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
(貴州省金沙縣平壩鎮(zhèn)初級中學,貴州 畢節(jié) 551807)
語文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用語言進行交流,用文字描述事物,表達情感。在我們的生活與學習中,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有內涵的思想情感,良好的審美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們應當學好語文,提高語文運用能力。本文對中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議讓語文教學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充滿活力。
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結合自己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要做到心中有學生,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和規(guī)律的探尋。因為適合學生的內容才會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才能進行知識的有效遷移。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重要的是要考慮到如何啟發(fā)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實際生活中的各方面去。”因此語文教學就要樹立“學習語文就是為了要超越語文,學習教材是為了要超越教材”的理念,教師和學生必須要突破“文本”,依靠自己去發(fā)現(xiàn)文本潛在的內涵。尤其是現(xiàn)今的新課標教材,屬于不完整教材,留有很大的空間,由教師和學生去創(chuàng)造性的完成,以達到開啟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語文能力之目的。語文教師不能機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對語文教材作出合理、適度的加工與改造。
中學語文課程是人文內涵和語言文字的有效結合,因此,中學語文課程的探究內容非常豐富,而且探究的過程是講究情感的投入和發(fā)展的。所以,只有科學合理的創(chuàng)造探究性學習情境,才能更好的確保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有效實施。首先,教師可以借助虛擬情境的手段和方式,讓學生在理解、領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人為地再現(xiàn)文章意境,利用語言文字,聲情并茂地虛擬情境,使學能夠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譬如,在學習《沁園春·長沙》一課時,教師可以播放一段合適的背景音樂,然后模擬作者站在江邊,看滾滾江水浩蕩千古,心中滿懷豪情壯志的形象,并大聲的朗誦出這篇經(jīng)典的詩歌,把學生的情感融入到作者的寬闊胸襟與遠大抱負中去,在這樣的情境體驗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深入的開展探究學習。另外,考慮到多媒體課件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在呈現(xiàn)文本內容上的優(yōu)勢,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媒體創(chuàng)設生動直觀的現(xiàn)實情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更好的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
新課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強化,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而學習的真正主體是學生。以前的課堂教學中,由于對學生主體性認識不夠,導致學生學習熱情極難提高。新課改提倡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而發(fā)揮其主體性。當老師關注學生時,學生心里就會暗暗下決心,激勵自己一定要好好表現(xiàn),進而形成融洽的課堂氛圍。這也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要求語文課堂形式應豐富多彩、貼近生活。比如,在課堂上采用演講、話劇、辯論等形式,進一步豐富課堂形式,提高學生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思維,將學習與興趣有機地融為一體,讓學生在參與活動時,自然而然地掌握語文知識。這有助于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積累、拓展與沉淀。
質疑是學生思維發(fā)展的一種表現(xiàn),是學生探索知識和進行創(chuàng)新的源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質疑能力。學生在對問題產生質疑后,就會對問題進行探索和思考,在這過程中教師再加以點撥,就會讓學生豁然開朗,比如在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時,學生都知道,在封建帝王專制社會,皇帝是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不聽圣言的人都會有很悲慘的效果,但是鄒忌卻敢于批評齊王的作為,并對齊王從諫如流,這應該有怎么樣的勇氣,鄒忌是因為巧合沒有受到齊王的懲罰,還是有別的人員,這種勸諫方法對還是不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質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倡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是新課程弘揚“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主體觀的重要表現(xiàn)。中學語文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把“改變學習方式,提升學習水平”作為構建高效課堂的切入點,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問題的發(fā)現(xiàn)和驅動,潛心引導學生開展教學問題的小組合作討論、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動,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不同觀點的交鋒,在熱烈而有序的合作探究中增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課堂互動。使學生學會在探究和發(fā)現(xiàn)中學習語文,以快樂的學習心態(tài),在主動的參與和探究中提高語文綜合素質。比如教學《林黛玉進賈府》時,我們就在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后,設置了如下的探究問題:1.這篇課文以什么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jié)?2.試畫林黛玉進賈府路線圖。3.這篇文章有哪幾個場面描寫?(找出相應的段落加以標注)4.按情節(jié)發(fā)展,課文可分為幾部分?每部分寫些什么內容?5.你對其中的哪個場面印象最為深刻?為什么?并組織學生對這些教學問題展開合作探究。有問題作導向,學生學有目標,議有方向,學習自然地由被動轉為主動,高效課堂的構建因而水到渠成。優(yōu)化教學設計,構建中學語文高效課堂是一門高超的教學藝術。教師必須深諳新課程理念,依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水平、學習需要以及不同課型的性質和任務,從整體上謀劃教學思路,實現(xiàn)教學設計的個性化、多樣化和創(chuàng)新化
總之,構建中學語文高效課堂不僅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語文學科發(fā)展的需要,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要想使語文課堂變得高效,就要充分利用課堂的每一分鐘,無論是課前活動,還是課程結束后的延伸,都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達到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