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飛
(宿州學院音樂學院,安徽宿州234000)
呼吸是音樂學習和演奏的基礎,唐段安節(jié)《樂府雜錄》中就記載著“善歌者必先調(diào)其氣,氤氳自臍間出”[1]。薩克斯的呼吸運用也是在正常生理呼吸基礎上結(jié)合特定的方法和技巧建立起來的。在現(xiàn)代薩克斯演奏中,只有熟練運用不同的呼吸方法與不同音樂風格互相結(jié)合,才能達到完美的音樂詮釋。明確呼吸類型、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及不同風格類型音樂中呼吸特點是現(xiàn)代薩克斯學習者必須要掌握的基礎。
任何吹奏樂器的演奏都離不開呼吸,薩克斯管的演奏也一樣。大部分初學者在學習過程中不重視呼吸和氣流的運用,致使他們在演奏學習中進步緩慢。
首先,我們要知道薩克斯和所有的簧片類樂器一樣,都是通過呼氣使哨片震動來發(fā)出聲音的。從音樂的角度來講,呼吸的深淺、呼吸的長短、音樂表達的內(nèi)容、樂句的演奏方法、音樂感情的變化都與呼吸技術(shù)密不可分[2]。薩克斯呼吸方法歷經(jīng)發(fā)展、融合至現(xiàn)代,先后出現(xiàn)了三種比較典型的呼吸方法: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法。顧名思義,三種呼吸方法都是以氣息存儲的位置區(qū)分的。熟練掌握正確的呼吸技術(shù)對薩克斯演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種呼吸方法有著不一樣的特點卻如孿生兄弟一樣有著共同的根源,那就是一吸一呼:吸氣方法練習和呼氣訓練。吸氣方法練習的作用是學習初期尋找氣息位置、固定氣息位置。演奏者通過平躺在床上,在腹部放上重物,緩緩吸氣,感受腹部、腰部四周有明顯的鼓起動作,然后適當添加一些重物,使感覺更加明顯。在逐漸適應這個練習方法后,演奏者會體會到身體各個部分協(xié)同的深呼吸感覺——薩克斯演奏時最佳的氣息位置。最后,躺著掌握住這種方法之后,演奏者就可以站著練習,并加大吸氣的深度,在肺部完全吸飽的時候可以屏住呼吸,感受最放松的身體和最大氣息量相結(jié)合的狀態(tài)[3]。
最后是呼氣訓練,即把體內(nèi)的氣息有控制地呼出。呼氣是需要力度控制的,同時也要求全身不能緊張,這也是呼氣方法的難點之一。在呼氣時嘴唇收縮,使呼出的氣體狀若圓柱體。同時呼出的氣流也要有一定的速度,只有形態(tài)而沒有速度的氣息會造成音高的不準。在腹部的中央要有一種四周向中間擠壓的力量,形成一個氣息的匯合點(演奏時的氣息支點),有了這個匯合點,還要有相應的動力將這個匯合點的力量輸送出去。這個時候下腹部和腰部周圍就要有足夠的力量向外擴張,使氣息支點的氣流受到來自周圍力量的擠壓。由呼吸道進入口腔,口腔內(nèi)空間需要充分打開并豎立起來,氣流在口腔里得到充分加壓最后呼出。一般來說,演奏時呼氣越穩(wěn),發(fā)出的聲音就越充實;氣流越均勻,發(fā)出的聲音就越平穩(wěn)。
薩克斯音樂中的呼吸運用是在正常生理呼吸基礎上結(jié)合一定的呼吸方法建立起來的。呼吸的運用各有特點,單一追求一種極致的呼吸運用是錯誤的,只有全面理解、掌握薩克斯呼吸方法,結(jié)合不同音樂風格才能詮釋出完美音樂,才是演奏者最終的學習目標。
古典音樂發(fā)展歷史較長,也可以稱之為所有音樂的源頭。古典音樂界三大代表人物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音樂作品。古典音樂的動人之處在于藝術(shù)手法的細膩和情感理性的表達,薩克斯深沉、莊重的音色正符合古典音樂的特點。
