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嶺南大儒陳白沙

      2018-01-29 20:16朱家雄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6年10期
      關鍵詞:江門市白沙

      朱家雄

      2016年11月下旬,筆者一行三人專程赴廣東省江門市對蓬江區(qū)作專題采訪,探訪了蓬江區(qū)眾多文化景觀。過程中,聽聞當?shù)匦麄魑幕块T介紹最多,印象也最深的江門籍歷史人物就屬被譽為“嶺南大儒”的陳白沙了。并且我們也應邀去參觀、瞻仰了文脈深沉、底蘊豐厚、挺拔可觀的陳白沙祠。

      自1985年江門市政府撥款大修陳白沙祠并辟為陳白沙紀念館以來,廣東省和江門市一直都惦記著陳白沙思想文化的挖掘、研究和宣傳。特別是近年來,江門市和江門市蓬江區(qū)更是高度重視這一工作且做出了很多可堪贊嘆的成果,還決心以“白沙文化”為圓心,努力把江門打造為新世紀的“嶺南儒城”,助推文化強市和蓬江區(qū)文化強區(qū)工作邁上新高度。

      流連在江門首屈一指的歷史文化品牌且業(yè)已成為江門最重要旅游景點之一的白沙祠中,作為一名或可勉強忝列文化人行列的記者,竟也不免浮想聯(lián)翩、思緒萬千,仿佛追隨陳白沙蕩漾在時間的山頂與山谷之間的影蹤穿梭往返,我們就可以在梳理宇宙、自然、土地與歷史、人類、命運之間的玄妙聯(lián)系的時候,頓悟出中華文化之所以在九州大地之上璀璨綻放且生生不息的謎底。

      嶺南出了個陳白沙

      嶺南在古代中國長期被視為蠻荒之地、煙瘴之地,文化上長期處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邊緣地帶,所以幾千年以來一直經(jīng)濟落后、人才屈指可數(shù)。嶺南的這種境況,似乎直到清朝后期才得以改觀,而且隨著100多年以來廣東作為沿海省份在中外經(jīng)貿(mào)文化交流中地位的日趨重要乃至日益顯赫,粵地也出現(xiàn)了一個人才井噴般的現(xiàn)象。我們或許可以列一個簡要的名單以為佐證,黃遵憲、林則徐、洪秀全、鄧世昌、康有為、梁啟超、詹天佑、孫中山、廖仲愷、葉挺、葉劍英、蔣光鼐、蔡廷鍇、張云逸、鄧演達、彭湃、薛岳、冼星海、陳垣、雷潔瓊、饒宗頤、阮玲玉、黃飛鴻、葉問、李小龍、吳大猷、林風眠、馬思聰、霍英東、李嘉誠、曾憲梓、馬化騰,等等。尤其自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地居改革開放的橋頭堡,一馬當先奔跑在全國各省市最前列,不但經(jīng)濟發(fā)展迅猛,也由此激生了更多活躍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領域各戰(zhàn)線的新時代英才。今日之廣東,實在值得粵地人民驕傲自豪。

      但也不能說在此之前的嶺南就完全是一片文化的荒漠、一片人才的真空。至少,唐代有著名詩人、一代名相張九齡(今韶關人),明代有名垂青史的大清官海瑞,有名震遼東的抗清名將袁崇煥(今東莞人),還有一位學富五車、思接千載的明代大儒、開創(chuàng)明儒心學的一代宗師——陳白沙(今江門市蓬江區(qū)人)!只要有了這樣幾位扛鼎人物,古代的嶺南或許就堪稱可圈可點了。

      陳白沙(1428年-1500年),名獻章,字公甫,號石齋,因長期在白沙村居住,人稱白沙先生,世稱其為陳白沙。陳白沙是明代思想家、教育家、書法家、詩人,其平生著述,被后人編為《白沙子全集》傳世。陳白沙主張學貴知疑、獨立思考,提倡較為自由開放的學風,逐漸形成一個有自己特點的學派,史稱“江門學派”。特別值得點到的是,1585年,在陳白沙去世85年后,萬歷皇帝詔準其“從祀孔廟”,并追謚“文恭”。要知道,對于古代封建王朝的知識分子來說,從祀孔廟,在遍布全國各地的孔廟里占有一席之地,和眾位先賢大儒一同立于“萬世師表”的“孔圣人”之下為全民膜拜瞻仰,實在是他們所能獲得的至高無上的榮譽了。

