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辭源》第三版引書體例的編訂

      2018-01-25 19:03:00包詩林
      辭書研究 2018年1期
      關(guān)鍵詞:修訂本辭源第三版

      包詩林

      摘要制訂符合辭書特點的科學(xué)而實用的引書體例,是辭書編修的一項重要工作。文章梳理了百年《辭源》引書體例的歷史概貌,介紹了《辭源》第三版引書體例編訂的原則,提出了尚需進一步完善的問題。

      關(guān)鍵詞《辭源》第三版辭書修訂引書體例

      一、 引言

      商務(wù)印書館1915年出版了中國第一部現(xiàn)代意義上的辭書——《辭源》,1931年出版了《辭源》續(xù)編。1979—1983年,《辭源》修訂本陸續(xù)出版。2007年,商務(wù)印書館在廣泛征求各界專家意見的基礎(chǔ)上,再次啟動修訂工作,歷時八載,于2015年10月出版《辭源》第三版,同步推出網(wǎng)絡(luò)版和優(yōu)盤版。

      作為一部兼收古漢語普通詞和百科詞的大型綜合性辭書,《辭源》為滿足時代需要,也不斷與時俱進,積極而審慎地吸收最新研究成果。一百年來,《辭源》在編纂的嚴謹性、科學(xué)性、實用性上日益精進。其中引書體例的不斷調(diào)整、充實和完善,充分體現(xiàn)了一代代“辭源人”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精神。

      二、 《辭源》引書體例概貌

      辭書條目的書證具有提示用法、提供知識、輔助釋義等功用,為追本溯源、研究詞語源流提供可靠的歷史文獻資料??梢院敛豢鋸埖卣f,書證是辭書的血肉(劉葉秋1984),是辭書立條、釋義最重要的根據(jù)。

      《辭源》初編時,草創(chuàng)了辭書編纂的義、證體系,功不可沒。主編陸爾奎(1915)在談及“編纂此書之緣起”時說:“戊申之春,遂決意編纂此書。……羅書十余萬卷,歷八年而始竣事?!狈揭悖?931)對《辭源》續(xù)編的引書敘述更詳:“《辭源》引書不下數(shù)百種,除本事與傳紀題目有關(guān)系外,多不注明篇目,已可證明辭之來源,因斷章取義,亦須乎篇目也。間亦有本難得,即沿用類書轉(zhuǎn)引之辭。清代學(xué)者,多根據(jù)類書證補經(jīng)子佚文,則類書亦自有其價值。近年以來,因校訂各書,發(fā)見《類函》《韻府》所引與原書歧異者甚多,即最有價值之《經(jīng)籍纂詁》,亦且鬧出以人名作義訓(xùn)之笑話?!时揪幱陬悤锌梢芍o,多不敢引用。所采經(jīng)史子各條,不僅補列篇目,并一一校對原書,版本不同者,同時或參校數(shù)本,其佚文佚書未能對證原書者,則指明某類書引某書,以存其真?!薄掇o源》修訂本對于引書體例有明確規(guī)定:“書證都經(jīng)覆核原書,注明書名、篇目或卷次。引用先秦著作、史集、總集、類書、明清小說和字書等以外的一般著作,還加注時代和作者姓名。古人著作大都由后人編選,但為了統(tǒng)一體例,仍列作者姓名?!保ㄉ虅?wù)印書館編輯部1979)來看看原書的實際面貌。

      1915年《辭源》:

      適人女子出嫁也?!矁x禮〕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庶人曰適人。

      適口言味佳也。〔嵇康文〕嘉肴珍膳。雖所未嘗。嘗必美之。適于口也?!材鲜贰畴m豐儉隨時(按: 當(dāng)為“事”)而香凈適口。

      1931年《辭源》續(xù)編:

      偶影與影為偶。言孤獨也?!脖笔繁R思道傳〕鎩翮墻陰。偶影獨立?!蔡諠摃r運詩序〕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獨游。欣慨交心。

      1979年《辭源》修訂本:

