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貴
石成全是我國清代頗具影響的養(yǎng)生學(xué)家,又名天基,號醒菴愚人,世居江蘇揚州,生活于康熙時代,他幼年和少年時期羸弱多病,幾乎殞命,成年后終身不仕,畢生在民間潛心于養(yǎng)生學(xué)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石氏撰著頗豐,其主要著作除了《長生秘訣》之外,尚有《長壽譜》《救命針》《食鑒本草》《食愈方》《延壽丹方》。
在養(yǎng)生保健諸要素中,石成全首先重視的是思想情志因素,在他的代表著作《長生秘訣》里,就強(qiáng)調(diào)攝生當(dāng)以心思為第一,故將“心思部”列在首位。在《長壽譜》中,亦首列心思部。在《救命針》里,他明確指出:“凡欲身之無病,必須先正其心,令其心不亂求,心不妄念,不貪嗜欲,不著迷惑。則心先無病矣?!边@樣,即使患了病,也容易治療,重病可以轉(zhuǎn)輕,輕病可以很快痊愈。
石成全認(rèn)為,一個人必須有善心,不應(yīng)有邪念。也就是說,必須具備良好的道德情操,不能干損人利己的缺德之事。這樣才有利于養(yǎng)生。他說:“舉一念,出一言,行一事,先有心?!边€說:“此念可利益于人乎?此言此事可無損于人乎?有利于人者,即毅然措之實際;尚無益而損于人者,念即勿起,言即勿說,事即勿行。時刻存心,反躬刻責(zé),惟恐有不善,行善始力。大抵只要本念無惡,即橫來直去,總歸于善。人邪我正,人惡我良,人生事,我息事,人害人,我為人,赤心白意……善之一字,真生生世世受用不盡,譬如意寶珠,何求不得?非獨祈壽一事而已。”石氏所強(qiáng)調(diào)的實際上是思想品德修養(yǎng),認(rèn)為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利于健康長壽,是非常正確的,因為一個心存善良的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嚴(yán)于律己,寬以待人,處處給人以有益幫助,那么從他人那里反饋來的自然也都是投桃報李的有益幫助,“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這樣自己就能時時處處均可得到精神安慰,能夠得到那些損人利己的人所根本不可能得到的許多快樂。
石成全指出:“心思之切忌者,莫若憂愁惱怒,傷人最烈?!币驗閼n愁惱怒有三害:“傷肝則氣昏脅痛而成脹滿,傷肺則氣逆吐血而成虛損,傷脾則氣結(jié)減食而成鼓膈?!彼笕藗兩朴谧蕴帲冀K保持樂觀的情緒。“凡遇急暴事,以安靜心應(yīng)之;遭拂逆事,以謙虛意受之”,既往勿究??傊林潇o、處變勿驚,更不能自尋煩惱。
石成全很贊賞“知足之人常樂”的觀點,他說:“人若知足,雖貧如乞丐,賤似輿隸,亦安然自在而有許多樂處。人若不知足,雖富可敵國,貴為天子,他心中偏有圖謀爭占,憂慮不了,得隴望蜀,有東想西,以有限之精神,逐天涯之嗜欲,境雖極樂,自己反尋出許多苦惱來?!庇纱丝芍?,多欲和貪心,常常是產(chǎn)生許多無謂煩惱的根源。因此要想保持樂觀情緒,就必須抑制嗜欲和除去貪心。
石氏在《救命針》有載:清代康熙年間,揚州有一位老壽星,名叫李應(yīng)麟,享年144歲。當(dāng)李氏滿百歲時,須發(fā)皓白,而精神健康如50歲人。石成全專程拜訪了這位同鄉(xiāng)老壽星,并向他請教養(yǎng)生之術(shù),李應(yīng)麟回答說:“我法極是簡易。曾于壯年只依家叔李九成詞內(nèi)三句,遂得利益到今,未嘗一日暫離。三句謂何?‘一生快樂且隨緣,窮也欣然,通也欣然?!耸遄郑瑢崈H快樂隨緣四字:要知隨緣,則知窮通得失諸事俱有定數(shù),既不過憂,又不強(qiáng)求,日日皆得自在快樂矣?!币簿褪钦f,一切順其自然,凡事不可強(qiáng)求,淡泊相待,不為得喜、不為失憂,始終保持坦然樂觀情緒。
《長生秘訣》中,又有“飲食部”,是專門討論日常飲食的,石氏指出:“人賴飲食以養(yǎng)身,飲食調(diào)和,則脾土安泰。脾為諸臟之母。生血生氣,周身之津津榮衛(wèi),皆本于此。善養(yǎng)生者,飲食俱有法訣存焉。如先饑而食,食不過飽,若過飽則損氣而脾勞。先渴而飲,飲不過多,若過多則損血而胃脹。早飯宜早,午飯宜飽,晚飯宜少。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此調(diào)和之大旨也?!?/p>
