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昆區(qū)包鋼實驗二小 王冬梅
怎么上課學生才喜歡?怎樣才能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怎樣上課才能高效?……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我們一直在思索,一直在探尋,努力找到一條適合包鋼實驗二小的育人之道。循著教育的本質,包鋼實驗二小提出了“身心健康,向善向上”的育人目標。心靈的美好才是一個人最大的魅力,所以我們秉承著育人先育心,養(yǎng)人先養(yǎng)德的理念提出了我校的“內(nèi)驅力下的主動教育思想”。
育人先養(yǎng)德,立德方可樹人。包鋼實驗二小圍繞“幸福教育”的理念,以“雷鋒精神”為魂,打造智慧教師,培養(yǎng)陽光學生、創(chuàng)建幸福校園。努力培養(yǎng)學生擁有善良之心、仁愛之心,懂得感恩、懂得回報,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成為內(nèi)心和善、外表陽光的幸福天使。俗話說得好:靜能生慧。象征著積極向上的四葉草以及象征著生命的綠色為每一位學生營造了安逸舒適的的校園文化氛圍,濃郁的書香氛圍讓每一位學生變得安靜聰慧;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有序開展便使每一位學生擁有一顆健康向上的心;背誦經(jīng)典,傳承文化,學校開展“日日誦經(jīng)典”活動也在潛移默化中浸潤著學生的心靈;“五雅少年”的德育評價體系鼓勵著每一位學生向上向善……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yǎng)其心。我想善良的品質將是為人之根本。著名思維科學家張光鑒教授多次聽過我的課。他非常贊同我的意見,而且認為,從腦科學這個角度講,“重情趣”應放在首位。他說:“情趣是認識的前提,教學過程離不開良好的情感的參與,否則不會取得好的學習效果?!?/p>
“主動學習、自主管理、我要學……”是實驗二小學生心靈深處的呼喚。被動的接受是無效的,甚至是負效的。所以我們緊緊圍繞“主動教育”進行了深入思考。“關注學生興趣,興趣煥發(fā)生命精彩;關注學生習慣,習慣影響學生未來;關注學生質疑,質疑引發(fā)智慧覺醒。”幾句話勾勒出了 “主動教育”教學的理想狀態(tài)。先學后教,以學促教,打造“高效課堂”。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其中蘊含的卻是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認知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
學生有良好的品質做基礎,再談學習成績就會水到渠成,游刃有余。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以“播撒師愛,喚醒內(nèi)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教育事業(yè)是愛的事業(yè),師愛超過親子之愛,因為它包蘊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比祟惿钚枰趷鄣脑杏谐鋵?,學生渴望在愛的環(huán)境中成長。崇高的神圣的師愛具有很強的滲透力和感染力,如果教師真正理解學生,賦予其真摯、純真的愛,就能使學生自尊、自愛、自強、自信,激起他們幸福、快樂、奮發(fā)向上的主人公熱情,產(chǎn)生強烈的內(nèi)驅力,也就是產(chǎn)生羅森塔爾效應。主動教育課堂其核心正是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即挖掘學生的內(nèi)驅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愛上學習,打造“我要學”的學習新常態(tài)。課堂上老師要成為一位善于思考的智者。清代學者王陽明說:“大抵童子之情,樂喜游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痿?!苯逃淖罡呔辰缡呛椭C,是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受到教育。心情不舒暢,談不上學習,更談不上思維活躍,當然也談不上創(chuàng)造。所以,教學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堅守以愛打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激發(fā)其主動學習的欲望。
立足主動教育的思索,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評”一致性的思考,遵循先學后教,以學促教的思路,努力打造“高效課堂”。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會學生如何去學,課堂中的行為主體是學生,而非教師。根據(jù)上述理念我們試著提出“3+1”課堂教學模式?!?+1”課堂教學模式是指打造“課前有預習匯報、課中有活動探究、課后有總結檢測、全過程有教師點撥”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前有預習匯報,學生獨立預習,完成課前老師設計的導學單(課前評價任務單);課中有活動,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學習手段落實學習活動(課中評價任務);課后,整理所學內(nèi)容,積累知識能力等(課后評價任務),1個關鍵是指教師適時的科學有效的點撥引導。三環(huán)節(jié),一點撥即可建構高效課堂。
總之,德育與教學是相輔相成、相互依托、水乳交融的一個共同體。如果說教育是一艘將要遠航的輪船,教師便是掌舵的人,那么課堂教學就是其左邊的一支船槳,德育教育則是右邊的一支船槳,兩支船槳默契地配合將助力教育之舟揚帆遠航。包鋼實驗二小的教育之舟將在“積極幸?!钡慕逃砟钜I下航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