識的過程中提升自己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準確地把握音樂所表達的各種情感,用心去品鑒音樂的魅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發(fā)揚以生為本的精神,關注學生在上課過程中的主觀感受,努力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鑒賞體驗,并且在結束后要求學生對自己的鑒賞體驗進行交流討論,這樣才能夠促使他們的鑒賞能力得到良好培養(yǎng)。例如在《遼闊的草原》的鑒賞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就自己對草原的了解程度進行闡述,說出自己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樣的,再結合長調與短調去深入感受草原的獨特風光,仿佛自己也走進了蒙古包里體驗了牧民的生活。
有的學生對音樂學習缺乏興趣,對音樂有著一定程度的逃避感與畏懼感,這就導致了他們在音樂學習方面產生了很大困難,長此以往,不僅他們的音樂技能水平會一落千丈,而且也會缺乏基本的音樂鑒賞能力,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也就更加無從談起了。高中生的情緒往往比較敏感,教師只要對他們進行合理引導,多多開展情感上的交流,那么他們一定會消除內心的障礙。教師要讓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來打動他們的內心,讓音樂中蘊含的豐富情感來引發(fā)他們的共鳴,從而增強他們對音樂的好感度,逐漸產生學習音樂知識的興趣。例如在教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這首樂曲時,教師不妨給學生講一講歌曲背后的故事:一位蒙古族農奴的女兒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扭轉自己的命運,邁入了中央音樂學院的大門進行學習。學生聽了這個故事后,自然就能夠了解創(chuàng)作者的內心情感,從而自發(fā)地想去學會這首歌。
問題意識是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標志,也是衡量學生思維能力強弱的重要指標,學生若是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開展積極主動的思考,對自己遇到的不解之處提出疑問,那么就說明學生具備了形成優(yōu)秀綜合素養(yǎng)的基礎。高中音樂的課程學習也離不開問題意識,教師要在課堂上開展問題教學,通過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巧妙地設疑,來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增強,從而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做好鋪墊。在具體的教學情景中,教師要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激勵,鼓勵他們用心觀察、發(fā)現問題,并展開積極大膽的思考,對疑問進行合理探究,從而找出疑問的答案。例如舒伯特的《魔王》是根據歌德的同名詩歌《魔王》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樂曲,內容是魔王誘騙了一個小孩,小孩的爸爸想了各種辦法來拯救小孩,但是卻遭到了失敗,魔王終于吞噬了小孩。教師可以就此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樂曲在音調、節(jié)奏方面的變化分別表現了怎樣的故事情節(jié)?這些問題能夠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樂對場景有怎樣的影響,他們的音樂思維也就變得更加靈敏了。
要想從根本上夯實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除了要傳授給學生基本的音樂知識與技能外,還應當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透過音樂作品的旋律、歌詞等進行深入分析,將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主題、風格流派等方面做一個整體上的介紹,拓寬音樂學習的范圍,讓學生對音樂作品涉及到的文學、歷史、生物、政治等知識都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開展一定程度上的跨學科學習,從而豐富音樂學習的內容,增添音樂課堂的吸引力,讓學生感受到鑒賞音樂作品的魅力,并且從中體會到獨特的樂趣,更重要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會因此得到極大的提高。例如,如在欣賞鋼琴協奏曲《黃河》時,教師就應該向學生講述樂曲背后的抗日戰(zhàn)爭大背景,讓學生從更高、更深的角度來感受這首鋼琴曲所蘊含的深刻主題。
總之,高中音樂的教學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任,而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又依賴于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這兩點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學習音樂不僅僅能夠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學生進行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能夠在深入的感受與思考中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