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陳科龍 實習(xí)生 朱江怡 圖|劉映呈
大巴山腹地的城口縣,幅員面積493.8萬畝,森林面積327.4萬畝,森林覆蓋率66.3%,位居重慶第一。264名護林員守護著這片廣袤森林,其中,國有林管護人員73人,集體公益林管護人員191人。厚坪鄉(xiāng)龍盤村的馬天柱,正是其中一員。馬天柱干了15年護林工作,隨身帶著一本深綠色封皮的《護林日記》,記載他的巡邏情況。前前后后,寫了差不多將近60本。乍看之下,老馬的日記里寫得最多的是“未發(fā)現(xiàn)問題”。而這背后凝結(jié)的心血卻耐人尋味。
Located in the hinterland of the Daba Mountains, Chengkou County covers a total area of 4.938 million mu, among which the forest reaches 3.274 million mu, ranking the first in Chongqing with 66.3% forest coverage. 264 forest rangers are guarding the vast forests with 73 state-owned forest rangers and 191 publicspirited forest rangers. Ma Tianzhu, who lives in Longpan Village,Houping Town, is one of them. He has done this job for 15 years and always carries a journal with dark-green cover to record forest protection situations. Over these years, he has written almost 60 journals. At first glance, the words “Everything is normal”appear most frequently in the journal. However, the efforts behind these words are thought-provoking.
凌晨5點,馬天柱床頭的老式鬧鐘準時響起。
十五年了,馬天柱的生物鐘早已固定,不用鬧鐘,他也能準點起床。上鬧鐘,只是他為自己上的“雙保險”。
穿好衣、疊好被,他來到灶臺,燒了一壺熱水。半壺用來洗臉刷牙,另一半則灌進了保溫杯。
6點,夜空開始發(fā)亮,朦朧中,依稀可見大巴山的線條。手捧保溫杯,馬天柱坐在從熊竹村到龍盤村的首班公交車上,計劃著這天的進山路線。
常態(tài)之下
Behind the Normal State
2017年10月22日,一個稀松平常的周日,我們在城口縣厚坪鄉(xiāng)龍盤村一個叫雨昌壩的地方,見到了馬天柱。
他今年55歲,說自己“有一米七二”,瘦高個兒,顴骨很高,眼瞼有些浮腫,面頰上有些許皺紋,但卻并不顯老,見到人就咧嘴笑,精神得很。
老馬手里攥了本深綠色封皮的筆記本,那是他的《護林日記》。厚厚的一本差不多快寫完了,里面記載著他今年第三季度的巡邏情況——
2017年7月13日,在龍盤村二社巡查,從二道坪上三道坪,上肖家溝,經(jīng)大茅坡下山,未發(fā)現(xiàn)問題。
2017年8月16日,在龍盤村新房子巡查,從涼橋灣進山,經(jīng)天坑坪,過水井槽,從柿子坪進山,未發(fā)現(xiàn)問題。
2017年9月20日,在龍盤村三社巡查,從石灰?guī)r進山,經(jīng)保勝坪,到冉家灣,從德山寨下山,未發(fā)現(xiàn)問題。
……
每個季度結(jié)束,老馬會把《護林日記》交到縣林業(yè)局,再從縣林業(yè)局領(lǐng)一本新的日記本。前前后后,他寫了差不多將近60本。