      記得2004年時我曾去山東曲阜游“三孔”,所謂三孔,就是早在1994年就被列入聯(lián)合國《世界遺產(chǎn)目錄》的孔府、孔廟、孔林的統(tǒng)稱。印象中,孔府、孔廟建筑莊嚴端穆,甚至堪稱巍峨,孔林則可謂闊大幽深?!叭住焙我耘c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一同被列為中國三大古建筑群?自然是因為其規(guī)格足夠高、規(guī)模足夠大、人文歷史價值足夠豐富深厚——而這無疑離不開歷代王朝統(tǒng)治者對孔子的極端尊崇。自漢代獨尊儒術之后的2000多年來,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思想文化學說一直被奉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中樞部分,并備享榮光。歷代帝王在奉儒學為圭皋,以孔子的德治、禮治思想作為治國方略的同時,為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還不斷給孔子賜封各種崇高名號,不斷給孔子后人封官加祿,乃至不斷增修、擴修位于孔子家鄉(xiāng)曲阜的孔子后代居所、祭祀孔子的廟宇、孔子的墓地墓園……長此以往,這才有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規(guī)模龐大的“三孔”建筑群。

      并且,歷代孔廟中除祭祀“至圣先師”孔子之外,也在朝代的更迭中不斷追加進一些儒家先賢、大儒以為從祀。孔廟中長久以來從祀的儒家代表人物有不少。像所謂“四配”:顏子、曾子、子思子、孟子;又如所謂“十二哲”:冉雍、冉求、朱熹等等;另外,孔廟兩廡中還供奉有“先賢”“先儒”159人——“先賢”以明道修德為主,“先儒”以傳經(jīng)授業(yè)為主。而陳白沙,就是從祀孔廟中的“先儒”之一,與左丘明、董仲舒、許慎、諸葛亮、韓愈、范仲淹、司馬光、歐陽修、張載、程頤、文天祥、陸秀夫、王守仁、王夫之、顧炎武等并列一堂。明朝近300年,能獲此殊遇的不過10多人,而陳白沙為其中最為杰出者之一。而在嶺南地區(qū)數(shù)千年的歷史發(fā)展中,能在孔廟中獲得一席“從祀”之位的,僅陳白沙一人。也難怪他被后世譽為“嶺南一人”“嶺學儒宗”。陳白沙學養(yǎng)之廣博、思想之深邃,其在嶺南影響之大,由此也可見一斑。

      我們所要去參觀的陳白沙祠,具體地址是蓬江區(qū)白沙大道37號,占地面積18000平方米。據(jù)留存下來的石刻碑文資料的記載和專家考證,陳白沙祠在明代至少曾建有三座,其遺址均在今江門市范圍內(nèi)。第一座陳白沙祠是正德年間在新會北門所建,第二座祠是嘉靖年間在新會馬山所建,但這兩座祠堂早已湮沒無存?,F(xiàn)今仍屹立在世人眼中的是始建于明萬歷12年(1584年)的第三座陳白沙祠,是陳白沙去世84年后,由何維柏、陳吾德、袁奎、肖端等人為紀念這位大儒而發(fā)起捐建的。據(jù)介紹,現(xiàn)存的陳白沙祠自建成以來雖曾多次維修、大修,但卻從未遭受戰(zhàn)火之類的滅頂之災,基本保存完好。對于一處文化遺產(chǎn)來說,這一點可謂幸運之至。

      陳白沙其人其事

      在白沙祠前駐足凝望,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矗立在祠前廣場上的挺拔、偉岸的陳白沙銅像。據(jù)說青壯年時期的陳白沙身板魁梧、慧眼濃眉、風度翩翩——在影像技術還遠沒有誕生的明代,時間沒有為后人留下陳白沙的真切容貌和精準形象,想必這尊立像應是借力各種流傳下來的相關文字并加以充分轉(zhuǎn)化、構(gòu)造、想像而成,即使不確定是否逼真,也當是較為神似的。站在陳白沙雕塑前仰視這位一代儒宗和心學奠基人,腦海中的思緒不禁筋斗云一般飛向15世紀的泱泱明朝。endprint

