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陽+崔宏強
摘要:“信息空間”“學習空間”等空間改造理念是當下圖書館轉型與發(fā)展的熱點。本文以“學習空間”改造理念著手,結合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圖書館學習空間建設實踐,簡單探討下高職院校學習空間改造的必要性,以及思路和做法。
關鍵詞: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習空間;空間改造
引言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讀者對信息的需求和獲取習慣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相應的,讀者已不再滿足圖書館場所傳統(tǒng)的功能空間形式。這一需求加速了圖書館的轉型發(fā)展,轉型發(fā)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空間改造。“信息空間”、“學習空間”“數字空間”等新的空間服務理念不斷提出,許多院?;ㄙM大量人力物力新建圖書館或對舊館進行改造,以滿足讀者日趨增強的“空間消費”需求。筆者以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空間改造為例,介紹了一些空間改造方面的做法,以期為大家提供借鑒。
1.概念由來
空間的范疇很廣,常見的有宇宙空間、網絡空間、思想空間、數字空間、物理空間等等。圖書館空間不僅包括建筑空間等物理空間元素,還有計算機、網絡等數字空間元素,這些元素相互作用影響,使傳統(tǒng)圖書館的布局功能也相應發(fā)生變化。2009年在意大利召開的國際圖聯會議,把美國社會學家雷·奧登伯格(Ray Oldenberg)提出的“第三空間”概念作為了會議第二主題,即:作為第三空間的圖書館,通過聚焦圖書館建筑和設備,著力創(chuàng)新圖書館理念和服務模式。由此,“第三空間”概念被真正引入圖書館領域并逐漸成為圖書館界共識。我國國內,在一批具有前瞻意識的學者的倡導和引領下,“信息空間”、“學習空間”等多元化的空間理念也在“第三空間”的概念基礎上衍生和發(fā)展,賦予圖書館空間許多新的活力。雖然名稱和形式各不相同,但其還是具有一些共同的關鍵特點,包括提供咨詢服務、提供自習室、討論室、個人學習空間等、提供經信息技術整合的完善的電子資源,與校內各職能單位以及兄弟院校合作,打通“校內通道”和“館間通道”,為學生、教職工獲取信息和學習研究提供便利條件,使圖書館從圖書的“管理者”變成信息的“傳播者”。因此,“學習空間”是基于“第三空間”概念的衍生,這一理念的提出和推廣,極大的推動了圖書館的轉型升級,為圖書館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高職院校圖書館建設學習空間的必要性
2.1是圖書館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圖書館的服務理念由被動轉為主動,由傳統(tǒng)的圖書管理者轉變?yōu)樾畔鞑フ?,由傳統(tǒng)重視館藏資源建設轉變?yōu)橹匾曫^藏資源利用,學習空間(信息空間)則是圖書館轉型升級的必然需求。圖書館通過學習空間這個“中介”,將空間資源、學習資源等各類資源整合優(yōu)化,以一種更優(yōu)質的服務方式提供給讀者,吸引更多的讀者參與圖書館組織的活動,提升圖書館關注度,從而提升了圖書館的整體服務水平,使圖書館變成了主動的服務(信息)提供者,促進圖書館的轉型升級。
2.2 是圖書館擺脫困境的必然要求
移動互聯技術的發(fā)展,使各種免費共享資源不斷增加,讀者獲取信息更加泛在化、碎片化,從而導致一部分圖書館讀者分流。近年來全國各地高職院校圖書館均或多或少的存在圖書借還量下降,到館人數減少,圖書館場面冷清的現象,而且呈繼續(xù)發(fā)展趨勢。從圖書館自身來看,館藏資源相對不足、軟硬件環(huán)境較差、管理與服務的某些缺失也會導致圖書館對讀者的吸引力降低。圖書館建立學習共享空間,一方面可以改善軟硬件環(huán)境,通過提供各種類型的空間來滿足讀者學習和休閑的需求。另一方面,圖書館引入新設備和技術,提升整體技術和管理水平,為讀者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務,從而提升讀者滿意度,增加圖書館對讀者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解決高職院校圖書館利用率下降的問題。