      適人女子出嫁。儀禮喪服“子嫁反在父之室”漢鄭玄注:“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士庶曰適人?!笨鬃蛹艺Z六本命:“女子十五許嫁,有適人之道?!?/p>

      適口適合口味。三國魏嵇康嵇中散集七難張遼叔自然好學(xué)論:“嘉肴珍膳,雖所未嘗,嘗必美之,適于口也?!彼螘琢罩畟?建言:“所甘不過一味,而陳必方丈,適口之外,皆為悅目之費。”

      偶影與影為偶,形容孤獨無伴。文選晉陸士衡(機)演連珠之三一:“是以名勝欲,故偶影之操矜;窮愈達,故凌霄之節(jié)厲?!?/p>

      《辭源》引書的變化過程,其實是《辭源》自身不斷完善、逐步科學(xué)的過程。

      其一,在內(nèi)容上,日趨嚴謹,準(zhǔn)確科學(xué)。如“適人”條,修訂本進一步明確其書證來源于注文;“偶影”條,修訂本提前了書證。

      其二,在形式上,逐漸完善,方便適用。1915年版《辭源》中的書證,對所引的經(jīng)、史、子書,一般只列書名,對引自集部或史籍中的辭賦詩文,多數(shù)只標(biāo)出某某文、某某詩?!掇o源》續(xù)編有所改進,對所引經(jīng)、史、子、集的多數(shù)書證加了篇目。修訂本引書體例變化明顯,經(jīng)、史、子書列出篇名,集類舉出朝代、著者、集名(絕大多數(shù)還有卷次)、篇名。

      就引書體例而言,修訂本是一次重大改進。但是,還原歷史真實,修訂本的創(chuàng)新來源于《辭源》先賢。自1937年起歷時10年完成的增訂稿,對1958年開始的修訂工作具有一定影響。沈岳如(1996)對增訂稿有過詳細介紹和中肯評價:“1937年初,商務(wù)印書館在上海設(shè)置了‘《辭源》增訂處……1937年末,增訂工作的準(zhǔn)備工作才啟動。先是有人把《辭源》正、續(xù)編上的詞條逐一剪下,分別貼在一頁長15厘米、寬11厘米的道林紙的右上角,留下較多的空白稿面?zhèn)湓鲇喺咴鲇喼??!员拘屡f學(xué)兼容的百科辭書的目標(biāo)進行,但其成書后的規(guī)模要求大于舊本,計劃由3冊擴為4冊?!@次增訂工作,對舊《辭源》的各個方面都有不少增益。”這份增訂稿,因原稿系剪貼而成,后來商務(wù)印書館《辭源》組同人稱為“貼稿”?!百N稿為舊《辭源》詞條中的書證加補篇名、題名甚至?xí)?,為?shù)就更多。其所補的篇、題名,無疑為后來的再修訂工作提供了方便?!薄掇o源》修訂稿第一分冊對此有明確記錄:“本來早自1937年起,先后由傅運森、丁音等主持,就正、續(xù)編進行增訂,歷時十年左右。這次修訂即以舊《辭源》為基礎(chǔ),并參考這份增訂稿。”(商務(wù)印書館編輯部1964)

      三、 第三版引書體例編訂的幾個原則

      據(jù)責(zé)編許振生先生回憶,《辭源》修訂本的引書體例由兩名編輯做了專項處理。毫無疑問,與正、續(xù)編相比,《辭源》修訂本的引書更加嚴謹、科學(xué),體例上也更趨成熟。但由于主客觀諸多條件所限,《辭源》修訂本引書體例還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如:

      事目摘要。宋胡太初畫簾緒論聽訟:“令每遇決一事,案牘紛委,憚于徧閱,率令吏摘撮供具,謂之事目?!眅ndprint

      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天臺人胡太初舅陶某出任香溪知縣,太初著縣令居官之道十五篇以贈之,名曰《晝簾緒論》?!端膸烊珪肥凡柯毠兕悺肮袤鹬畬佟变浻性摃??!掇o源》修訂本8引此書,4處錯作“畫簾緒論”,疑因“晝”“畫”二字繁體形似而誤。