      明宣宗宣德3年(1428年),陳白沙生于廣東新會縣(今江門市新會區(qū))都會村。陳白沙祖上曾在宋朝為官,也曾經(jīng)商,家境富裕,但資財在不斷的戰(zhàn)亂中大多喪失,后隨避難人群從中原南遷到廣東南雄定居。南宋時,陳白沙高祖陳有道(號判鄉(xiāng))及其胞弟判卿等又隨羅貴等人自南雄遷至新會,分別定居于外海鄉(xiāng)(今江門市江海區(qū)外海鎮(zhèn))和石頭鄉(xiāng)(今江門市蓬江區(qū)棠下鎮(zhèn)石頭村)。陳白沙的祖父陳渭川又舉家由外海遷到新會縣都會村。

      陳白沙的父親叫陳樂蕓,生于建文4年(1402年),頗有文采,可惜他身體羸弱多病,在陳白沙出生之前的一個月就過世了。陳白沙的母親林氏時年24歲,遵丈夫遺囑為二子取名獻章,寓意其以文章立世。喪夫之痛沒有把林氏打垮,她把對丈夫的愛全部轉(zhuǎn)移到對兩個兒子的呵護和培養(yǎng)當中。林氏還仿效孟母“擇鄰而居”,故陳白沙10歲時即隨家遷居到離都會村10里之遙的白沙村(今屬江門市蓬江區(qū))——宜耕、宜讀、宜居,民風淳樸、環(huán)境優(yōu)良仿若世外桃源的這么一個村莊。

      陳白沙少小時天資聰慧,甚喜讀書,又勤奮好學,在母親的用心哺育和教導下,在祖父的全心關愛和教化下,在學堂老師梁繼灝的認真指導下,其在學習上長進很快,在一眾同學中功課拔尖,其文章和詩作更顯卓爾,故梁繼灝師對其贊賞有加,更悉心教導,并冀望他日后大有作為。1447年春,在諸童生中最受梁師喜愛的陳白沙參加童試,果然不負期望,被學政錄取為邑癢生,成為一名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的“秀才”。同年秋,陳白沙一鼓作氣赴省城廣州參加每三年舉行一次的鄉(xiāng)試,結(jié)果考中了第9名舉人,時年不滿20歲。

      按規(guī)定,考中舉人就可直接擔任知縣或府、州、縣的學官并享受朝廷的俸祿了,但陳白沙沒有就此停步,而在第二年春就赴京城參加了禮部組織的會試。遺憾的是只考中了副榜進士。于是他進京入讀最高學府國子監(jiān),希望通過3年的學習再次參加會試,考一個狀元、榜眼之類的顯要功名光宗耀祖,為家鄉(xiāng)增光添彩。但不到24歲的陳白沙卻在3年后的1451年再次落第了。經(jīng)過反思,陳白沙發(fā)現(xiàn)這次的失敗,是因為自己一心求真的思想與統(tǒng)治者推崇的“尊德性”“三綱五常”等束縛人們的要求不能合拍。經(jīng)過長久的靜守和思考,他感到自己不能再把大好青春耗費在求取功名利祿的老路上了,他決心真正沉下心來做學問,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走一條無拘無束的向圣賢邁進的修學之路。

      27歲那年,陳白沙慕名遠赴江西臨川,拜康齋先生吳與弼為師。當時的明代知識分子中,傳承程朱理學最早且在學界頗有名聲的,就屬熟讀儒家經(jīng)典,在臨川設帳講學的吳與弼了。陳白沙投其門下潛心求學,奉絕意仕途、醉心于隴畝躬耕生活的吳與弼之教,每日都如康師那樣早起勤勞耕作,在砥礪筋骨心志之外,更時時從老師的言傳身教中體悟孔孟之道與程朱理學的精髓與要義??上讉€月下來,陳白沙依舊感到在學問上不能得其門而入。經(jīng)過多年的科舉考試和國子監(jiān)深造,陳白沙在理學上其實已頗有造詣,但此時的他更為切實地感受到理學的某些主張其實為世人設置有不少條條框框,制約了人對真理的追尋。陳白沙幾經(jīng)躊躇,最終還是做出了辭別恩師而歸還嶺南故鄉(xiāng)閉門自修的決定。他曉行夜宿,一路跋山涉水終于回到白沙村。

