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穎
(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 西方語學院,401120 重慶)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和俄羅斯影響力的日益增加,俄語學習熱逐漸興起,不少中高等院校的俄語相關專業(yè)相繼擴招。目前我國的俄語教學一直存在著偏重語法知識和發(fā)音規(guī)則的現象,在這種教學理念的作用下,俄語專業(yè)的學生在學習和翻譯工作中出現了翻譯生硬、譯文與俄羅斯文化相去甚遠等問題,直接影響了俄羅斯教學的效果[1]。
在現階段的俄語教學中,很多俄語教師對于俄語教學的認知仍然停留在應試教育的理念中,通常只針對俄語考核的重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比如俄語語法和發(fā)音規(guī)則。不少俄語教師認為語法和發(fā)音規(guī)則是學好俄語的秘訣,因此在俄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們過度偏重于俄語的語法講解和發(fā)音規(guī)則的訓練,這樣的模式很難讓學生感受到俄語的多彩魅力。
一個國家的語言與本國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豐厚的文化背景可以促進學生對語言的學習和理解。反過來,語言的學習對于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歷史也有促進作用。俄羅斯是一個有著一百五十多個民族的國家,其語言——俄語歷經千百年的傳承演變,濃縮了俄羅斯厚重的文化背景,和俄羅斯文化組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然而在我國各大院校的實際俄語教學中,很多俄語教學課堂并沒有引入俄羅斯文化,學生僅靠死記硬背語法和發(fā)音規(guī)則來學習俄語。這種方式不僅起不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也無法讓學生感受到俄語的魅力,以這種方式掌握的俄語往往也經不起實踐的檢驗。近年來頻頻出現的“中國式俄語” “連俄羅斯人也聽不懂的俄語”等現象和目前我國的俄語教學現狀不無關系。
應試考試的壓力使得俄語教學依然偏重于應付考試,在俄語教師和相關學校、教育機構的眼中,只有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才是真正的掌握俄語。這種教學理念往往導致學生只重視卷面俄語知識。學生掌握了大量的學習技巧,嘴上卻連最簡單的俄語都說不出幾句,心中有,口中無。語言的價值在于運用,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與新課標中語言教學的目的相違背,學習顯得單調且乏味。
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應該始終處于教學的主體位置,教師的價值在于指導和引領。然而現階段下的俄語教學卻顛倒主次,俄語教師沒有重視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和學習的主體地位,將俄語教學課堂變?yōu)榻處熤鲗У慕虒W模式。俄語教師按照自己的教學計劃,在課堂上一味的講解,沒有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和探討。學生也只能按照教師的要求和講授重點來進行識記和背誦,對于更豐富的語言擴展和俄語背后文化的探索只能望洋興嘆。課堂教學地位的顛倒嚴重違背了語言學科的學習規(guī)律,不利于學生對語言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目前的俄語教學中普遍存在著一個誤區(qū),即學習掌握一門語言只需要依賴于語法、發(fā)音知識的學習,忽略了將語言放入該國文化中進行整體學習和理解的重要性。任何一個國家的語言和文化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語言是文化的濃縮,是文化的表象。同時,文化是語言久盛不衰的土壤,為語言提供源源不斷的養(yǎng)分。
學生在學習一門外語時,熟悉該國文化可以為外語學習提供更多的捷徑和思路,也方便學生提升語言的實踐能力。因此在進行俄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重視俄羅斯文化的導入。這樣不僅可以增進學生對于俄語的認識和掌握,還可以強化學生的表達能力。隨著俄語教學新課標中對于俄語素質能力訓練的重視,在教學中導入俄羅斯文化,讓學生了解俄語語言與俄羅斯文化的關系,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另外,豐富的俄羅斯文化的融入也可以使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潑,對于提高學生學習俄語的積極性大有裨益。
筆者針對俄語教學中的俄羅斯文化的導入,從俄語教學中的俄羅斯文化導入的含義和方法兩個方面進行剖析論述。
外國語言的學習與其他學科的學習有著不同的學習策略和目的。對于外語的學習,教學新課標中規(guī)定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將其更好地運用到實踐當中。俄羅斯文化導入對于學生學習和運用俄語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實際的俄語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俄羅斯文化的導入。
這里所說的俄羅斯文化導入應貫穿俄語教學的兩個階段:一是俄語基礎知識學習階段,二是語言交際的實際運用階段。首先在俄語基礎知識學習階段,教師要結合俄語學科的教學內容和目標,適當引入俄羅斯文化,幫助他們更好地對這些俄語學習基礎進行識記和掌握,讓他們對俄語的認知上升到語言和文化關系的層面。其次在語言交際的實際運用階段,教師可以將俄羅斯的文化特色導入到俄語的實際運用當中。在模擬俄語交流或者俄語翻譯時,講授俄羅斯文化與俄語語義的關系,讓學生切實體會俄羅斯文化與俄語語義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