      伊家你。元高則誠琵琶記三十:“他那里須怨著你沒音信,笑伊家短行,又無情忒甚?!?/p>

      兒女債舊時稱兒女的教養(yǎng)和婚嫁等事。元高明琵琶記六丞相教女:“看待父母心,婚姻事,須要早諧,勸相公早畢兒女之債。”……

      影射蒙混,捉弄。明高則誠琵琶記義倉賑濟:“不問倉實倉虛,假饒清官廉吏,被我影射片時?!薄?/p>

      《辭源》修訂本引《琵琶記》共38次,不光篇次、篇名的有無不統(tǒng)一,就連著者名和朝代的標(biāo)注也不相同,其中“元高明(則誠)”1見,“元高明”4見,“元高則誠”10見,“明高則誠”23見。

      制訂符合《辭源》特點的科學(xué)而實用的引書體例,至少需做到兩點——一是準(zhǔn)確性,二是一致性。準(zhǔn)確性是指所引書證的基本信息必須還原文獻的歷史真實,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一致性是指同類書,至少是同一種書,在基本信息的取舍及格式的顯示上必須一致,這是由辭書編纂的嚴謹性決定的。

      《辭源》上一次修訂資料多為手工抄錄,且沒有做過系統(tǒng)的整理和歸納,保存下來可資參照的不多。此次修訂,在全面梳理原書真實面貌的基礎(chǔ)上,本著“尊重、優(yōu)化、完善”的宗旨,根據(jù)從準(zhǔn)、從優(yōu)、從多、從簡的原則,歸納了近4000種文獻的引書格式,并形成文件,編入《〈辭源〉第三版修訂手冊》,指導(dǎo)修訂、審稿和編輯加工工作。

      (一) 從準(zhǔn)

      《辭源》引書的屬性大體包括朝代、著者名、書名、卷次、篇目等。類別不同,標(biāo)注的屬性也有所不同,如先秦著作、史書、總集、類書、字書和明清小說等不標(biāo)注作者姓名。文獻信息的準(zhǔn)確是制訂體例的最起碼的前提。在制訂引書體例時,首先要對修訂本所引文獻做全面整理,并對其信息進行梳理、甄別和研究。這里僅以朝代、著者名、卷次為例,略窺一斑。

      1. 核準(zhǔn)著者朝代,如:

      地骨方石。宋王逵蠡海集地理類:“惟石之生也或方;方者,為地之骨也?!薄?/p>

      陽辰十二支的單數(shù)位,即子、寅、辰、午、申、戌,占卜者稱為“陽辰”。明王逵蠡海集歷數(shù)類:“甲子甲午為陽辰,故有陰錯;己卯己酉為陰辰,故有陽差也?!?/p>

      《辭源》修訂本引《蠡海集》9次,署“宋王逵”的4見,署“明王逵”的5見。《四庫全書》收有此書,署“明王逵”,《提要》有詳細考證,認為該書著者王逵舊題“宋”不當(dāng)。臧勵和等編《中國人名大辭典》(1998)“王逵”條:“明錢塘人。一足跛,貧窶甚,賣藥不足自給。又市卜,博究百家??椭粒m談今古,質(zhì)以疑難,則應(yīng)口答之。有《蠡海集》?!薄掇o源》修訂本也收有“蠡海集”條:“明王逵撰。舊題作宋人,誤。一卷。分天文、地理、人身、庶物、歷數(shù)、氣候、鬼神、事義八類。論證多穿鑿附會,缺乏科學(xué)根據(jù),但亦時有精義,如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所述即較有條理?!薄掇o源》第三版綜合各家成果,將作者王逵的朝代統(tǒng)一為“明”。

      2. 核準(zhǔn)著者名,如:

