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所謂“知識性鋪墊”,是指在教學之前、之中和之后,根據(jù)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情而設定的形式多樣的鋪墊性內容?!爸R性鋪墊”的運用,可以及時填補學生的認知缺漏,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縮小學生間的差距,從而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多地放手。那么,教師應如何用好“知識性鋪墊”呢?
1.匠心獨運,把握恰當?shù)臅r機。
不明之時,補充知識。在教學之前,先給予學生一定的知識和信息,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定的了解,那么,教學就會順利得多。以蘇教版五下《只揀兒童多處行》的教學為例,教學前,教師可向學生介紹冰心及她文學作品的特點。對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學生就能更好地學習課文。
疑惑之時,疏導點撥。學習中,學生常常會因為知識的欠缺而產(chǎn)生疑惑,繼而對課文的理解停留于淺顯的層面上,這時巧妙地進行“知識性鋪墊”,就能瞬間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例如:特級教師孫雙金教學《只揀兒童多處行》一課時,在課的最后環(huán)節(jié)補充了冰心的《雨后》《紙船》等詩作,讓學生跳出《只揀兒童多處行》的課文,更深入地去感受冰心。孫雙金老師巧妙地給予學生“知識性鋪墊”,讓學生“走進冰心,感悟冰心”,不著痕跡地進行滲透,潤物無聲。
渴望之時,及時給予。學生最佳的學習時機,是他們最渴望知識的時候,這時給予學生相關知識,定能讓其印象深刻。特級教師薛法根在教學蘇教版四上《九色鹿》時,便是在激發(fā)出學生的好奇心后,把相關知識告知學生,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的。
師:誰知道調達受到了什么懲罰?
生:先打五十大板,再關進地牢。
師:你真夠狠心的!
師:同學們,這是一個佛經(jīng)故事。調達后來懺悔了,他面壁思過,最后成了一尊羅漢。你看,一個壞人,知錯就改,他也能成為一尊羅漢。調達面壁思過,他會怎樣懺悔呢?國王聽了非常慚愧,他慚愧什么?
一般教師教學《九色鹿》時,分析課文后往往得出恩將仇報是不對的結論。而薛老師先引發(fā)學生探討如何懲治調達,在大家義憤填膺之時,補充調達通過反思成了羅漢的事,這一“知識性鋪墊”讓學生產(chǎn)生了觸動,也使教學更有深意。
2.包羅萬象,補充多樣的知識。
語文學科包羅萬象,因此,我們在進行“知識性補充”時,也應該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識,讓課文教學更加豐滿。
補充其他學科的知識。語文教學可以和美術相結合。課文中出現(xiàn)的事物,我們可以將其畫下來,讓這些事物更加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便于學生理解。比如:蘇教版二上《狼和小羊》中狼與小羊的方位是課文的重點,光靠講解,很多學生并不能夠很好地理解,動手畫在黑板上,大家便一目了然。再補充科學課中的知識,如水流的方向等,教學便會顯得有理有據(jù)。語文課的包容性很大,在進行“知識性鋪墊”時可以涉及各個學科,但我們必須分清主次,語文教學得立足語文,教授給學生語文的知識。
對生成的知識進行鋪墊。語文教學中經(jīng)常會有新的知識生成,我們需要對這些生成的知識進行“知識性鋪墊”,讓語文教學更加靈活豐富。孫雙金老師在教學蘇教版五上《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時,與學生一同探討詞語意思時的教學如下:
師:大家對哪個詞語的意思存有疑惑?
生:依草附木。
師:誰會解釋?
生:依靠權勢,就是依靠有權有勢的人。
師:這是這個詞語的比喻義,這些人都來依靠柴進,因為他有錢有勢。這叫——
生:依草附木。
師:依靠著草和木,就叫依草附木。我們中國像這樣的詞語還有很多。比如:驚天動地。實際的意思就是驚動天地。
孫老師由一個詞語的理解,生成了“知識性鋪墊”——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比喻義,進而理解詞語本來的意思。
3.別出心裁,選取獨特的角度。
想要扎實有效地運用“知識性鋪墊”,需要教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找準角度。
以點帶面,觸類旁通。教師在教學一個詞語時,應該教給學生這一類詞語;在教學一句話時,應該教給學生類似的語句;在教學一篇課文時,應該帶領學生理解這一類文章。例如:孫雙金老師在教學《送別詩組》時,先精讀《贈汪倫》這首詩,讓學生了解大意、理清思路、體會感情,再在這首詩的基礎上分別出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別董大》這兩首詩,讓學生用學習《贈汪倫》的方法自學。短短一節(jié)課,學生學了三首詩。教師又將教學延伸到課外,讓學生收集和吟誦送別詩歌。這種以點帶面的“知識性鋪墊”,值得我們借鑒。
對比反襯,比較異同。教師在語文課堂中,可以借助“知識性鋪墊”,進行對比教學,讓教學的內容更加鮮明突出。福建省優(yōu)秀青年教師曾志安在教學北師大版四下《三月桃花水》時,把詩文與《春潮》進行了對比:(1)在解讀領悟《三月桃花水》后,讓學生讀讀《春潮》,思考有什么不同的感受?(2)再回憶兩個文章片段,說說有什么不同,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板書:不可抗拒,氣勢磅礴)(3)欣賞錄像,幫助大家感受《春潮》的氣勢磅礴和《三月桃花水》的秀麗柔美。再讀課文。(4)小結:無論是氣勢磅礴的春潮,還是秀美的三月桃花水,表達的都是對春天的贊美之情。(板書:春之情)以上教學,曾老師用春潮的氣勢磅礴,反襯三月桃花水的秀麗柔美,同時升華出了思想內涵——無論春潮,還是三月桃花水,表達的都是對春天的贊美之情。可見運用對比性的“知識性鋪墊”能夠讓文章內容更加凸顯,讓文章思想更加深厚,讓語文學習更加清晰明了。
直接出擊,印證觀點。在語文教學中,直接出示與文本觀點相關的“知識性鋪墊”是最常用的方式。例如:特級教師劉荃教學蘇教版五下《埃及的金字塔》時,用資料顯示“當時修建金字塔三個月?lián)Q一批人”來印證建造金字塔使用人數(shù)之多、工程之浩大;用學校的建筑面積與金字塔面積進行對比,印證金字塔的面積之大。
進行“知識性鋪墊”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我們應該用好“知識性鋪墊”這一抓手,讓學生學得更好。
[1]裴海安.孫雙金教學思想與經(jīng)典課堂[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2]薛法根.現(xiàn)在開始上語文課——薛法根課堂教學實錄[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