石氏還具體提出了食宜早些、食宜緩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暖些、食宜軟些等原則,有很好的實際參考價值。
“食宜早些”是指早餐或晚餐的時間應(yīng)當(dāng)提早,認(rèn)為清晨食白粥最能“暢胃氣、生津液、和五臟,大補于人”;晚餐太晚,食后不久即睡,則脾胃不甚運動,飲食自然停滯于胃脘間,使脾胃大傷,擬“晚食常宜申酉前,向夜須防滯胸膈”。
“食宜少些”。每餐不要吃的太飽,脾胃消化食物應(yīng)留有余地,用膳宜少食多餐,絕不可少餐多食,這是預(yù)防肥胖病的有效方法,粘硬難消之物宜少食,葷腥油膩之物宜少食,厚味香燥炙煿之物宜少食,避免損傷脾胃,酒少飲則陶性情,和血脈,頗為有益。
“食宜淡些”。淡食最能滋補人體。五味各有所傷。如咸多則傷心,酸多則傷脾,苦多則傷肺,辛多則傷肝,甘多則傷腎。其中咸味能凝血滯氣,傷人更甚,所以食鹽過多,常導(dǎo)致高血壓和心臟病;甘味不能過多,如吃糖太多不僅傷骨壞齒,而且很容易患糖尿病、肥胖癥,故言甘多傷腎??傊?,飲食清淡,不嗜厚味,自然疾病少生。
“食宜暖些”“食宜軟些”,因脾胃喜暖而惡寒,故生冷瓜果宜少食,恐傷脾胃而成腹痛嘔吐,泄痢諸疾,飲食溫度要適中,不可過高,亦不可過低,老年人脾胃虛弱者,極易生病,就連米飯也不能煮得太硬。石氏認(rèn)為早晚均以食干粥(比較濃稠稀飯)為好,最能滋補臟腑,即使飽食,脾胃也不會損傷。石氏從小患疳積病,脾胃素來虛弱,后因長期堅持食粥而康復(fù)。
人身有三寶:“精、氣、神也,精生氣,氣生神,神自靈也。故精絕而氣絕,氣絕而神絕,而命絕矣。善養(yǎng)生之人,少色欲所以養(yǎng)精也,少語言所以養(yǎng)氣也,少思慮所以養(yǎng)神也,此調(diào)養(yǎng)三寶之大旨也?!?/p>
平常重視怡養(yǎng),調(diào)和身體,節(jié)制嗜欲,最為切要。不可極目遠(yuǎn)視以養(yǎng)肝,不可傾耳極聽以養(yǎng)腎,不可過于饑飽或多食冷以養(yǎng)脾,此出自五臟之戒。不要久行,以免傷筋;不要久立,以免傷骨;不要久坐,以免傷肉;不要久臥,以免傷血,這叫四儀之戒。至于時令之寒暑,也不可大意,冬不欲極溫,夏不欲極涼,總之冷暖要適度。
色欲一事,世人未有不好者,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可見古人已然,不獨今人而已。
人之疾病,由房事而起者居半,石氏自立簡便禁忌一法,只八字曰“寒、暑、雷、雨、惱、怒、醉、飽”而已,前四字乃天時所忌,后四字乃人體所戒,其衰老疾病,原須禁絕,能依此行足可保延壽命。他提出了人到花甲時,勉強(qiáng)行房,日減其壽,人染病或病愈之后,此時血氣虛弱,切須戒絕房事。文中言:“譬如一堵土墻,根基為水浸透,倘再加人力推搖,鮮不傾頹矣!人至暮年,氣血已衰,凡事皆宜省節(jié),何況色欲?就如看書眼花,走路腳軟,俱非少年比也。嘗見年老之人,不惜精神,勉強(qiáng)房事,乘興快意,更有娶妾宿娼者,皆是速死之道,良可嘆也?!?/p>
石氏的養(yǎng)生歌訣,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寓意深刻,行之對養(yǎng)生大有裨益,所著《卻病歌》等八首歌訣,俱收錄在《養(yǎng)生鏡》一書中。茲錄一首如下。
卻病歌:“人或生來氣血弱,不會快活疾病作。病一作,心要樂,病都卻,心病還將心藥醫(yī),心不快活空服藥。且來唱我快活歌,便是長生不老藥?!?/p>
此歌強(qiáng)調(diào)心情不愉快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要想防治疾病,就必須保持樂觀的情緒。“心一樂,病都卻”“心不快活空服藥”??梢娮髡咛貏e重視思想情志因素,因而把“快活”二字當(dāng)作長生不老藥,這是有一定科學(xué)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