      搪塞敷衍,應(yīng)付。唐唐彥謙鹿門集下宿田家詩:“忽聞扣門急,云是下鄉(xiāng)隸。……阿母出搪塞,老腳走顛躓?!薄?/p>

      酒兵以酒能消愁,如兵克敵,故稱酒兵?!茝垙┲t鹿門集上無題詩之八:“憶別悠悠歲月長,酒兵無計敵愁腸?!薄?/p>

      《辭源》修訂本引《鹿門集》41次,著者名題“唐唐彥謙”39見,題“唐張彥謙”2見?!杜f唐書》卷一九〇下《唐次傳》附子彥謙:“尤能七言詩,少時師溫庭筠,故文格類之?!性姅?shù)百篇,禮部侍郎薛廷珪為之序,號《鹿門先生集》,行于時?!碧茝┲t,字茂業(yè),號鹿門先生,此乃以號名集。《辭源》第三版將《鹿門集》的著者統(tǒng)一題為“唐唐彥謙”。

      3. 核準(zhǔn)所引書名,如:

      五鳥花紫參的別名。唐錢起錢考功集三紫參歌序:“紫參,幽芳也。五菂連萼,狀飛禽羽舉,俗名之五鳥花?!?/p>

      二十五弦二十五弦的琴?!棋X起錢考工集十歸雁詩:“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

      《辭源》修訂本引錢起本集58次,題“錢考工集”1見。唐錢起為大歷十才子之一,《新唐書》卷二〇三《盧綸傳》附錢起:“吳興人,天寶中舉進士,與郎士元齊名,時語曰: ‘前有沈宋,后有錢郎。終考功郎中?!憋@然,其書以官名名之,應(yīng)為《錢考功集》。

      (二) 從優(yōu)

      1. 選擇好的版本

      同一種文獻往往有幾個甚至幾十個版本,不同的版本之間在內(nèi)容、文字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選擇合適的版本尤為重要,如有公認的前代整理本,理應(yīng)重點參考。比如,《辭源》修訂本所引《說郛》用的是1927年涵芬樓100卷本(中國書店1986年出了影印本),修訂者多據(jù)《四庫全書》所收120卷本改卷數(shù)和文字,殊為不當(dāng)。再如,《后漢書》120卷,其中本紀10卷、列傳80卷,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志30卷,晉司馬彪撰,南朝梁劉昭注。中華書局的點校本《二十四史》正本清源,按本紀、列傳、志編排,而《四庫全書》按本紀、志、列傳編排?!掇o源》修訂本用的是中華書局點校本,有的修訂人按《四庫》改原書的卷次,自亂體例。因此,《辭源》第三版對所引古籍版本做了總體上的要求: 引用古籍,一般據(jù)通行本,如《二十四史》用中華書局點校本、百衲本,《十三經(jīng)》用注疏本,其余四部書用《四部叢刊》本,等等。第三版的引書體例在前期的制訂和后期的完善中,對那些容易出現(xiàn)問題的版本做了特別說明和要求,以免發(fā)生用他本改此本的現(xiàn)象。

      2. 根據(jù)研究成果,尊重史實,優(yōu)化引書信息

      某些傳世文獻的作者、朝代等,學(xué)界的確存有爭議,如《辭源》修訂本所引的《易林》,標(biāo)“漢焦延壽”,前人便多有懷疑。余嘉錫(1980)對《易林》的作者問題有長篇考證,認為此書為東漢王莽時崔篆所撰。此說只是學(xué)界的一種意見,且并非始于余嘉錫,《辭源》第三版采用《書目答問》的辦法,在“漢焦延壽”前加“舊題”。這樣處理,比較慎重,也比較科學(xué)。其他如“漢郭憲《洞冥記》”“漢東方朔《海內(nèi)十洲記》”“漢班固《漢武帝內(nèi)傳》”“漢劉向《列女傳》”“漢劉向《列仙傳》”“晉葛洪《神仙傳》”“漢東方朔《神異經(jīng)》”“北魏崔鴻《十六國春秋》”“晉王嘉《拾遺記》”“南朝梁任昉《述異記》”等有爭議的文獻,均在著者名前署“舊題”。endprint