古典薩克斯音樂的音色和其他樂器的音色風格截然不同。醇厚富有磁性、莊嚴有質(zhì)感是古典薩克斯音樂共有的特性。在眾多的古典薩克斯演奏曲目中,最為著名的曲目是由雙簧管樂曲改編的C大調(diào)《協(xié)奏曲》[4],如圖1。
圖1 譜例1:古典薩克斯曲目C大調(diào)《協(xié)奏曲》第一樂章片段
該曲是古典音樂大師海頓的作品,創(chuàng)作意圖嚴謹、風格莊重,深具古典音樂之代表性。由譜例中可看出古典曲目的特點:結(jié)構(gòu)整齊,旋律優(yōu)雅明朗。古典時期聽眾主要是貴族階級,演奏氣氛相當嚴肅,一首曲目往往有很長的演奏時間,對音色的要求更是苛刻。
運用呼吸表達古典音樂的特點并且做到音色的完美展現(xiàn),這就要求演奏者每次的呼吸都要嚴格做到吸飽、吹勻。胸腹式呼吸方法通過調(diào)動全身的肌肉來最大限度地存氣和控制氣息,最適合古典薩克斯音樂的演奏。從氣息控制上來說,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法在演奏中對整個身體造成的疲勞感覺分散均勻,最不容易使演奏者感覺到身體的某個部位不舒服,適合擔任較長時間演奏[5]。
在控制氣息向外輸送的同時還需要照顧氣流的強弱、快慢,以增加音樂表達的內(nèi)涵。熟練掌握支點的運用還能夠解決上、中、下三個音域的音色差別,做到上下音域音色的統(tǒng)一,達到音色圓潤的效果。在古典樂曲曲譜中一般很少有突然爆發(fā)的要求,大部分以平穩(wěn)的連線為主,較少出現(xiàn)跨度較大的演奏。在演奏古典樂曲的時候,演奏員要平穩(wěn)控制自己的氣息,有控制的吸氣、均勻的呼氣保證音樂的完整性。時刻牢記用腰腹部肌肉和上體呼吸器官聯(lián)合運用的方式來控制呼吸,避免因為演奏時間過長而造成的呼吸緊張、氣息位置上浮給演奏帶來的不理想后果。
如果說古典音樂是貴族音樂,那么流行音樂就是典型的親民音樂。清晰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詞、富有煽動性的音樂感覺往往能在心靈深處打動每一個人。
薩克斯在流行音樂中的使用非常廣泛。聲音細膩、浪漫如情人低語是流行薩克斯獨有的音色特點。說到薩克斯的流行音樂就不能不提美國薩克斯演奏家肯尼·G。在一次采訪中他說:“我為了薩克斯而活,他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彼麘{借《回家》《望春風》等樂曲成功地打入中國樂壇,薩克斯也是由此才在中國大地上廣泛流傳開來[6],如圖2。
圖2 譜例2:流行薩克斯曲目《回家》片段
這首浪漫憂傷的經(jīng)典曲子曾經(jīng)在我國的許多城市流淌過。薩克斯流行樂曲的譜面都非常簡單,多以長音為主,樂曲中最難把握的就是那曼妙的顫音和自由華彩的獨奏,因此腹式呼吸法氣息位置低、氣息控制力強的特點就成為流行薩克斯最常用的呼吸技術(shù)[7]。
腹式呼吸法能夠充分地配合每一個長音的演奏,保證顫音的質(zhì)量。通過腹部力量控制在體內(nèi)氣息的支點處有規(guī)律的顫動,再加上嘴唇的調(diào)節(jié)顫音,往往能給人帶來如泣如訴的感覺。演奏者開始練習的時候,會因為氣息控制不好而使顫音顫動無規(guī)律或者頻率很小等。這種情況是因為腰腹部的肌肉沒有控制到位,氣息支點的顫動沒有規(guī)律。正確做法是吸氣的時候不鼓胸、聳肩,上體始終保持放松狀態(tài),注意力集中在下腹和腰的周圍,最大限度地使橫膈膜下降,擴大腹腔的體積促使肺部大量吸氣。腹式呼吸法在演奏過程中對身體造成的緊張程度很小,很適合演奏一些富有情感的顫音及需要特殊加長的長音。
流行音樂往往能夠給演奏員較大的發(fā)揮空間,對吸氣的深度、吸飽以后的保持力與呼氣的控制力有著很高的要求,演奏的同時往往會有相應的肢體動作伴隨[8]。在表演的過程中如果不能保證吸氣的深度和呼氣的控制,較易發(fā)生呼吸緊張、肢體僵硬現(xiàn)象,使演出效果大打折扣。
