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志遠
可能不少人知道,拿破侖有個習慣,當他在戰(zhàn)場上遇到困難時,就找人來下棋,讓指揮作戰(zhàn)的神經放松一下。往往棋下不到一半,他就大叫一聲“有了”——新的作戰(zhàn)思路找到了,于是又重新振作起來。
這種思維方式,在思維學上稱為側向思維,又稱“旁通思維”,是發(fā)散思維的又一種形式。側向思維,就是對要解決的問題,在正向思維之外,進行“旁敲側擊”。其要義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其他領域的知識和資訊,來解決面臨的難題。其特點是思路活躍多變,善于聯(lián)想推導,隨機應變。
側向思維,常??梢浴巴岽蛘?,對于疑難問題的解決,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多有成就的人,無不重視和善用側向思維。例如諾貝爾,他一生的發(fā)明眾多,獲得專利的就有355種。他還研究過合成橡膠、人造絲,改進唱片、電話、電池、電燈零部件等,也都有一定成果。他是著名化學家,但又精通音樂、繪畫、文學、哲學等,可謂多才多藝。他興趣愛好廣泛,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聯(lián)想力,俗話說“一通百通”,他的發(fā)明與側向思維不無關系。
又如達·芬奇,他在創(chuàng)作《最后的晚餐》時,沿著正向思維苦思冥想,卻沒找到理想的猶大原型。直到有一天,修道院院長前來警告說,再不動手畫就要扣酬金了。達·芬奇本來就對這個院長的貪婪和丑惡感到憎惡,此刻看到他,轉念一想,何不以他作為猶大原型呢?于是立即動筆把他畫了下來,從而使這幅名畫中的每個人都有了準確鮮明的形象。這顯然也是得益于側向思維。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腦神經的興奮點,長時間集中在一件事、一個問題上,則易于疲倦,影響思維的深入進展和良好效果。而側向思維是神經松弛情況下的產物,對正向思維具有輔助作用。因此,善用側向思維,還可以讓緊張疲勞的神經“休養(yǎng)生息”,從而孕育和積蓄更大的能量,以解決面臨的難點問題。
黑格爾曾說:“一個深廣的心靈,總是把興趣的領域推廣到無數事物上去。”人的興趣愛好越廣泛,知識就越豐富,各種知識又都可以觸類旁通,久而久之,便會形成良性循環(huán),也易于產生側向思維。由此看來,側向思維的偶然性,寓于其必然性之中。
要重視和善用側向思維,就得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加強藝術修養(yǎng)。各種知識雖有區(qū)別,但又是相通的,有相互補充、相互啟發(fā)的作用,可以促進強大合力的形成。
理論和實踐無不昭示,側向思維,不僅有助于解決現實的難點問題,而且亦如逆向思維,有利于發(fā)明和創(chuàng)新。因此,對側向思維,予以應有重視和善用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