      《辭源》修訂本引《文忠集》《歸田錄》《六一詞》《六一詩話》《集古錄》有題“歐陽修”的,也有題“歐陽脩”的,2009年出版的新中國成立60周年紀念本統(tǒng)改為“歐陽修”。用“脩”,還是用“修”,歷來有爭議,劉德清(2006)對此有過詳細考證:

      歐陽修,實名“脩”。北宋以來,“脩”與“修”通用,漸趨以“修”代“脩”。韓琦《贈太子太師文忠歐陽公墓志銘》(《安陽集》50卷):“公諱脩?!卑矗?歐陽修傳世墨寶《唐書局事二帖》《氣候帖》《上恩帖》等,譜主手書碑刻《瀧岡阡表》《歐陽氏譜圖》等,署名均為“脩”。南宋紹興四年衢州刻本《居士集》,紹熙、慶元年間廬陵周必大刻本《歐陽文忠公文集》等早期歐陽氏文集,卷首題署及文中自稱,均作“歐陽脩”?!懊憽蹦耸亲V主名之正寫。

      本次修訂,從修訂專家、審稿專家到分主編、主編,對此問題討論多次?!掇o源》第三版根據(jù)名從主人的原則,最終確定為“歐陽脩”。類似的還有《徐霞客游記》的著者題作“徐弘祖”,不作“徐宏祖”;《池北偶談》的著者題作“王士禛”,不作“王士禎”;《敬齋古今黈》的著者題作“李治”,不作“李冶”;等等。

      3. 統(tǒng)籌考慮,優(yōu)化引書格式

      所謂格式優(yōu)化,即相同情況能統(tǒng)一的,盡量做到全書統(tǒng)一。

      關(guān)于朝代的名稱,《辭源》第三版對漢以后至清的朝代名的使用做了明確規(guī)定,比如漢不分西漢、東漢,晉不分西晉、東晉,宋不分北宋、南宋,等等。

      著者名用名,一般不用字、號等,以字、號等題名的,括注名。如: 《分類東坡詩》的著者題作“蘇軾”,不作“蘇東坡”;《文選》中的篇目著者名均為字,《辭源》在著者字后括注名,如“文選晉陸士衡(機)文賦”;鄭玄注《周禮》引用鄭眾注的,題作“注引鄭司農(nóng)(眾)”;等等。

      所引書(集)分卷的,標(biāo)明卷次;小說分回的,標(biāo)明回數(shù);雜劇分折的,標(biāo)明折數(shù)。對于卷次的數(shù)字表示法,也做了具體的要求。

      所引書證,是詩的,若詩目、詞名本身無“詩、曲、聯(lián)句、令、謠、和、奉和、詞、引、絕句、詠、歌、吟、行、韻、次韻、挽詞、首、篇”等,則在詩目后加“詩”,詞后加“詞”。

      (三) 從多

      “從多”是在引書所標(biāo)信息準(zhǔn)確的前提下的一種權(quán)宜之計,也體現(xiàn)了“尊重原貌”“有限修訂”的總體方針。比如,《辭源》修訂本引《洛陽伽藍記》有以下幾種情形:

      格式一:

      千金堰即千金堨。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四城西:“長分橋西有千金堰,計其水利,日益千金,因以為名?!?/p>

      格式二:

      煥爛光耀燦爛?!蔽簵钚f之洛陽伽藍記三景明寺:“妝飾華麗,侔于永寧。金盤寶鐸,煥爛霞表?!?/p>

      格式三:

      牛筋木名?!蔽簵钚f之洛陽伽藍記一:“瑤光寺……珍木香草,不可勝言,牛筋狗骨之木,雞頭鴨腳之草,亦悉備焉?!薄?/p>

      格式四:

      雙林佛逝世于拘尸那國阿利羅拔提河邊娑羅雙樹間。亦稱雙林。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四城西法云寺:“摹寫真容,似丈六之見鹿苑;神光壯麗,若金剛之在雙林?!薄?/p>