3.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圖書館學習空間建設簡介
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圖書館學習空間是以原三樓電子閱覽室改造而來,改造以場所功能為指導,注重空間的內涵建設,動靜分區(qū),目標是把其打造成為一個既能充分體現工程學院校園文化,促進讀者學習、交流的公共場所,又能成為讀者釋放壓力,尋求歸屬的精神家園。
3.1 學習空間整體布局
學習空間整體面積850m2,按照樓體空間布局,以“動靜分區(qū)”原則劃分為東西2個大區(qū)。東區(qū)為以學習為主,配置了i-Mac圖形工作站,單雙屏電腦的創(chuàng)作學習區(qū)以及自習區(qū);西區(qū)以休閑為主,配置了可容納10人的小型密閉多媒體包間、供小組討論的研討室、供單人使用的單人學習間、供電競使用的電競電腦區(qū),以及休閑閱讀使用的Kindle、平板等。從整體上講,整個空間布局緊湊,功能合理,能滿足讀者學習、休閑、研討全方位的需求。
3.2 學習空間設施
為給讀者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本著“以讀者為本”的原則,根據空間的不同類型,配置了必要的硬件和軟件設施。硬件上除了各種定制家具,還包括一系列多媒體設備(包括觸摸屏、無線鍵盤和鼠標、DVD/ 錄像機和藍光播放器、平板電腦、即插即用的HDMI線纜等),自助打印復印設備等;電腦方面,則配置了i-Mac圖形工作站、專業(yè)高清雙屏電腦等。軟件設施主要配備了有線和無線網絡。此外還有一些人性化的服務設施以方便讀者。
3.3 學習空間的管理
為了便于管理,學習空間所有電腦安裝了管理軟件,納入統(tǒng)一管理。部分熱門區(qū)域則進行了預約管理。其中,電腦管理用的是機房普遍使用的管理軟件,這里不再贅述。預約管理則使用的我校自主開發(fā)的預約系統(tǒng),平時讀者可在學院移動信息平臺進行預約,以下筆者簡單介紹一下預約規(guī)則:1、提前2天提出預約申請,預約體驗時間為1-2小時;2、審核通過后如果需要取消,需至少提前30分鐘取消;3、實行座位號管理,對號入座;4、爽約讀者將扣除信用積分。讀者預約使用后,在規(guī)定時間內到學習空間通過掃描微信二維碼進行簽到,如未簽到,也將被扣除信用積分。管理員可通過后臺管理程序,對預約情況進行管理,修改預約規(guī)則,評定信用積分等。
我館學習空間建設,經前期調研、方案論證、招標施工、設備調試,前后耗時近兩年,與今年九月順利開放。經過2個月的運行,受到了各方的一致好評。在師生的課余時間,經常出現一座難求的現象,圖書館人氣也隨之提升,到館人數明顯增加,取得了預期的建設效果。
4.結語
面對飛速發(fā)展的信息環(huán)境和高職院校圖書館發(fā)展的嚴峻形勢,傳統(tǒng)的藏書空間已經無法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需求。通過對傳統(tǒng)空間加以改造,打造融教學、科研、休閑、娛樂為一體高品質的學習空間,以滿足讀者日益提高的環(huán)境和空間消費需求已成為圖書館的一種必然趨勢。我館以“讀者為本”為理念,以實際行動不斷嘗試和探索新的服務方式,踐行新的服務理念,爭取在新環(huán)境、新形勢下走出一條符合時代需求又具有自我特色的圖書館發(fā)展之路。
[參考文獻]
[1]張黎,代根興,郭敏. 國外高校圖書館學習空間現狀、特點及啟示[J]. 圖書館論壇,2016(3):112- 120.
[2]劉茲恒,涂志芳. 數字學術環(huán)境下學術圖書館發(fā)展新形態(tài)研究——以空間、資源和服務“三要素”為視角[J].圖書情報工作,2017,61(16):15-23.
[3]馬江寶. 學習共享空間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圖書館與用戶互動服務模式研究[J].情報探索,2016(11):120-122.
(作者單位: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圖書館,江蘇 常州 2131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