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霞,張 岷,孫珊珊,王文娜*
(濱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山東 濱州 256600)
甲亢是臨床內分泌科的常見多發(fā)病,可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同時,該疾病可引起出汗、心悸、進食次數及便次增多但體重減輕等癥狀,大部分患者還容易伴隨視力減退、眼瞼水腫、突眼等[1]。在血液循環(huán)的過程中,甲狀腺激素出現異常增高,患者心理狀態(tài)較差等均會增加疾病的嚴重程度[2]。因此,實施護理措施進行有效干預至關重要。本文分析評價了甲亢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后對其心理狀況、生活質量的影響,具體如下。
在甲亢患者中選取72例進行護理干預,并將其隨機分為干預組、常規(guī)組,各36例;時間: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患者男女性別方面,干預組為18:18,常規(guī)組為19:17;在病程方面,干預組為5.61±2.35年,常規(guī)組為5.59±2.16年;在年齡方面,干預組為39.21±2.03歲,常規(guī)組為39.81±2.73歲。兩組在一般資料的對比方面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干預組、常規(guī)組護理方法分別為綜合護理、基礎護理。其中,基礎護理包括:環(huán)境護理、消毒護理等;綜合護理方法如下:
(1)心理干預:對疾病知識了解較少或對疾病產生誤解而引發(fā)的心理問題,護理人員應實施有效的心理輔導,并加強健康知識的宣傳,如講解高危因素、積極配合治護的重要性、檢查項目的必要性等內容,以提高其對疾病知識的了解。同時,講解成功的治療案例,以調動患者對抗病魔的信心,并主動配合臨床治護工作。另外,護理人員還應以溫柔、親和的態(tài)度疏導患者,并講解治療項目的效果及優(yōu)勢,同時認真說明治療的步驟、過程,表示治療風險較低而效果較好等,從而消除其顧慮。
(2)飲食護理:在飲食方面,護理人員應為患者制定科學的飲食方案,叮囑患者多食用豆制品、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并堅持以高維生素、高熱量、高蛋白的飲食為主;同時,注意禁食高碘、辛辣、生冷、濃茶等,有煙酒習慣的患者需戒掉,并避免食用甘藍、花椰菜、卷心菜等,防止加重病情。
(3)加強溝通:護理人員應和患者的家屬進行有效交流,同時叮囑患者家屬常與患者面對面談心,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并耐心地安慰患者,給予患者足夠的關愛等;同時面對患者時,應盡可能地避免對患者有表情、動作、語言上的刺激,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患者的精神負擔。
對兩組心理狀況(抑郁、焦慮評分)、生活質量(社會關系、物質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進行比較分析。其中,采用SDS、SAS評分量表對兩組抑郁、焦慮的改善程度進行評估;通過WHOQOL-BREF(生活質量測定量表)對兩組干預后生活改善的情況進行分析。
研究數據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以(%)、(±s)表示,并行 、t檢驗。若P<0.05,則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干預組抑郁評分(4 2.58±1.91分)、焦慮評分(38.25±1.06分)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63.25±1.36分、59.83±1.14分),且P<0.05。
干預組社會關系為8 0.25±2.65分,物質功能為82.14±3.16分,軀體功能為81.02±1.02分,心理功能為83.25±2.54分;常規(guī)組社會關系為70.20±2.13分,物質功能為71.28±3.04分,軀體功能為69.28±1.21分,心理功能為73.21±2.08分;在生活質量的比較上,干預組高于常規(guī)組(P<0.05)。
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可對甲亢患者的臨床治療及預后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在給予患者臨床治療的同時,還需適當增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避免患者的心理、機體受到惡性影響[3]。本研究對甲亢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有效提升了預后療效。其中,通過心理干預,護理人員針患者的心理問題實施有效的心理輔導,并講解治療的方法、疾病影響的因素、積極配合治護的重要性等內容,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知識的了解[4]。通過飲食護理,護理人員為患者制定科學的飲食方案,叮囑患者堅持以高維生素、高熱量、高蛋白的飲食為主,并講解了相關禁忌飲食,從而促使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5]。通過加強溝通,護理人員和患者的家屬進行有效交流,并叮囑患者家屬常與患者面對面談心,給予患者足夠的關愛等,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患者的精神負擔。
綜上,對甲亢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后可對其心理狀況、生活質量有顯著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