      全書引《洛陽伽藍記》共99次,均有朝代、著者、書名、卷次信息,其中第一種格式(即標(biāo)注“城內(nèi)”“城東”“城南”“城西”“城北”的)有55見,其他三種格式合計44見。根據(jù)從多的原則,《辭源》第三版采用第一種格式。

      跨朝代著者的朝代標(biāo)注,《辭源》修訂本在處理時往往不統(tǒng)一。如《江令君集》的著者江總有“隋”和“南朝陳”兩種,《妝樓記》的著者張泌有“唐”“南唐”“五代后唐”三種。對于此類兩可的情形,《辭源》第三版多半采用從多的原則,統(tǒng)一格式。如《齊東野語》《武林舊事》的著者周密,題“宋”的12見,題“元”的199見,體例定為“元”;《輟耕錄》的著者陶宗儀,題“元”的28見,題“明”的142見,體例定為“明”;《船山遺書》的著者王夫之,題“明”的3見,題“清”的32見,體例定為“清”。

      (四) 從簡

      追求簡約,是辭書編纂的要求之一。對于《辭源》這樣的大型辭書來說,把“從簡”作為制訂引書體例的原則之一,是很有必要的。《辭源》第三版引書體例的“簡”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著者和注者從簡。前面說過,先秦著作、史集、總集、類書、明清小說、字書等著作,一般不列著者時代和姓名。經(jīng)書、史書、子書、字書的名家注疏,一般也不標(biāo)注疏者的朝代和姓名。

      二是書名從簡。經(jīng)書中的《禮記》簡作《禮》,“春秋三傳”分別簡作《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詩經(jīng)》簡作《詩》,《尚書》簡作《書》,《易經(jīng)》簡作《易》。集類書名從簡的更多,如《分類補注李太白詩》簡作《李太白詩》,《分門集注杜工部詩》簡作《杜工部詩》,《白氏長慶集》簡作《長慶集》。

      三是篇名從簡。對那些較長篇名加以節(jié)略,如:

      倩倩美麗的樣子。唐杜甫杜工部詩史補遺十風(fēng)疾舟中……呈湖南親友:“披顏爭倩倩,逸足競骎骎?!?/p>

      “風(fēng)疾舟中……呈湖南親友”,全名為“風(fēng)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宴豆古宴會時盛食品的器具。……唐權(quán)德輿權(quán)載之文集十一大唐……杜公淮南遺愛碑銘序:“轅門言言,夏屋耽耽,可以張射侯,可以容宴豆?!薄?/p>

      “大唐……杜公淮南遺愛碑銘序”,全名為“大唐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及度支諸道鹽鐵轉(zhuǎn)運等使崇文館大學(xué)士上柱國岐國公杜公淮南遺愛碑銘序”。

      四是數(shù)字表示法從簡。卷次、篇次、章節(jié)數(shù)字的表示法,盡量從簡,如“二十一”簡作“二一”,“三百五十八”簡作“三五八”。

      《辭源》修訂方案明確指出:“引書體例,本次修訂一仍原例,主要工作是統(tǒng)一同類書或同部書的引用格式?!睋?jù)此指導(dǎo)綱領(lǐng),我們在統(tǒng)計《辭源》引書篇目、了解原引書面貌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上述原則,確定每種文獻的具體引用格式。endprint

      四、 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幾個問題

      《辭源》第三版引書體例較之以往雖有所提高,但回過頭來重新審視,仍有不盡完善之處。茲舉數(shù)端,以俟高明。

      一是版本問題。修訂方案要求引用古籍一般據(jù)通行本,除《二十四史》《十三經(jīng)》外的四部書都用《四部叢刊》本。實際上,《四部叢刊》只有500余種,數(shù)量有限,遠遠滿足不了《辭源》的引書要求。在其以外的文獻,由于沒有提出具體的版本規(guī)定,修訂人員、審稿專家也只能根據(jù)自己手頭能夠找到的材料,核對或新增書證。

