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娜拉·阿力哈
摘 要:本文對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預科漢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加強互動教學模式應用的策略。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預科漢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預科教育;漢語口語教學
近年來,少數民族預科漢語口語教學作為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強化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預科漢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是現階段教育改革的重點。因此,少數民族地區(qū)高校應加大對預科漢語口語教學的投入,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提高漢語口語教學水平。
一、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預科漢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少數民族預科漢語口語教學是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制訂的、符合我國民族政策的教育模式。作為民族教育的重中之重,預科漢語口語教學的發(fā)展還存在較多不足,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重視程度不夠。大多數高校的漢語口語課程都依附于其他相關學科,真正單獨開設漢語口語課程的學院較少。第二,口語教材缺失?,F階段缺乏完整統(tǒng)一的為少數民族學生設計的漢語口語教學教材,制約了漢語口語教學的開展。第三,預科生分班問題沒有達成共識。對兩年制預科生的分班依據以及是否分班爭議較大,分班形式也存在很大不同,缺乏科學合理的分班標準。
二、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預科漢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個性化教育結合趣味教學,營造良好的交流氛圍
口語課堂教學是最重要、最常用的教學模式,也是教師與學生直接交流溝通的主要途徑。因此,在進行預科漢語口語教學時,要從課程設計著手。通過科學合理的課程設計,結合多樣化、趣味化的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并要尊重民族預科生的文化習俗,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給予適當的鼓勵和支持,努力營造良好、輕松的教學氛圍。在當前新課標改革模式下,教學內容應更加科學合理。需要注意的是,教學內容的重點不應該是教學素材,而是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教學,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在加強對教學素材多樣性和趣味性開發(fā)的基礎上,采用多種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提高口語表達水平。另外,要注重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如跟讀模式的模仿口語訓練、朗讀式的報告訓練以及討論式的自由發(fā)揮訓練,是課堂教學經常采用的形式。同時,對這三種課堂訓練活動進行錄音,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自聽、互聽,能夠構建良好的交流學習氛圍。
2.結合先進互聯(lián)網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教學領域。計算機輔助教學(CAI)是現階段計算機應用于口語教學的重要成果,其提高了課堂教學的信息容量,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和教學效果。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在預科漢語口語教學中應用CAI技術能夠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CAI技術下的預科漢語口語教學實現了課內和課外的有機結合,形成了課后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在先進的互聯(lián)網技術的支撐下,可以建立漢語口語自主學習網絡平臺,通過網絡手段,構建漢語口語學習資料庫,并建立不同功能的學習模塊。作業(yè)模塊是區(qū)別于傳統(tǒng)作業(yè)形式的模塊,通過網絡以圖片、音頻以及視頻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口語聽說練習。然后采用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反饋結合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在交流的同時提升口語能力。課后自主學習模式主要有以下優(yōu)點:第一,顛覆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從根本上轉變了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充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第二,先進科學技術的應用。圖片、音頻、視頻以及各種資源在互動平臺上共享,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對學生語感的養(yǎng)成有很大幫助。
3.優(yōu)化教學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是對學生一個階段學習成果最有效的評價方式,也是現階段應用最廣泛的方法。新時代背景下,要求教學評價能夠更全面地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一方面是量表評價,依據事先制訂好的評價指標,對學生的課堂表現、測試成績等方面進行評價。值得注意的是,在創(chuàng)新教育的環(huán)境下,量表評價可對學生的課堂活動進行更加細致的劃分。另一方面是學生的口語自主學習評測,這是學生對自身能力的評價。依靠互聯(lián)網問卷評測,通過學生的自我認知,提高自身學習的積極性。
三、結論
本文通過對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預科漢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個性化教育結合趣味教學營造良好交流氛圍,結合先進互聯(lián)網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以及優(yōu)化教學評價機制的策略,以期能對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預科漢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廖艷華.游戲教學法在西藏預科生漢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實例[J].青蘋果,2017(2).
[2]陳睿.基于少數民族預科漢語教學的現代漢語話語標記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