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蓮花學?!睢∏?/p>
所謂的“有效”,就是指老師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獲得的收益和發(fā)展,學生是否能夠獲得進步和發(fā)展,這是衡量教學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標,也即是不管老師教學過程如何、教學內容如何設計,只要是學生有所進步和發(fā)展,那我們就認為其教學是有效的。具體到語文教學,有效教學要從以下幾方面來衡量:第一,語文教學結果是否推動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是語文教學課程目標全面性和整合性的要求;第二,是否促進學生對語文的學習,這是體現語文教學價值的要求;第三,語文教學是否體現效益意識強的特征,這是語文教學要面向整體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非面向少數的尖子生的要求。概而言之,語文有效教學的衡量標準就是學生語文能力、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和發(fā)展。
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是巴班斯基提出的教育思想,也是思想的核心內容,它指的是在全面考慮教學規(guī)律、原則、現代教學形式和方法、教學系統特征及內外部條件的基礎上,為了使過程從既定標準上發(fā)揮最有效作用而組織的控制,對于這個定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第一,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既要重視組織老師教學活動的科學性,也要重視組織學生學習活動的科學性,不能簡單的理解為只是老師的教學問題;第二,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不是教學形式,也不是教學方法,而是教師工作的一種特殊原則;第三,最優(yōu)化不是泛泛而談的最優(yōu),而是具體條件下的最優(yōu)化;第四,基于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原則來組織師生活動時,不僅僅是要求效率的提高,而是要求在具體條件下達到最佳的效果??偠灾^的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就是要求綜合考慮教學目的和內容、師生教學的注意力、意志和情感,以及所處的教學環(huán)境、條件和采用的教學方法原則等方面的因素,來選擇和制訂最佳教學方案,并靈活實施,最終實現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
第一,教學目標要根據課程目標來設計,并貫穿和體現在教學目標之中,并保持教學目標內容范圍與課程目標的一致。第二,教學目標的確定要注重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將共同性目標和個性化目標相結合,并確保教學目標是具體明確可被測量和評價的。第三,教學目標的內容范圍要包含以下三個領域的內容:知識與技能。知識,就是要去掌握了解語文語法、遣詞造句等語言知識;技能,就是閱讀、書寫創(chuàng)作的能力。過程與方法,就是探索知識的過程和方法,特別是對知識的應用和學習。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指通過語文學科的學習,形成對己、對人、對自然及相互關系情感、態(tài)度、價值判斷及做事應具有的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以上這三點都要包含的教學目標及每節(jié)課程中,不可偏廢,但又有側重點。
語文教學是具有長期性和漸進性的,也就是說難以通過一節(jié)語文課的時間就能完成教學目標,使學生獲得質的收獲和發(fā)展。因此,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從教學需要和整體要求出發(fā),對課堂教學內容作出恰當的取舍,也即是抓住主要內容和方向,讓學生更透徹、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一兩個重要的知識點。教學內容的取舍要以教學大綱和教材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作為參考、基于學生的需求和認識規(guī)律、課堂教學時間。比如在講《劉和珍君》這一文時,將教學目標設置為“研究探討、深入領會”,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發(fā)展脈絡”和“關鍵語句含義”兩個重要問題來進行講解,其他的可以略講或是不講,這樣一來,學生就多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一方面可以促使學生進行更深層次思考,體會蘊含在文字中的作者感情,另一方面,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習熱情。
學習的過程是學生在原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也即是說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的起點,針對這一理論,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前必須要對語文教材內容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然后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來整合教材內容,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以此引導學生進入到課堂的學習,也即是重視課堂教學的預設。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入手:第一,從教學的重點難點入手來尋找教學突破口;第二,抓住過渡段、中心句、首位呼應句子等教材結構特點來進行教學預設;第三,根據教材的構思、文章的教學思路來進行預設。
第一,改變依賴單一教學資源的做法。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多方面開發(fā)和整合教學資源,其中教材是基本資源,學生的興趣、生活實際、知識基礎和思想狀況以及教學設施設備也是教學資源。因此,教師要在有限的課堂里最大限度的開發(fā)、整合和利用各種資源,以教材資源為主線,科學有機整合各種教學資源,以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第二,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改變“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陳規(guī),而是尋求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造性的應用“討論式”、“合作式”和“探究式”等教學方式,促使學生由單向思維向發(fā)散性思維發(fā)展,使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由預設和封閉走向生成和開放。
有效教學理論,關鍵在于“有效”二字,這也成為了衡量語文教學過程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因此,在新課改環(huán)境下,語文教師要基于對有效教學理論的正確理解,尋求多途徑、多策略來優(yōu)化語文教學過程,切實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斯敏.優(yōu)化語文教學模式提高語文教學效率【J】.小作家選刊,2015(20)
【2】王建會.優(yōu)化語文教學模式 提高語文教學效率【J】.快樂閱讀,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