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軍
讀完《他是我的鏡子》,我的內心感到無比溫暖:為美麗的“錯誤”,為教育的力量,更為最終我們所看到的那個“朱槿”蓬勃的生命狀態(tài)。緣于一個誤會,最終成就了一個生命的美麗。某種程度上,有點教育“傳奇”的意味,但更多地還是讓我們看到了教育帶來的各種可能。欣喜之余,這個案例也不禁讓我產生了深深的思考:朱槿的變化,有沒有一些值得我們珍視的教育因素在其中?而這些教育因素,對其他學生生命狀態(tài)的改變是否也會產生一些積極的作用?我覺得,這是最有意義與價值的追問與尋求。
1.構建蓬勃的教育生態(tài)。首先,讓我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對于朱槿的變化,蔣紅艷老師所做的是從自身尋找原因,并不斷改進工作方法,而不是對學生進行簡單直接的說教。某種程度上,這是蔣老師的堅持,也是她對班主任工作內涵的深刻認識。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在為“討好”朱槿而努力的一系列教育行為中,蔣老師在做著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她在不斷構建與優(yōu)化班級教育生態(tài)。讓學生自主設計活動方案、制訂復習計劃,教室里的氣氛常常弄得像一鍋沸騰的水。沒有等級森嚴的師生關系,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班級里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這為班主任實現(xiàn)學生的內心轉化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2.建立親密的師生關系。對于朱槿表現(xiàn)出來的一系列問題行為,蔣老師給予的是不斷的期待。這些行為的發(fā)生,一方面是出于蔣老師對朱槿原先的好印象,以及當下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系列“不正常”行為的不相信。蔣老師的這一系列教育行為,讓我想到美國著名教師弗朗西斯·卡庫嘎瓦在《沒有圍墻的教室》中所說的一句話:“教師的職業(yè)是微笑,其次才是教書?!苯逃撵`魂就是引導人不斷地去追求美好事物,以個體心靈中不斷萌生的對美好事物的欲求來激勵、引導個體生命的自我成長。蔣老師努力重新建構師生關系,這是出于對彼此生命的尊重、欣賞,互為引領與喚醒,把時光演繹成共同的生活經歷。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在任何時候都應把自己置身于師生關系之中,活在師生關系結構中才是教師生命的本質。無疑,朱槿在蔣老師春風化雨般的溫柔相待里,他的心燈被點燃了,并且越來越明亮。蔣老師的出現(xiàn),尤其是一次次耐心的交流、溫暖的期待,就仿佛在他原先有些陰冷的生命原野上升起的一輪火紅的太陽,給予他溫暖,也逐漸消融了蒙在他心靈上的那層冰霜。
3.汲取“元認知”的強大力量。蔣紅艷老師的這個案例給予我的另外一個震撼就是“元認知”的強大力量。這里的“元認知”可以解讀為蔣紅艷老師聽來的對朱槿的好印象。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深刻的認知,所以當現(xiàn)實呈現(xiàn)的內容與“元認知”不相吻合時,我們看到的是蔣老師對當時所面對的朱槿表現(xiàn)出來的一系列問題行為的剖析,以及自身所做的調整和努力。她千方百計地想通過自己的努力,重新看到“元認知”里那個美好的少年。最終,蔣老師通過她的努力實現(xiàn)了這一美好期待。案例中,這樣的“元認知”只是一個具體的指向,一個具體的個例。如果所有的教師都能有這樣一種元認知:每一個學生的生命樣態(tài)都可以通過我的努力變得更美好,并將其升華為自己的教育信仰,鐫刻在我們?yōu)槿藥熣叩呢熑闻c使命擔當上。當我們有了這樣的“元認知”,那么我相信,一定會有更多的學生可以呈現(xiàn)更美好的姿態(tài)。所以,尋求與形成積極的“元認知”,應該是教師的一種修行。
4.堅信生命的生長可能。馬克斯·范梅南曾經說過:“何為兒童?看待兒童其實就是看待可能性,一個正在成長過程中的人?!敝扉鹊拿利愞D變,就是一個美麗的例證。朱槿讓我們看到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成長為好的學生。而所謂好的學生,最重要的就是在學校教育過程中被喚起、激勵出來的學生生命狀態(tài)的積極向上的“好”。不管學生的自身條件如何、基礎如何,都能在各自的生命歷程之中煥發(fā)對美好事物的欲求,激活積極的生命狀態(tài),這就是好的學生,這就是好的學校教育的根本所在。而這,同樣應該成為我們的教育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