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靜練
(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中學,浙江 寧波 315000)
“三自一導”是指在高中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自主讀書、自主研究、自主發(fā)展,并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chuàng)新的一種教學模式。筆者通過調查了解,這種教學模式在其他學科中逐漸被引入課堂,而我們的《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對課程基本理念的闡述中也說到,“要提高每個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使學生各方面的潛能得到開發(fā):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主體,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yǎng)起良好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比绾问箤W生更好地達到這些目標則是我們教師需要好好研究的問題。下面以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鑒賞》中的“亞洲音樂——印度音樂”一課為例,談談教師在“三自一導”教學模式中的作用。
“一導”指的是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的組織引導,教師如何“導”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三自”的學習效果。教師的“導”首先體現在課前準備。課前的準備直接影響課上的表現,所以教師的指導既要有高度概括的語言,又要有詳細的行為指示。下面是“亞洲音樂——印度音樂”實踐課的片段再現。
1.案例呈現
下節(jié)課我們將視線聚焦到亞洲的某一個國家的音樂,一起去看看印度的音樂是如何吸引你的眼球的?我們采用的方法是分小組研究并展示研究成果的方式,我們將分四個課題,每個課題展示8分鐘。書上只提供了一首印度民間樂曲《歡迎》,為了更深入了解印度的音樂特征,我們將印度音樂進行展開,現在有四個課題以及一個課外拓展供大家分組進行研究,分別是印度的人文、樂器、歌曲、舞蹈和電影。反思,上好每一堂課是每個教師的愿望。這堂課最核心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新知識的能力,秉承的教學理念就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課前,教師的引導要有針對性,提早預計到學生可能會作出的行為反應,從而提升課堂效果。
案例呈現:A.片段一:《印度器樂》 學生張:(1)簡單介紹印度音樂主要特征;(2)聽印度傳統(tǒng)音樂《歡迎》并思考:這段音樂給人什么感受?旋律有怎樣的特點?印度音樂的進行少直線,多曲線,波浪式和螺旋式,從而形成各種各樣的滑音、裝飾音帶給我們如泣如訴。綿延不斷的旋律。反思:(1)解說脈絡清晰,從印度音樂總體介紹開始到以具體的一部作品為例,從而點出印度音樂具體的特征,最后再次回到音樂中去體會;(2)問題清晰、可回答,且層層遞進;B.片段二;《印度電影》 學生李:(1)播放視頻片段(《阿甘正傳》改編片段,時長40秒)提問:大家看完該片段后能否看出改編后帶有哪個國家的色彩?大家可以從背景音樂、舞蹈、服裝特點去考慮。(2)簡單介紹印度電影發(fā)展歷程及特點。(3) 以“印度電影中包含了大量的歌舞橋段”這一特點為線,欣賞《寶萊塢生死戀》中的歌舞片段。
案例呈現:第二堂課前抽十分鐘交流此次學習心得:(1)學生自評;(2)學生互評;(3)教師總評。2.反思:高中階段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才干的大好時期,當他們經過這種學習方式的探索后,多少會認為自己掌握了不少以前未知的知識。這時候,同學之間的評價對他們來說十分重要,所以他們急需得到同伴的肯定或者說是中肯的建議,如果同時能得到老師的贊賞那是再好不過了。
我們在嘗試“三自一導”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應注意師生的角色轉換。教師從臺前走到幕后,其實并不是減輕了教師的任務,反而需要我們更深入地研究教材,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吃透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長,才能將這種教學模式的長處發(fā)揮到最大限度;否則,不僅浪費了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還不利于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希望在今后的教學探索中能夠摸索出更為高效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各方面的潛能得到更有效的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