爵士樂是現(xiàn)代流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起源于非洲,興盛于美國。自由奔放的音樂情感和即興創(chuàng)作的表演方法是爵士樂崛起的關鍵所在。
薩克斯因其自身的特殊構(gòu)造使之成為爵士樂的標志性樂器。爵士薩克斯音樂有激昂的節(jié)奏、自由的風格和變化多樣性等特點,自身速度較快再加上需要爆發(fā)力的演奏方式使得演奏時氣息位置不能過于靠下,很多演奏者在初期因為呼吸位置不當而造成節(jié)奏脫節(jié)。所以,爵士音樂中薩克斯最常用的是呼吸速度較快的胸式呼吸法。
自由、激昂的音樂和精準的呼吸技術(shù)控制是爵士樂呼吸方法的特點,如爵士樂《夏日》(圖3)。
圖3 譜例3:爵士薩克斯曲目《夏日》片段
在爵士音樂中薩克斯有大量的滑音、喉音技巧,需要氣息爆發(fā)力。演奏者每次吸氣時間非常少,需要把握好時機,用胸部擴張的力量來控制氣息,吸氣時胸部鼓起,有輕微聳肩動作,靠聳肩和挺胸來使胸腔擴張,從而達到吸氣的目的。
18世紀著名的長笛演奏家克萬茨、19世紀布拉格音樂學院教授勃拉特、巴黎音樂學院小號教授阿爾班在他們的著作中都主張使用胸式呼吸法[9]。阿爾班在他的《阿爾班教程》中這樣寫道:“當你把號嘴放在嘴唇上、應當稍微張開兩邊的嘴角并將舌內(nèi)縮,以便使肺部充滿空氣,腹部不要鼓起,相反地要隨著胸部的擴張而提起。”[10]在爵士樂的演奏中還能經(jīng)常見到那些由粗野到圓滑、由沉悶到響亮、由刺耳到柔美、由野蠻到抒情的大幅度變化,這些都是控制力的完美展現(xiàn)。由此可以看出爵士音樂中變化幅度大、控制要求高,追求的是不規(guī)則、自由,所以吸氣速度和呼氣的控制力度要能達到輕松自如。
演奏薩克斯的呼吸運用在三種風格類型音樂中有著諸多的不同,在熟練掌握多種呼吸方法以后,就可以根據(jù)演奏現(xiàn)場的需要變換呼吸方法,以達到對樂曲最完美的詮釋。一吸一呼之間賦予了音樂靈魂,只有掌握了多樣的呼吸技術(shù),所演奏的音樂才會活起來,進而打動聽眾。
[1]段安節(jié).樂府雜錄[M]//南卓.羯鼓錄·樂府雜錄·碧雞漫志.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26.
[2]王云峰.論薩克斯演奏中的氣息問題[J].音樂生活,2012(6):17-18.
[3]陳瑋.試論高校音樂教育中的管樂教學改革[J].民族教育研究,2012(5):15-16.
[4]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音樂考級委員會.全國薩克斯演奏業(yè)余考級作品集:二[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1:3.
[5]郭強.薩克斯管演奏中的音色探索[D].貴陽:貴州大學,2011:20-24.
[6]敖坤.19世紀薩克斯管作品精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2:49.
[7]劉光會.對非音樂專業(yè)普通高校的管樂音樂教育的思考[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3(3):93-94.
[8]李根洪.現(xiàn)代薩克斯管吹奏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10.
[9]張洪島.歐洲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68.
[10]阿爾班.小號-短號教程[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