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葉林
摘要:本文嘗試例證成語在詞類活用教學中的可行性,并試圖分享、推廣這種簡捷靈活的詞類活用教學方法。
關(guān)鍵詞:成語;詞類活用;古漢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9-0022
詞類活用是古漢語中一種十分常見的現(xiàn)象,也是學習古漢語時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為了提高詞類活用的教學效果,筆者一直嘗試通過分析成語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來幫助學生學習并掌握此類知識點。實踐證明,通過成語學習詞類活用是詞類活用教學中行之有效的輔助方法。
在詞類活用教學中,分析成語的方法其優(yōu)點很突出。首先,成語一般是四字短語,結(jié)構(gòu)簡單,活用明顯,便于分析,便于學生理解并記憶。其次,成語中活用的示例十分豐富,可謂俯拾皆是?!罢僦磥頁]之即去”,既靈活又簡捷。因此,在詞類活用教學中,采用分析成語的方法,具有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在詞類活用現(xiàn)象中,名詞、形容詞、動詞的活用情況最為普遍,因此這三類詞的活用初學者必須熟練掌握。下面,筆者就通過成語來詳細例釋有關(guān)這三類詞的幾種常見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
一、名詞的活用
名詞在語法結(jié)構(gòu)中一般充當主語或賓語,如果在語法結(jié)構(gòu)中充當了主語或賓語之外的語法成分,那么就可以大致判斷其發(fā)生了活用現(xiàn)象,至于它到底活用成了什么,只需看它在具體語法結(jié)構(gòu)中充當?shù)氖鞘裁闯煞?,若是充當了謂語,就可以判斷本處名詞活用作動詞,因為謂語一般由動詞充當;若是充當了狀語,就可以直接判斷本處名詞活用作狀語。名詞的活用,主要就是這兩種情況:
1. 名詞作動詞
名詞作動詞,在此名詞前或后一般會有作主語或賓語的名詞,與該詞構(gòu)成主謂或動賓關(guān)系,這是判斷這種名詞活用作動詞的重要依據(jù)。例如“甚囂塵上”中“塵上”是一個主謂短語,意思是“塵土向上飛揚”,“上”在“塵”這個名詞后面且作了其謂語,“上”本來是一個方位名詞,不能作動詞來用,但此處它已經(jīng)當作動詞來用了,所以我們只能變通,將這種現(xiàn)象歸納成“名詞活用作動詞”?!瓣菏诚隆敝?,“旰”“宵”這兩個都是狀語,“旰”表示“時間很晚”,“宵”表示“夜里”。狀語一般是謂語動詞的修飾語,因此,可以判斷此處“食”“衣”兩個名詞應(yīng)該已經(jīng)活用作動詞,根據(jù)成語的意思看,“食”是“吃飯”,“衣”是“穿衣服”,顯然已經(jīng)是兩個動詞詞組的意思了,這也就確證了這個成語中的“食”“衣”二字在此處已經(jīng)發(fā)生了詞類活用——名詞活用作動詞。成語中名詞活用作動詞的情況很常見,例如:“不齒于人”中的“齒”;“車馬輻輳”中的“輻輳”;“對床夜雨”中的“雨”;“篳路藍縷”中的“篳路”“藍縷”等,不能盡舉。
2. 名詞作狀語
名詞在動詞前,但不是其后動作的施動者,而是對其后動作、行為起到修飾作用,這種情況下,此名詞活用作狀語。名詞作狀語是名詞活用中非常常見的情況,要特別注意將它與名詞活用作動詞區(qū)別開來。上述“旰食宵衣”中,“旰”“宵”這兩個都是狀語,“旰”表示“時間很晚”,“宵”表示“夜里”,從解釋上看,“宵”是一個典型的時間名詞,在本詞中作時間狀語修飾謂語“衣”,因此,這里“宵”就是典型的時間名詞活用作狀語。在名詞作狀語中,時間名詞、方位名詞作狀語的情況十分常見。名詞作狀語,在理解上都有一個共同點,都可以翻譯成一個“介賓”結(jié)構(gòu)的短語,比如“像……一樣”“在……(時間、處所等)”“用……”“向……”等。例如:“蠅營狗茍”中的“蠅”“狗”都是表示“像蠅(狗)一樣”,“東游西蕩”中“東”“西”都表示“在東邊(西邊)”“管窺蠡測”中的“管”“蠡”都表示“用管(蠡)”“東張西望”中的“東”“西”表示“向東邊(西邊)”等。文言文中,“犬坐”“兄事”“夜縋”“火攻”“東流”都是如此。
