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佳春
一、案例背景
這是我剛接觸“勞動與技術”這門學科3個月之后第一次聽的一堂公開課,這是一次優(yōu)質課匯報活動,這是一次高手如云的活動。活動中由兩位年輕的老師給我們展示了兩堂高質量的課。這一次活動也讓我大開了眼界,原來“勞動與技術”課也可以這樣上。
“美麗云雀結”這堂課是由高橋小學孫××老師給我們展示的。這篇課文是浙教版四年級上冊主題四“繩編花卉”中的第一課。
二、案例描述
這堂勞技課,教學目標設定為:認識云雀結,了解云雀結的用途。能看懂圖示,學會云雀結的雙線編織、連續(xù)編織;初步運用云雀結編織簡單的作品。培養(yǎng)自己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對中國結藝的喜愛之情,體驗創(chuàng)編的樂趣。整堂課中,執(zhí)教老師基于對勞動與技術課程性質的認知,在教學實踐中,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在學生的學習探索過程中,通過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適時有效地給予引導和幫助。在她成功執(zhí)教之后的一片好評聲中,我一直思考著勞技課堂中合作學習與教學實效的關系……
片段一
師:老師想考考同學們的自學能力。我們要慢慢地學會看懂圖示來操作。首先給同學們的第一個任務是雙線編織,哪位同學來讀一下步驟?(課件出示步驟)
師:請你來。來,我們跟著他的步驟一起來動手操作。請開始。
生:第一步,將繩子對折。
師:來,動手。我們拿一個最大的圈。好,開始,第一步。
師:我們看第二步,請繼續(xù)。
生:將繩子從下往上穿入圈中。
師:穿好了你別急,我們馬上做第三步啦。
生:將繩子的尾端穿回半圓中。
師:將繩子下面兩個尾端倒穿回去
……
師:編好了,可以舉起來給同學看看,也可以幫助下旁邊的同學。
生:抽緊繩子即成。
師:嗯,把繩子抽緊。來,大家互相幫助一下,好的同學舉起來一下,編對了嗎?
師:哪位同學到老師的大圈里也幫我穿一個?請你來。不會的同學我們再看一看他對不對。
師:繩子對折穿進去,然后下面的尾端倒穿回半圓中,抽緊即成。哦,對了。真棒,謝謝。
師:然后這是云雀結的哪一面?
生:反面。
師:我們把它正面朝自己好嗎。
片段二
師:來,先把手上的東西放下,來看屏幕,你們看,這是一個做好的完整的云雀結。(教師出示一個云雀結,生看。)
師:有些同學覺得很漂亮,可是如果每個同學都做成一樣的話,會不會有點單調呢?
生:是。
師:你能不能想想辦法,讓它哪個地方有些變化?變得有新意呢?這就是我們的第三個任務——奇思妙想。
師:請四人小組悄悄討論一下,哪個地方可以變一變,讓它有新意?
(生四人小組討論中,教師巡視并參與一些小組的討論。)
師:來,請安靜。老師剛才聽了聽,認為同學們非常有想法。你把這想法告訴大家,誰來說一說我是有變化的?
師:請你來。
生:把昨天學的耳朵編上去。
師:昨天學的耳朵?哦,就是說可以加個小耳朵,學平結的小耳朵是嗎?
生:是的。
師:可以的呀,你看,老師這里就是加了一個小耳朵。(出示云雀結)我們平結可以有小耳朵,這里當然可以加小耳朵了。
師:然后小耳朵怎么做呢?請注意:一,我們由上往下穿,第一步本來是不是要收緊的啊,我們暫時不收緊,留那么一點點。然后從下往上穿,然后再把它穿出來,這一步我們就要把它收緊了。收緊之后就是一個小耳朵了。可以的。
師:還有嗎?誰有想法?請你來。
生:把顏色變一下。
師:對的,顏色當然也可以變。比如說,你看,(出示云雀結)可以換顏色,也可以是這樣的顏色(出示云雀結)。間隔兩個顏色編起來,間隔編織都可以的,尾端怎么設計隨你自己設計。
師:還有嗎?剛才有同學還有其他想法的,你來。
生:能不能編一段,空一段。
師:可以呀。還可以?請你來。
生:用小鑰匙圈,把大的和小的都編好,然后這樣子套起來。
師:請坐。很好,圈圈與圈圈的組合當然也可以,你可以幾個同學合作,你做大圈,我做小圈,到時候用雙面膠貼起來就可以?;蛘呤?,你看,老師可以隨便地擺一擺,可以自己擺一擺怎么樣的方式才是你自己所喜歡的。這樣子也可以擺。可以幾個同學一起做做,然后把它貼在卡紙上。都可以。
師:還有沒有?
師:沒有啦?有沒有仔細觀察老師這個上面有什么???
生:眼睛。
師:眼睛,還有什么啊?你來。
生:有手有腳。
師:有手有腳。有紙貼上去。你也可以把一些做好的貼在卡紙上,畫上你需要的圖案都可以。這一條線有手有腳,另外一條線編一個云雀結上去,那么就可以隨意地做它的手腳,這都是可以的。
師:那么接下來我們第四個任務創(chuàng)意編結。你可以自己做一個云雀結,也可以4人小組合作把圈圈拼起來做一個作品,都是可以的,到時候我們小組與小組間要進行比賽,看哪個小組編得最有創(chuàng)意?