      二是同類文獻征引體例不統(tǒng)一的問題。同是史書,“紀”“表”“志”等一律不加卷次是否合適尚且不論,“傳”有的史書加卷次,有的不加,缺乏合理解釋。某些書名的標(biāo)注,也受質(zhì)疑,如“三禮”中的《禮記》簡作《禮》,而其他兩書作《周禮》《儀禮》;白居易的《長慶集》、元稹的《長慶集》均簡作《長慶集》。

      三是跨朝代著者的處理原則問題??绯叩某鷺?biāo)注,可據(jù)生年,可據(jù)卒年,可據(jù)主要事跡發(fā)生的朝代,也可據(jù)所處朝代時間的長短。在同一部辭書里,是否要采取統(tǒng)一的原則、采取什么原則等,都需要認真考慮。

      四是“舊題”的標(biāo)注問題。根據(jù)《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張之洞的《書目答問》、余嘉錫的《四庫提要辨證》,《辭源》第三版引文在《易林》《列女傳》《漢武帝內(nèi)傳》《南方草木狀》等四十多種文獻前標(biāo)注了“舊題”。對于學(xué)界公認的托名之作或著者無定論的文獻,標(biāo)注“舊題”當(dāng)然沒有問題。但是有些文獻,學(xué)界的意見并不一致。如何吸收學(xué)界研究成果,需要細加斟酌。

      參考文獻

      1. 方毅.《辭源》續(xù)編說例.∥方毅,傅達森主編.《辭源》續(xù)編.上海: 商務(wù)印書館,1931.

      2. 陸爾奎.《辭源》說略.∥商務(wù)印書館編輯部編.辭源.上海: 商務(wù)印書館,1915.

      3. 劉德清.歐陽修紀年錄.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

      4. 劉葉秋.略談辭書體例的創(chuàng)新——《辭源》修訂例話.辭書研究,1984(2).

      5. 商務(wù)印書館編輯部.《辭源》修訂本凡例.∥商務(wù)印書館編輯部編.《辭源》修訂本(第一冊).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1979.

      6. 商務(wù)印書館編輯部.《辭源》修訂稿序例.∥商務(wù)印書館編輯部編.《辭源》修訂稿(第一分冊).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1964.

      7. 沈岳如.《辭源》修訂史略.辭書研究,1996(4).

      8. 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第二冊).北京: 中華書局,1980: 742.

      9. 臧勵和等.中國人名大辭典.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1998: 130.

      (商務(wù)印書館漢語編輯中心北京100710)

      (責(zé)任編輯馬沙)endprint

      猜你喜歡
      修訂本辭源第三版
      拒絕二手學(xué)問
      《西域文化與敦煌藝術(shù)》(修訂本)
      美防長罕見一年兩度訪越南
      敦煌學(xué)輯刊(2017年2期)2017-11-09 03:02:28
      大數(shù)據(jù)對百科全書知識生產(chǎn)和傳播的作用——以《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為例
      新聞傳播(2016年10期)2016-09-26 12:14:49
      《辭源》第三版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
      出版廣角(2016年1期)2016-03-21 15:53:27
      《辭源》注音中存在的問題探析——以肉部字為例
      《天然堿》第三版已于2013年6月出版
      中華版《史記》修訂本全球首發(fā)
      評《普通術(shù)語學(xué)和術(shù)語詞典編纂學(xué)導(dǎo)論》(第三版)
      敖汉旗| 大洼县| 雷州市| 阳新县| 旅游| 连江县| 信阳市| 乌海市| 海丰县| 安乡县| 揭东县| 丽水市| 榕江县| 醴陵市| 会东县| 乌兰察布市| 洪江市| 吉水县| 衡南县| 额济纳旗| 会东县| 彰化县| 宁津县| 北京市| 乐山市| 安岳县| 柯坪县| 昌邑市| 正宁县| 修文县| 阿合奇县| 宜城市| 拉萨市| 陆川县| 鸡东县| 睢宁县| 两当县| 渝中区| 神池县| 平谷区| 隆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