筆者結合自身從事俄語教學的多年經驗,參考國內外相關著作、文獻,以實用性和可行性為標準,篩選出了八種形式有效的俄羅斯文化導入方法,即融合法、注解法、對比法、實踐法、詞匯代入法、典故代入法、文化講座法、專門講解法,下面筆者將分別進行詳細的介紹和解析,以期對廣大業(yè)界同行有所幫助和借鑒。
第一,融合法。融合法顧名思義就是俄語教師在俄語教學的過程中,適當引入與所講俄語知識點相關聯(lián)的俄羅斯文化背景,讓學生從俄羅斯這個國家的大背景來了解俄語的語言環(huán)境,從而增進學生對于俄語的認知。俄語教師也需要重視俄語語言習慣和中國語言習慣之間的差異,讓學生打破對于中文的語言習慣認知,結合俄羅斯的特定文化背景,讓俄語憑借俄羅斯文化背景來打動學生,激發(fā)他們學習俄語的興趣。
第二,注解法。俄語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歷經千百年的演變而呈現出來的俄羅斯文化符號,所以很多俄羅斯詞語和句子文段中都夾雜著學生難以理解的文化含義。這就要求俄語教師在教授的時候重視詞匯或者文段中關于俄羅斯文化背景的解析,用俄羅斯特定的文化內涵來解釋文段詞句的特殊意義。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俄語詞匯、文段語句的同時,了解俄羅斯相關的文化特色。同時又一改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更為活躍的氛圍中掌握和學習俄語。
第三,對比法。對比法是指通過對比產生區(qū)別,從而加深記憶,這種方法在學習俄語時效果明顯。對于我國學生來說,學習難點在于俄語語言習慣和我國語言習慣迥異,不少學生在剛接觸俄語時感覺無從下手[2]。因此俄語教師在進行俄語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俄語與中文之間的差別,既要從大范圍來講,又要從小細節(jié)著眼。首先,教師應當將語言置于國家的風物人情、歷史文化的大背景下,引導學生從更高的層面和角度來看待特定文化下的特定語言,比如俄羅斯家庭內部成員的稱謂、俄羅斯的打招呼方式、俄羅斯人民的交際習慣和禁忌等等。其次,教師應當重視語言的細枝末節(jié),從細微處對比俄語與中文之間的差別。讓學生從表及里,由大到小,從簡到繁地進行俄語的學習和認知。
第四,實踐法。語言學習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實踐和運用。近幾年俄語教學新課標也不斷強調俄語實際運用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實際的俄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講授俄語的基礎語言知識,更要引導學生加強對俄語的實際運用。比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重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結合課本和實際生活中的場景來進行俄語實踐。這種教學方法不僅符合俄語教學新課標的規(guī)定,而且充分調動了學習氛圍,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從而以更高的自覺性來進行俄語的學習和運用。另外,這種方式也培養(yǎng)了學生對于語言的敏感性,為他們靈活運用俄語奠定基礎。
第五,詞匯代入法。語言相對于其他科目來說學習難度更大的原因在于語句詞匯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會有不同的含義。很多學生在學習中往往被類似的困難和疑惑阻礙。這要求俄語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形成對于不同文化背景下語言不同含義的思維能力和習慣,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提高學習效率。
第六,典故引入法。典故引入法在中國文言文的學習中運用十分廣泛,中國上下五千年,數不勝數的詩人作家在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都習慣引用特定的傳說、歷史、宗教、文學中的事件和人物來增加文章的表現力度。這種典故引用在俄語作品中也極為常見,因此俄語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一定要重視文段語句中的典故,對典故中的文化淵源進行詳細剖析,加深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降低學生學習俄語的難度[3]。
第七,文化講座法。文化講座是近年來出現的促進外語學習和教授的新方式。這種文化講座可以由教師來組織,也可以由社會來組織,針對一個國家的文化進行全面而深入的講解,讓學生對于這個國家的文化有一個系統(tǒng)的認知,增進對其風土人情、物產資源等各方面的了解[4]。教師在進行俄語教學時,可以結合班級情況和教學現狀,靈活借助文化講座法來提升俄語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俄語的積極性。另外,學校也應當倡導文化講座,為多種類型的文化講座開辟綠色通道。
第八,專門講解法。專門講解法需要結合俄語課本中的內容來進行選擇。比如講解文學小說等內容之前,教師可以為廣大學生講解關于課文內容的特殊歷史背景,讓學生嘗試從特定的歷史背景來對文中的人物、事件、觀點進行分析和理解,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使俄語課堂教學更具趣味性[5]。
綜上所述,從人類社會文明發(fā)展歷程的角度來說,語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他們互為促進、互為影響又互為制約。語言是文化的外在表現,文化的優(yōu)越性決定了語言的傳播能力。俄羅斯文化與俄語教學是不可拆分的整體,在實際的俄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重視俄語課堂中俄羅斯文化的導入,讓學生結合文化背景來探究、學習俄語,提高學生對于俄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