“順流而東”中的“東”是“向東挺進”,因其后更無動詞,所以此“東”是一步到位,直接活用作動詞,而不是名詞作狀語,這一點一定要注意。這是名詞作動詞與名詞作狀語的最大區(qū)別。
二、形容詞的活用
文言文中形容詞活用的現(xiàn)象最為常見,這一點在成語中也被充分表現(xiàn)出來,因此在成語中有非常多的形容詞活用的示例。形容詞本是一種作定語的修飾性詞類,一般在句子或短語中起到對主語或賓語中心詞的修飾作用,與其中心詞構(gòu)成一個偏正短語。但在古漢語中,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形容詞在語法結(jié)構(gòu)中并不是充當修飾語的成分,而是充當了修飾語以外的句子成分,比如作了主語、賓語或謂語動詞等。在這種情形中,我們只能將此處形容詞理解為詞類活用現(xiàn)象,否則我們就無法解讀這些古漢語文句。
1. 形容詞作名詞
形容詞在動詞或介詞后作其賓語,是形容詞活用作名詞的最常見情形。如:“履險如夷”中“險”“夷”分別作了動詞“履”和介詞“如”的賓語,這里“險”“夷”已經(jīng)不再是“危險”“平坦”的形容詞意思,而是“危險的地方”“平坦的地方”這樣的名詞性意思,因此我們必須將成語中的“險”“夷”看作詞類活用——形容詞活用作名詞。同類的成語還有:鋌而走險、激濁揚清、細大不捐、標新立異、抱殘守缺、養(yǎng)尊處優(yōu)、負重致遠等。
形容詞作名詞的現(xiàn)象中,形容詞作賓語的情況極常見,而充當中心語、主語的情況雖然有,但很少。比如,“姹紫嫣紅”“萬紫千紅”中的“紫”“紅”,這里就是形容詞作了中心詞;“否極泰來”中的“否”“泰”顯然是形容詞活用作名詞,充當了主語。
2. 形容詞作動詞
形容詞在語法結(jié)構(gòu)中與名詞構(gòu)成主謂短語或動賓短語時,我們可以將之視作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形容詞在動賓結(jié)構(gòu)中一般都是使動用法或意動用法,這種情況比較常見;形容詞在主謂結(jié)構(gòu)中一般是直接作動詞,這種情況不是太多。這里只講形容詞直接活用作動詞的情況,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因其極其重要,后文再詳述。形容詞在主謂結(jié)構(gòu)中活用作動詞,往往表示主語具有了形容詞所表示的屬性,翻譯中一般譯為“變得(成)”,有時會根據(jù)語境將此形容詞意譯為與之相關(guān)的動詞。endprint
例如:柳綠桃紅、貫朽粟紅、眼花耳熱,這三個成語中的形容詞都可以理解為“變得(成)……”,與其前面的名詞構(gòu)成“主謂短語”,而“頭童齒豁”這樣的成語中“童”本是“(像小孩的頭一樣)光禿禿的”,“豁”是“殘缺”,在本成語中可意譯為“(頭上)頭發(fā)掉光,(嘴里)牙齒脫落”,也是與其前面的名詞構(gòu)成“主謂短語”。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字之所以妙,其實也是通過“綠”字活用為動詞,從而一字兼了形容詞和動詞兩層意思,因此意蘊比其他字都要豐富。成語中形容詞作動詞的例子還有“石破天驚”“月朗星稀”“手忙腳亂”等,這幾詞好像沒有上述例詞中活用那么明顯,但成語中的“形容詞”都與其前面的名詞構(gòu)成了“主謂短語”,因此大體都可以將此處形容詞視為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三、動詞的活用