      為潛心攻讀,陳白沙在家中修建了一處名為“春陽臺”的書房。他廣泛收羅古今各種經(jīng)典著作,每日居家苦讀,全身心投入到對經(jīng)史子集的博覽深研當中。他希望在對學問的執(zhí)著鉆研和對天地人生的深入思考、不倦探究過程中獲得醍醐灌頂般的體悟和參透,乃至可以由此步入一個學術和思想的新天地。廢寢忘食、夜以繼日間他累計讀完了多達數(shù)千冊之多的古籍和經(jīng)典,但他卻深感迷惑依舊且身心極為疲頓。他確認自己是在讀死書,知識的積累或許可觀,但充斥在頭腦里的各種典籍上五花八門的教條卻更為壅塞了。經(jīng)反省,他決心為自己拓展一個自由思想的空間。每當讀書疲倦了,他就停下來靜坐調(diào)養(yǎng)、沉潛冥想。他希望藉此既能納氣養(yǎng)神、守元固本,又能精騖八極、心游萬仞。他感到這樣做效果很好,不但恢復了身體的健康,精神和思路也變得超然和酣暢起來。于是他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春去秋來、寒來暑往間10年光陰倏然而逝,陳白沙仿如達摩面壁多年終得“明心見性”,又如在菩提樹下終得頓悟,他的一度堵塞的思維終于茅塞頓開,他對學問和人生及兩者的關系的認識達到了一個豁然開朗的嶄新境界。他的宗法自然的心學思想終于橫空出世,其思想也深刻啟發(fā)了后來者心學扛鼎人物王陽明(王守仁)。

      1465年,陳白沙年近38歲時開始在春陽臺設館招生授徒。其舉人、副榜進士的身份,其在京城最高學府國子監(jiān)3年的深造,其春陽臺苦讀10載博于學、精于思而自得的經(jīng)歷,都使得他在嶺南名震遐邇,也在京城同窗好友中傳為佳話。初期,新會及周邊郡縣陸續(xù)有很多青年學子紛紛投奔其門下求學。再之后,隨著陳白沙的名聲和影響力的日益擴大,廣東各地乃至南方各省都有許多青年才俊慕名遠來至其壇下拜師聽講。陳白沙在教育上尊崇孔子的“有教無類”思想,隨學生的資質(zhì)、學力因材施教,且努力踐行孔子的六藝教育綱領,希望學生不讀死書、全面發(fā)展,他為學子悉心教授“禮、樂、射、御、書、數(shù)”技藝,還時常帶領眾多學生去郊外教習騎射。但一些嫉妒陳白沙才學的人卻造謠說他在招兵買馬、準備造反。

      貶謫到順德?lián)沃h的錢溥富有政治經(jīng)驗,就建議陳白沙重游太學以辟謠言。陳白沙覺得有道理,就在1466年秋北上了。他過江西入杭州,經(jīng)南京重游太學。國子監(jiān)祭酒邢讓久聞白沙先生盛名,接見他時為試其才學,就命他和宋代大儒楊龜山的《此日不再得》詩。陳白沙凝思奮筆,很快就寫出一首5言25韻古詩,其綻放于文字間的才氣和志向抱負令邢讓很是驚訝,乃贊其“龜山不如也”。要知道,楊龜山就是北宋大理學家程頤、程顥的得意弟子。故此評一出,陳白沙遽然震動朝野、名蓋京師。邢讓還推薦他到吏部文選司任職處理案牘。陳白沙不好推辭,就進朝擔任了低級官員并認真履行職責。

      吏部的尹侍郎對陳白沙也有好感,一心想讓自己的兒子拜其為師,以便日后高中進士進吏部接替自己的官職。因尹侍郎在朝中口碑不好,就被陳白沙屢次謝絕了。朝中不少進士對其剛正不阿的個性深表敬佩,甚至還有多位進士拜其為師。不久,陳白沙向吏部辭官,于第二年春南歸回鄉(xiāng)。眾多好友、學生都為陳白沙在京城聲望大振感到驕傲和自豪。因母命難違,陳白沙雖已年過40,還是在1469年再次進京參加了會試。豈料試卷被尹侍郎做了手腳,竟然無從查找、不知去向。京城中來探望的一眾好友都為他感到惋惜和憤然。陳白沙至此已決意徹底放棄科舉仕途之路。endprint

