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剛
臨床發(fā)病率最高的腫瘤之一是肺癌,盡管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在發(fā)病情況、影像學信息有顯著差別,然而早期診斷并發(fā)現(xiàn)還是有很大難度。所以如何在影像學上早期篩查、診斷出患者是否有肺癌是臨床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1]。
選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在本院確診為良性腫瘤以及肺癌的患者共計120例其中確診肺癌81例,良性腫瘤39例,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齡在30~70歲,平均年齡為(53.21±8.54)歲,病理學檢查肺癌有41例,良性腫瘤19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齡在33~68歲,平均年齡為(51.76±10.32)歲,病理學檢查肺癌有40例,良性腫瘤2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CT檢測。使用GE八排螺旋CT機MX4000雙層螺旋CT機對患者進行螺旋CT掃描,患者保持平躺姿勢,平穩(wěn)呼吸狀態(tài)下患者閉氣,從肺底至肺尖逐層進行掃描,層厚距離為10 mm,螺距2 mm,電流92~95 mA,電壓150 kV。掃描進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可能存在病灶點,在患者肘部靜脈注射濃度60%泛影葡胺100 ml,然后薄層掃描病變位置,層厚3 mm,螺距2 mm。
對照組X線胸片檢查。使用KM-300mA醫(yī)學診斷X線機和R-500DR拍攝系統(tǒng),進行胸部常規(guī)檢查,參數(shù)設置30 mA,電壓控制在65 kV[2]。
將CT及X線檢測結果與臨床病理學的結果進行比較,計算惡性腫瘤確診人數(shù),計算特異性和敏感度。敏感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其數(shù)值越大說明漏診率越小,特異性=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其數(shù)值越大表示誤診率越小。肺癌在影像學中的表現(xiàn)為肺葉全肺或一側不張開、存在鋸齒狀或者毛刺,周圍型鼓勵性結節(jié)狀病灶,邊緣或者分葉征不規(guī)則等[3]。
應用 SPSS 21.0軟件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確診肺癌數(shù)為39例,比率為95.12%,確診良性腫瘤數(shù)為18例,比率為94.74%,高于對照組33例(82.50%)以及15例(75.00%),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442,P<0.05)。
結果顯示觀察組中肺葉一側或全肺不張10例(16.67%)、存在毛刺或鋸齒狀33例(55.00%)、周圍型孤立性結節(jié)狀病灶12例(20.00%)、分葉征或邊緣不規(guī)則14例(23.33%),對照組中肺葉一側或全肺不張6例(10.00%)、存在毛刺或鋸齒狀25例(41.67%)、周圍型孤立性結節(jié)狀病灶16例(56.67%)、分葉征或邊緣不規(guī)則18例(30.00%),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在診斷鑒別良性腫瘤及肺癌方面,CT影像學表現(xiàn)比X線胸片更好。
觀察組中診斷肺癌的敏感度為95.35%,特異性為91.02%,診斷良性腫瘤的敏感度為94.12%,特異性為95.63%;對照組中診斷肺癌的敏感度為82.50%,特異性為80.43%,診斷良性腫瘤的敏感度為75.00%,特異性為82.74%。
肺癌死亡率較高,極大的降低患者生活質(zhì)量,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4]。因為早期肺癌臨床表現(xiàn)不顯著,很多患者發(fā)覺自己患有癌癥時已經(jīng)轉化到中晚期,失去最好治療時間。所以強化肺癌早期的檢驗對于增加患者生存期十分關鍵[5]。現(xiàn)在對肺癌的檢查主流方法是影像學檢查,常用方式是X線及CT兩種方式。X線胸片為一般檢驗方式,但是其圖像清晰度不足,實際漏診率和誤診率很高[6]。CT的檢測十分迅速,操作方便,患者在檢驗的時候不舒服情況較少,可以廣泛使用[7-8]。
本次實驗的結果表明,觀察組的肺癌確診率是95.12%,良性腫瘤的確診率為94.74%,明顯大于對照組的82.50%和75.00%。這說明了CT檢測比X線檢測可以更加清楚地表現(xiàn)支氣管受累情況,能夠更加準確的說明病灶的位置、數(shù)量、尺寸、形狀等信息。同時CT可以強化掃描可能存在的病灶,并且可以探明腫塊周邊以及內(nèi)部的具體情況,細微和隱蔽的病灶點也可以檢測出來,由此大大降低了誤診率,提高了臨床診斷率。除此之外,觀察組的特異性和靈敏度大于對照組,這從側面表現(xiàn)了CT對腫瘤的特異性和敏感性更高[9]。
總而言之,CT檢測在鑒別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中表現(xiàn)更好,確診率更好,拍出的影像清晰,靈敏度也更高,具有更好的臨床價值。
[1]劉琴,陳淮,曾慶思,等. CT全瘤灌注參數(shù)在對肺癌與肺良性病變鑒別診斷中的應用[J]. 廣東醫(yī)學,2017,38(z1):138-140,143.
[2]汪曉波. 不同放射診斷方法鑒別肺癌與良性腫瘤的對比分析[J].影像技術,2016,28(1):20-21.
[3]李坤,袁偉斌. 不同放射診斷方法鑒別肺癌與良性腫瘤的對比分析 [J]. 健康研究,2015,35(2):159-160,163.
[4]林國成,曹勁松,李齊勇. 動態(tài)增強CT掃描對小肺癌鑒別診斷的臨床價值[J]. 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33(3):419-422.
[5]寧先英,李浩,楊明,等. CT能譜定量分析對肺腺癌與鱗癌的鑒別診斷價值[J]. 放射學實踐,2017,32(3):237-241.
[6]金平. X 線平片在肺結核和肺癌鑒別診斷中的價值分析[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7,8(1):113-114.
[7]張阿萌,張鵬天,康眼訓,等. X線片和多層螺旋CT診斷及鑒別周圍型肺癌的對比研究[J].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7,17(18):3536-3539.
[8]逄鑫,王寶華. 對比CT與X線胸片放射診斷的方法鑒別良性腫瘤與肺癌的效果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54):10802-10803.
[9]徐宏賓. 肺癌與良性腫瘤經(jīng)不同放射診斷方法鑒別的比較研究[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6,16(58):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