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衛(wèi)兵
2016年國慶前后,我隨同“江蘇省名師名校長赴俄羅斯教育培訓團”來到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在參觀學習中,我發(fā)現(xiàn)每個學校都有教育博物館,且各具特色。比如,莫斯科國立大學的礦石博物館,除了各類礦石樣本,還有35年前本校學生收集礦石的社團海報;奧金佐沃語言學校的博物館,把世界各地的物品和俄羅斯傳統(tǒng)文化收藏品開放式布置和展覽;6號學校的博物館,有前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中校友的事跡和物品,還有在阿富汗戰(zhàn)爭中犧牲的校友遺物遺像;圣佊得堡56號模范學校的博物館,陳列著校長27年前接受全俄人民教師表彰大會時所穿的衣;在548學校的教育博物館,我們看到了祖孫三代在學校的作業(yè)本……
2013年,我走上校長崗位時,也時常在思考如何記錄這所新學校的歷史和發(fā)展,甚至在功能教室分布時,還特地空出一間大房子預留做校史室。
隨著學校辦學的快速運轉,每天都有很多有意義的人、事、物在身邊出現(xiàn),從眼前流過,特別是看著學生、教師和學校一同成長著,內(nèi)心里總是希望能把一切美好的東西留在校園里。漸漸的,一個念頭從腦海里蒙生出來:何不讓整個校園成為兒童成長的博物館呢?
這樣的想法,除了受俄羅斯學校的教育博物館啟發(fā),也來自于學校里的“首屆師生幸福墻”的靈感。
2013年9月,27位教工、329名學生成為海安縣城南實驗小學首屆師生員工。如何記錄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我想到了造一面“幸福墻”,將首屆師生的形象永遠定格在校園里。我請了最好的攝影師和最好的化妝師,為老師們作了最精美的梳妝,我動員全體家長,為孩子們穿上最漂亮的服裝。咔嚓--咔嚓--,快門閃動下一幅幅美麗照片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有合影、有獨照,站著的、趴著的、跳起的、奔跑的,大門前、操場上、教室內(nèi)、舞臺上……沒有一個重復的背景,沒有一個相同的姿態(tài)。
為了讓“幸福墻”更有品質(zhì),我們在烤漆板上雕刻了本地不同時期的標志性建筑--石板街、紀念館、黃金樓為背景,并將合作、團結、仁愛、和平、勇敢、自信等54個“幸福教育”哲學主題詞配襯在照片的間隙中。而今,只要您走進我們校園的主門廳,就能看到,在燈光的映射下,“幸福墻”華麗莊重,熠熠生輝。老師、學生、家長每每走到“幸福墻”前,都忍不住一次次駐足凝望,幸福洋溢在笑臉上,快樂彌漫在校園中。
“首屆師生幸福墻”建好后,學校里陸續(xù)多了每年一屆的入學儀式上家長寄語貼成的幸福樹,教師在城南工作期間出生的寶寶墻,記載重要事件的“城南故事”,師生幸福公益長廊,優(yōu)秀學生個人(泥塑、繪畫)作品展……在我看來,幸福既不是捆綁在成長歷程上的附屬物,也不是可以從成長歷程中剝離出來的抽象物。幸福就在校園里發(fā)生的一個個事件上,記錄這些事情,就在記錄成長,記錄學校,記錄幸福。因為這記錄,讓學校成了具有特殊意義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