      1483年,因兩廣總督朱英、廣東左布政使彭韶等的推薦,55歲的陳白沙赴京應詔,經(jīng)半年的旅程到達后,才知得罪過的尹侍郎這時已晉升為吏部尚書,有心為朝廷效力的陳白沙只好稱病,并寫疏請求皇帝批準他返鄉(xiāng)侍奉老母。憲宗皇帝知陳白沙學問很好且重孝義,就批準了,并封贈他一個“翰林院檢討”的官銜。此后,陳白沙就一直居住在白沙村,再也沒有去過京城。他繼續(xù)致力于研究學問和興教育才之業(yè),直到1500年病逝于故土。

      陳白沙的成就、思想與影響

      白沙祠的主體建筑排列在一條縱軸線上,共四進深,穿過立有陳白沙銅像的廣場,由祠門邁入后依次為:春陽堂、貞節(jié)堂、崇正堂、碧玉樓,前后之間各建筑以左右對稱的廡廊相連接。在有關領導和工作人員的熱情導引和講解下,我們一行人滿懷景仰之情緩步踱進這座享譽嶺南的廟宇式建筑,這座江門人引以為傲的文化“圣殿”。

      春陽堂以陳白沙生前讀書和講學的居所命名,門上的匾額書有“圣代真儒”4字。堂寬逾15米,深7米余,建筑面積為112平米余。屋梁上刻有人物、花果、龍鳳等多種圖案。整個檐廊結(jié)構(gòu)嚴謹,布局和諧,裝飾精細,風格莊重。貞節(jié)堂建筑面積為128平米余,是祭祀陳白沙父母之地,以紀念陳白沙母親的貞節(jié)而命名,“貞節(jié)堂”三字木匾系陳白沙的老師吳與弼所書。崇正堂是祭祀陳白沙所在,堂內(nèi)有木刻對聯(lián):“道傳孔孟三千載,學紹程朱第一支”,是明萬歷2年(1574年1朝廷的賜聯(lián)。堂內(nèi)設有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的神龕,龕內(nèi)有陳白沙泥塑坐像,坐像高1.5米。堂的正門懸掛“崇正堂”匾額,系何維柏所書。碧玉樓原為陳白沙故居,三字牌匾據(jù)傳為陳白沙得意門生湛若水所書,樓高2層,占地面積175平米余,建筑面積351平米余。樓的結(jié)構(gòu)除2樓的金柱柱礎保留明代的特征外,其余為清代維修后的建筑裝修。徜徉祠間,多處均可見保存至今的陳白沙手書的木刻、碑刻,以及其他與白沙祠有關的碑刻。

      從白沙祠出來,我們的思緒仍久久系繞于這位明儒大哲的事跡和成就。作為教育家,他為國家培養(yǎng)了不少棟梁之才,如先后擔任過禮部、吏部、兵部尚書的湛若水,戶部主事張詡,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太師梁儲,工部尚書林俊等等。陳白沙一生教授學子數(shù)千人,有據(jù)可查且留下了名字的弟子有170人,其中省內(nèi)154人,省外16人。

      作為明代著名詩人,陳白沙創(chuàng)作了逾萬首詩歌,經(jīng)《陳獻章集》收錄、保存下來的約有2000多首。其詩富有大自然的生命氣息,重在抒發(fā)詩人與自然萬物相與融融的情懷,可謂與其哲學思想交互呼應。他的詩也有一些反映民生疾苦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品,以及表達生活哲理的詩等等,但其創(chuàng)作的主體還在“鳶飛魚躍”之類,還在接續(xù)陶淵明等人的淡泊、悠然的田園情懷。明代文學成就總體上以古典小說著稱,但明代文人卻也是普遍以寫詩為榮且詩歌創(chuàng)作成果可觀。陳白沙在明代亦屬很有成就的重要詩人。

      陳白沙的書法獨辟蹊徑、自成一體,其成就也使得他昂然躋身于明代杰出書法家之列。其楷書以學歐陽詢?yōu)楦荆至晳阉氐牟輹?,并借鑒以米芾、蘇軾的風范,融會貫通之后形成了自己的鮮明風格,且最擅寫草書。他甚至還就地取材,以白沙村附近的一種茅草為原材料制作筆尖,創(chuàng)制出茅龍筆,其以自創(chuàng)茅龍筆所寫書法,更是別有特色,被稱為茅龍書法。不但如此,這種茅龍筆還流傳至今,為江門、粵地書法界所推重。