動詞在古漢語中的活用情況,主要是“使動用法”,在文言文和成語中很難找到動詞直接活用作其他詞類的例句和例詞。“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禪山記》),本句中“至”在指示代詞“其”后,因此“至”不再是“到達”的動詞意思,而變成“到達的人”的名詞意思了。成語“發(fā)蒙振落”中的“蒙”“落”本來都是動詞,而此處都做了前面動詞的賓語,因此“蒙”成為“蒙罩的東西”,“落”成為“將落的樹葉”,都活用作名詞。成語“擿伏發(fā)奸”中的“伏”本是動詞“隱藏”意,但在此處是“隱藏的壞人壞事”之意,顯然也已經(jīng)發(fā)生了動詞作名詞的活用現(xiàn)象。
四、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使動用法”極其常見,也極其重要,成語中也有較多這樣的例詞?!笆箘佑梅ā钡闹攸c在“使”字上,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它使用動賓結(jié)構(gòu)表達使令式的內(nèi)容。能發(fā)生“使動用法”這類活用現(xiàn)象的詞,主要是動詞,其次是形容詞,其他詞類發(fā)生此活用的情況很少見。
例如:驚天動地、息事寧人、不孚眾望、穿云裂石、駭人聽聞、分釵斷帶、蚊虻走牛羊,這些成語中加點的字都是動詞的使動用法,這種情況很常見。
例如:富國強兵、破釜沉舟、清源正本、粉身碎骨,這些成語中加點的字都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相較動詞的使動用法,這種情況要少見得多。
例如:汗牛充棟、粉身碎骨,這些成語中加點的字是名詞的使動用法,相較前兩種情況,這種情況就又加少矣。
至于其他詞類的使動用法情形就極為罕見了。
五、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是文言文中極其常見的活用現(xiàn)象,能發(fā)生“意動”活用的詞類不多,主要是形容詞,也有少量的名詞。大部分對“意動用法”的理解都不夠準確,其實“意動用法”的“意”是“觀(意)念”的意思,“意動”也就是在“觀(意)念”上認為賓語具有某種屬性或把賓語當做某物,因此多翻譯為“以……為……”“認為……是……”“把……當做……”。 注意,觀念上的認識一般都不是事實,這正是“意動”之“意”的要義。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在成語中比較常見。例如:安土重遷、傲世輕物、尊師貴道、安貧樂道、甘之如飴,這些成語中加點的字,都是意動用法。文言文中意動用法的現(xiàn)象比成語中更常見,尤其是形容詞接“之”的情況很常見,如“奇之”“異之”“重之”“尊之”等,幾乎都是意動用法的情況。
名詞的意動用法,在成語中也有,但沒有形容詞意動那么常見。例如:草菅人命、魚肉百姓,這兩個成語中的“草菅”“魚肉”都是典型的名詞的意動用法。
上述例證說明,通過成語來分析詞類活用,的確是詞類活用教學中非常簡便而又靈活的輔助方法。成語雖小,卻是具體而微的古漢語,如果有心總結(jié)、積累,我們在成語中不僅會發(fā)現(xiàn)很多有助于詞類活用教學的例子,還會發(fā)現(xiàn)許多有助于其他古漢語知識點教學的例證,比如通假字、倒裝句等,如此一來,我們甚至可以通過成語開辟出一條別開生面的古漢語基礎(chǔ)知識教學之路。即便不說這些大話,單就從詞類活用的角度玩味成語,這不僅能加深我們對古漢語知識的理解,也能加深我們對成語的理解,這本身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作者單位:安徽省望江二中 2462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