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翔
生本課堂的構(gòu)建,以學生為本、發(fā)展為本,著眼于兒童未來的發(fā)展、成長的需要。文章從生本課堂的角度,從三個方面,論述小學音樂生本課堂構(gòu)建的幾點體會。
生本課堂,是以學生為本、發(fā)展為本的理念的課堂,將學生作為教學的起點和最終歸宿,深入研究小學生的需要,促使小學生長遠發(fā)展。小學音樂教學中,構(gòu)建生本課堂,讓小學生感受學習音樂的快樂,讓音樂課堂動起來,讓音樂課堂煥發(fā)活力、綻放精彩。下面,結(jié)合教學實踐,對新課改下的小學音樂生本課堂的構(gòu)建談幾點認識。
以生為本,在課堂伊始,就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巧妙安排學習任務,依托學習任務,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音樂課的自主學習,一般為自主欣賞、自主交流欣賞后的感悟,也包括對歌詞的了解、對歌曲主題的初步把握。如蘇教版六年級第一單元的《七彩橋》中的欣賞教學,教師可以先播放《步步高》音樂片段,讓學生說出曲名,然后播放《迎賓曲》,讓學生先聽,再說出這首歌曲出自哪里,再次欣賞,說出判斷的理由等。教師應設(shè)計問題,給學生留一點空白,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任務,自主探討,主動參與,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音樂課中的自主學習,教師也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shè)計音樂、歌曲創(chuàng)設(shè)的背景等探究任務,讓學生帶著好奇,帶著興趣,主動探討。如欣賞《迎賓曲》,讓學生自讀教材的內(nèi)容,了解《迎賓曲》的背景,說說自己的感受。如此的設(shè)計,真正讓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
音樂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可以是讓學生自主熟悉歌詞、感受音準和音高。如《頑皮的杜鵑》的教學前,先讓學生聽歌曲《頑皮的杜鵑》,或者讓學生自主閱讀歌詞,找到杜鵑叫聲的詞語——“咕咕”,然后提出問題:這種聲音,你們在一年四季的哪個季節(jié)中能聽到?這種聲音象征著什么?再讓學生模仿杜鵑的叫聲,交流自己的感悟和體會。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合作、互動,教師再巧妙地引導,將學生帶入音樂的殿堂。
音樂興趣的激發(fā),是尊重學生自主性的外在表現(xiàn)。在音樂教學中,只有從學生的喜好方面著手,創(chuàng)設(shè)適合學生自身學習和體驗的情境,才能有效帶領(lǐng)學生入境學習,在強烈的欲望中,走向音樂的妙境,感受音樂之美,享受音樂熏陶。
蘇教版一年級《春天來了》的教學,課堂伊始,教師可以這樣導入新課:去年下了幾年來最大的一場雪,雪花似鵝毛,給大樹、屋頂、田野都穿上厚厚的棉襖,整個世界美麗極了。在用多媒體呈現(xiàn)出大雪紛飛、銀裝素裹的雪的世界里,你們有沒有什么可以和大家分享的故事呀?然后,彈奏音樂《堆雪人》,在故事的講述中,營建了師生互動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課堂有效性的生成埋下伏筆。
音樂課堂是一個情感交流的過程。音樂知識、樂理等對于小學生更抽象,更難以把握,采用情境法是小學音樂教學效果的有力保證。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shè)計最佳的音樂情境,讓情境引發(fā)學生的想象和對音樂的感受,助力學生深度理解音樂作品,全面提升音樂綜合素養(yǎng)。如《月光下的鳳尾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葫蘆絲的演奏而導入新課,在教師動情的演奏中,學生受到感染;也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月光下的傣族舞蹈,通過觀看視頻、聆聽音樂,充滿對月光下鳳尾竹的迷戀;還可以讓學生試吹葫蘆絲,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營建師生互動、學生興趣盎然的課堂。
以生為本的課堂,就是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課堂,只有想方設(shè)法促使學生主動參與的課堂,才是以人為本的課堂。目前的小學音樂課堂,普遍存在注重教學形式,缺乏事實的合作、真正的互動。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的主動參與為目的,提高學習的樂趣,提升學習效率。
如《頑皮的杜鵑》教學時,教師首先播放《森林深處的杜鵑》,與學生一起欣賞,然后與學生自主交流:你去過森林嗎?誰能形容一下森林?再播放法國作曲家圣·桑的樂曲,讓學生仔細聽,說說森林深處有什么在啼叫。讓學生仔細辨聽,體會杜鵑的聲音。再用鋼琴彈出大三度的兩個音,讓學生再次模仿......學生積極參與整個過程。教師在歌曲演唱時,也可以采用問題、活動法,促其走進歌曲中。如教師這樣引導學生:頑皮的杜鵑,喜歡和老師玩捉迷藏游戲,老師唱歌時,它總是輕聲配合老師叫幾聲,你能在老師演唱時,也配合老師叫幾聲嗎?這樣,師生互動,課堂活起來,音樂課成為孩子們的樂園。
優(yōu)化課堂結(jié)構(gòu),不僅僅是構(gòu)建師生互動的模式,生生互動,更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教師可以設(shè)計開展合作學習活動,通過合作,促其互動。如《聽媽媽講那過去時的事》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討論:我們今天的生活很幸福,過去的生活是怎樣的?然后,播放歌曲《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聽完后,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下面的問題:歌中誰在講故事?歌曲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學生討論后,再讓學生欣賞歌曲,再討論:歌詞描寫了怎樣的情境?再設(shè)計合作活動:故事中的媽媽,生活在舊社會,吃不飽、穿不暖,我們生活在和平的新社會里,那么我們怎樣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呢?然后讓學生四人一組講一講、議一議.....給每一個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才能真正落實以生為本。
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是關(guān)注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課堂,小學音樂教學,應促進小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促使學生獲得全面的發(fā)展。因此,小學音樂課堂,需要教師秉承先進理念,以個性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為目的,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改變課堂模式,突出音樂的人性之美,以生為本的課堂,因?qū)W生的自身而煥發(fā)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