師:請同學們開始動手吧。
……
三、案例反思
勞動與技術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它要求學生既能動口,又能動手,而且人人參與。但是,往往有的學生由于動手能力差,或不愿意動手實踐,在課堂上處于“旁觀”“旁聽”的地位。
本案例中教師對該課教學目標的設定和教學過程的安排非常恰當,教學方法也很有效,以任務為線索,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學習中,學生通過小組討論集思廣益,統(tǒng)一意見,想出了有別于范例,又富有創(chuàng)意的構思。通過分工合作來共同完成作品,這樣不僅能帶動個別動手能力差又不主動參與的同學學習,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觀念,以及與人相處、與人合作的能力。endprint
通過本課的教學實踐,我對合作學習方法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我認為合作學習在勞技教學當中很重要。其重要性主要有:
1.合作學習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體性
合作學習所倡導的學習方式強調指出學生的主體性,只有學生在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才會自覺、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具有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才能體現(xiàn)出高效性。合作學習可以幫助內向的學生,使他們更加開朗;合作學習使外向的學生盡情地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并且可以幫助內向的學生。因而,教師必須想方設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fā)學生的動機,讓學生產(chǎn)生“想學”“愿學”的心理傾向,并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合作學習可以取長補短,使學生共同進步,從而全面發(fā)展學生的整體能力。
如片段一中,教師采用“一學生讀步驟,其他學生一邊聽步驟,一邊看著圖示動手操作”的合作學習方式就充分調動了學生“想學”“愿學”的心理,使學生成為真正的主體,自覺、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去。這一環(huán)節(jié)下來,有部分動手能力弱的學生在同學或老師的幫助下,也信心滿滿地完成了第一個任務。接著是非常自信地迎接第二個任務、第三個任務……
2.合作學習有利于協(xié)調學生的差異性
合作學習可以求同存異,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發(fā)現(xiàn)自己內在的和外在的東西,這樣才可以全面、發(fā)展、客觀地認識自己。而小組合作學習可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有利的學習條件:為學困生創(chuàng)造發(fā)問機會,在優(yōu)生幫助下達到求知的目的;優(yōu)生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也使自己學到的知識條理化,語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得到培養(yǎng);中等生如魚得水,在他人的啟發(fā)下釋疑,從而達到一種“人人求進步、人人求發(fā)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合作是共贏,而非有你無我的博弈。小組合作學習能照顧到學生的差異性,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所不能做到的,并且更能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互動性。
如在本案例片段二中,當老師讓學生四人小組進行討論“怎樣讓云雀結更有創(chuàng)意”這一問題時,離我最近的一組中,我發(fā)現(xiàn)一個平時少言寡語,性格內向的學生通過同組兩位活潑善言的學生的帶動,也積極參與發(fā)言,活躍了討論氣氛,促進組內討論交流的積極性。就分組來說,我可以猜測出孫老師根據(jù)平時的仔細觀察,遵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原則,將不同知識水平的同學組合在一起。這就協(xié)調了學生間的差異性。
3.合作學習有利于團結精神的培養(yǎng)
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合作學習可以使學生團結起來共同解決問題,大家的智慧是無窮的。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想法與思考,只有進行對比才可以發(fā)現(xiàn)其優(yōu)劣,這樣有利于學生的共同進步。團結就是力量,合作是團結的一種方式,更是一種手段和目的,有利于學生集體意識的形成,有利于團隊的共同發(fā)展。
如案例片段二中,教師在“如何完成一個新意的云雀結”的問題上,采取了四人小組討論。在討論中,學生積極投入,發(fā)表各自的意見。即使小組中有學困生,他們也能從小組其他成員中觸類旁通,客觀地認識自己。如:有學生回答說可以把顏色變一下。后面馬上有學生說可以編一段,空一段,這就是學生通過同學之間的合作,學會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形成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傊?,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正因為同學們在合作學習中充分發(fā)揮了集體的智慧,才會有如此之多精彩的回答。
4.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競爭與合作的意識
當今社會,既是一個競爭也是一個合作的社會。競爭與合作是并存的,合作中有競爭,競爭中有合作。作為現(xiàn)代人要以積極的姿態(tài),主動迎接各類挑戰(zhàn),參與各類競爭,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同時,能善于與他人合作,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勞技課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與合作意識方面有其特殊作用。
如案例片段二中,當老師讓同學們開始動手操作時,有一組同學中,一位貌似組長的學生說:我們先一起來做一個,如果有時間,再各自做一個好嗎?在征得組員的同意后,組長給每位組員分好了工,開始做了起來。經(jīng)過近15分鐘的編織,他們通過分工合作完成了由卡紙、一個大鑰匙圈和兩個小鑰匙圈組成的“熊貓頭”和一個顏色間隔的云雀結。這一組學生因為有了共同的目標,經(jīng)過互相補充、互相幫助、互相支持、互相學習,增強了組內合作的意識,減弱了自卑感,一個生機盎然、富有活力的學習小組展現(xiàn)在了我們眼前。
四、案例啟示
綜上所述,在操作性與實踐性較強的勞技課中,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形成了師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組中每個人都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也樂于傾聽他人的意見,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從而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fā)展,最終達到使學生學會、會學、樂學的目標,進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所以我認為合作學習是提高勞技課教學實效性的有效方法。
編輯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