      當然,陳白沙最主要的成就還在于他開創(chuàng)了明儒心學的先河,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這也是他被譽為思想家、哲學家的根本所在。于治學方面,他上承“格物致知”“存天理,滅人欲”的程朱理學。于思想方面,他主張“宗自然”“貴自得”,脈接“心即理”的陸九淵,往下則深刻啟發(fā)和影響了主張“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心學集大成者王明陽(即王守仁),是心學承前啟后的關鍵人物。其生前就被尊為“真儒”、“圣人”、“活孟子”,死后又得以從祀孔廟,賜謚文恭。如此偉岸人物,也難怪他始終是嶺南的驕傲,乃至成為家鄉(xiāng)江門一張光彩照人的文化名片。

      江門市境內(nèi),有關陳白沙的傳說掌故、文化遺存隨處可見。江門市和蓬江區(qū)多年來一直都很重視對陳白沙祠的保護,更重視對白沙文化及陳白沙其人其成就、精神的宣傳和光大。今天的江門,不但有陳白沙祠,還有白沙村、白沙街,還有政府命名的陳白沙中學、陳白沙小學各一所……陳白沙中學還在校內(nèi)開展了以弘揚白沙精神為主要內(nèi)容的教育改革工作,推出了“白沙體育節(jié)”“我心中的白沙先生”演講征文比賽、“陳白沙故事會”,成立了“白沙文學社”“白沙古琴社”“白沙書畫社”,出版了《白沙文學》《白沙風采》期刊,編寫了校內(nèi)教材《白沙書法》,等等。近年,有關政府、部門和單位還積極謀劃、推動,成功舉辦了眾多豐富多彩的活動,如“陳白沙與明代心學學術研討會”“陳白沙杯”青少年書法大賽,等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江門市和蓬江區(qū)還精心打造了“陳白沙文化節(jié)”。陳白沙文化節(jié)自2010年啟動以來,至今已連續(xù)舉辦了六屆,每一屆都有不同的主題,每一屆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據(jù)介紹,經(jīng)過主辦方、承辦方和各有關單位的不斷摸索和實踐,白沙文化節(jié)的活動規(guī)模已是越來越大,其內(nèi)容設置也越來越豐富,因此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參與者。例如2016年的“陳白沙文化節(jié)”就以紀念陳白沙先生誕辰588周年暨創(chuàng)建“詩詞中國”文化品牌系列活動為主體,這次活動由中共江門市蓬江區(qū)委宣傳部主辦,江門市蓬江區(qū)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承辦,除開幕式和采風活動外,還包括建立“詩詞中國”創(chuàng)作基地和“詩詞中國”定點合作單位、傳統(tǒng)詩詞大獎賽、曲藝原創(chuàng)作品展演等內(nèi)容。

      陳白沙作為一位在時間長河中具有很大影響力和在全國范圍具有廣泛知名度的重要人物,無疑已經(jīng)成為江門的一筆寶貴的歷史文化名人資源。相信隨著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chǎn)業(yè)在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中所占地位的不斷提升,隨著廣東省、江門市和蓬江區(qū)等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單位對陳白沙文化的日益重視和不間斷的深入挖掘,陳白沙這位誕生、生活于嶺南蓬江,終其一生也主要思想于蓬江的儒學大師、心學巨匠必將在未來的時空中綻放出更為奪目的光彩。endprint

      猜你喜歡
      江門市白沙
      阿爾博阿多爾
      江門市新會區(qū)大鰲中學作品集
      江門市新會區(qū)大鰲中學作品集
      中白沙淘金記
      江門市創(chuàng)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考核評價結(jié)果公示
      被誤會的白沙漠
      游白沙坡溫泉
      分類討論思想在高中數(shù)學復習中的應用
      大白兔奶糖
      劉翔白沙廣告的煙草味道
      石棉县| 桂阳县| 徐州市| 伊宁县| 肇庆市| 昔阳县| 高青县| 深水埗区| 山东省| 玛曲县| 临汾市| 房山区| 丰台区| 阿勒泰市| 射阳县| 阜宁县| 鄂温| 陆丰市| 鄂托克旗| 大厂| 扬州市| 封丘县| 丰都县| 阿拉善盟| 阳东县| 泸州市| 桐庐县| 佛教| 武乡县| 右玉县| 托克逊县| 玉龙| 樟树市| 西昌市| 秀山| 滨州市| 郧西县| 柞水县| 昌都县| 苏尼特左旗| 九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