日記中,“未發(fā)現(xiàn)問題”看上去是他記錄最多的結(jié)語。這一常態(tài)背后,是城口縣對森林資源的大力保護,比如“天保二期工程”和“綠盾2017行動”。老馬負責巡邏的山林,有1.5萬畝屬于大巴山國家自然保護區(qū),屬于禁伐區(qū)。防止盜伐、濫伐和偷拉盜運,是老馬最緊要的任務(wù)。
“林業(yè)局對盜伐的打擊力度很大,現(xiàn)在盜伐現(xiàn)象已經(jīng)很少了?!崩像R擰開保溫杯,喝了口水,試著找回有些模糊的記憶,“上次逮砍樹的人,都是好幾年前的事了?!?/p>
2014年的夏天,老馬在一處山梁上巡邏,忽然看到一棵黃楊木被連根挖出,倒在路邊。他趕緊打了個電話,叫人過來堵截盜伐者。沒過多久便逮到了盜伐者,并將黃楊木種回了山里。
驕傲的事
What Is to Be Proud
“這是杉樹,那是楠樹,那棵樹叫五倍子樹,山里大概有80多種樹種。珍稀樹種主要是黃楊木和紅頭杉?!背D暝谏钌嚼狭掷镄凶?,老馬對山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
老馬當護林員已有些年頭了。
2002年,40歲出頭的馬天柱,就在厚坪鄉(xiāng)熊竹村當起了護林員,后來,還在紅色村干過兩年。到龍盤村做護林員,是2013年的事。
厚坪鄉(xiāng)距離城口縣城47公里,幅員面積148.5平方公里,這里76%為森林所覆蓋,是一個純天然的森林氧吧。
“我要‘管’16140畝林地,眼前所能看到的山林,都歸我‘管’?!崩像R頗有些大巴山主人的味道。老馬口中的“管”,并不只是防止盜伐事件的發(fā)生,還要做好森林防火的工作。
“防火比防盜伐更重要,要是發(fā)生火災(zāi),后果不堪設(shè)想?!崩像R明白森林防火的重要性,他要在巡邏的路上,走村串戶宣傳普及防火知識,特別是一些智力障礙人員,他要更加耐心地向他們講解。
15年來,老馬值守的林地沒有發(fā)生過一起火災(zāi),這是他最驕傲的事情。
護林員僅僅是城口縣森林防火鏈條中的一環(huán)。為了加強森林防火,城口縣建立了“空中偵查、山頂瞭望、林間巡邏、路口檢查、面上宣傳”五位一體防范體系,全縣連續(xù)25年沒發(fā)生過重大的森林火災(zāi)。
蟲害之憂
Worry about Insect Pests
連日的降雨剛停沒幾天,山間小路還有些泥濘。老馬帶著我們,沿著峽谷里的河溝,朝山里走去。
山間的小道并不好走,老馬卻如履平地。
從早上山,老馬要在山里巡邏四五個小時,大約步行15公里的山路。一個月巡邏15天就是225公里,一年下來約有2700公里。
這是老馬每年在大巴山里行走的大數(shù)據(jù)。
崎嶇的山路不僅考驗著老馬的腳力體力,還有眼力。病蟲害監(jiān)測便是一件極考驗眼力的事兒。
“樹木的病害還好辦,看枯枝敗葉就能發(fā)現(xiàn)。蟲害就不同了,要仔細查看樹干是不是有蟲眼,蟲眼一般都很小,很難發(fā)現(xiàn)。還有就是看樹葉的完整程度,是不是有被害蟲吃掉的痕跡?!比ツ辏像R就在林子里發(fā)現(xiàn)了一起松線蟲災(zāi)害。
那是在厚坪鄉(xiāng)對面的樹林里,老馬發(fā)現(xiàn)好幾棵華山松的樹皮都有蟲眼。為防止蟲害擴散,他摳下一塊樹皮,帶回鄉(xiāng)里的林業(yè)站,林業(yè)站向縣林業(yè)局匯報后,派來了病蟲害專家。
護林員發(fā)現(xiàn)問題,病蟲害專家解決問題,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得以保證大巴山森林蟲害成災(zāi)率,每年都控制在3‰以內(nèi)。
時近午后,我們準備返回到鎮(zhèn)上尋找飯店。
大山里,沒有吃飯的地方。平日里,老馬和周邊的村民熟絡(luò),總能在村民家里找到個吃飯的地兒。若走得遠,老馬就只能帶點餅干之類的干糧,或者采些野果充饑。
“貓絲瓜是山里最多的野果,但也不能吃多了。”話未說完,老馬就在山溝對岸發(fā)現(xiàn)了一棵貓絲瓜樹,樹上掛滿了紫色的野果。
老馬麻利地穿過河溝,扯下了幾個貓絲瓜,遞給我們嘗。剝開紫色外皮,鮮嫩的果肉呼之欲出,吃進嘴里,味道微甜。老馬行走山林的苦與樂,在這瓜里倒也嘗出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