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昆
【摘要】特殊教育中的信息技術教學的開展,需要注意一些問題,制定教學目標時一定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差異情況,“因材而定”。在實施教學策略時,要注意從興趣入手,“因材而施”。在采用教學方法時,要小步子、多循環(huán),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采取一些學生易于接受的方法?!娟P鍵詞】特殊教育教學興趣教學策略信息技術是一門對實踐性環(huán)節(jié)要求很高的學科,在操作的過程中既要用到手,同時又要用到腦,是手腦結合訓練的一種好方法。它可以有效地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補償學生身體和心理上的缺陷,因此在培智教育中開展計算機教學是必要的。但是由于特殊學生客觀存在的巨大差異性,特殊教育中的信息技術教學,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那么特殊教育中的計算機教學應注意哪些問題?如何克服困難?本文就以上問題進行探究。一、培智學生信息技術教學目標制定的特殊性特殊學生在學習計算機中客觀存在很多困難。如手指、手腕不靈活,導致基本動作掌握不到位;觀察能力、模仿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比較差,導致其掌握不了較復雜的操作;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情緒波動較大,記憶不準確,記憶保持時間不長等等。針對學生的差異情況,在進行教學時就要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與措施。1.手指、手腕不靈活有活動障礙的學生,他們在精細動作方面的協(xié)調(diào)性比較差。教學目標的制定上偏向于運動能力,特別是精細動作能力,這類學生在操作計算機鼠標時特別困難,可以選用一些小鼠標,提高手的覆蓋面從而提高移動鼠標的靈活性,還可以降低鼠標的靈敏度,降低鼠標雙擊的難度。2.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情緒波動較大的學生,尤其對自閉癥學生而言,教學目標要適當控制認知難度。做到貼近生活,可以提高影音動畫的學習資料的使用比例,鼠標指針可以通過軟件設置為多彩動畫式,盡可能維持學生注意力的持續(xù)性。3.有一定接受能力的學生。教學目標主要是從計算機的基礎技能出發(fā),貼近生活,學以致用,注重目標的“生活化”,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計算機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學習的能力。4.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由于各種障礙程度較高的原因,他們很難掌握基本的操作,只是對感興趣的游戲或畫圖、涂色類游戲亂點一氣,無法進行完整意義上的信息技術教學。對于這類學生,教學目標在于找出他們的興趣點,從興趣點出發(fā)引導他們多接觸計算機,多和計算機玩,在玩中逐步掌握計算機使用的基本操作。二、培智學生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策略(一)從培養(yǎng)學生興趣出發(fā),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愛因斯坦說過:“我認為對于一切情況,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弊屘厥獾膶W生“熱愛”學習,愛上“計算機”,是教師的首要任務,教師要使教學內(nèi)容盡可能的貼近學生的實際,這樣學生才會有興趣,才會愛上“計算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有很多教學策略,這里尤其要指出兩種手段的應用。其一要重視音樂的應用,通過音樂的渲染,可以使學生更好更快的集中注意力。另外還要重視視頻資料的應用。這里的視頻資料不僅包括一些動畫,更需要強調(diào)指出的是學生自己的一些行為視頻。(二)讓教學內(nèi)容貼近生活,突出教學內(nèi)容的“生活化”要把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要讓學生了解計算機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要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運用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而生活化的另一方面則是在學習計算機知識的過程中,要注意給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去學習知識。例如,在用金山畫王學習涂色時,就可以用生活中常見的蘋果、香蕉、梨、太陽、月亮等各種各樣的熟悉的事物作為模板去掌握涂色的方法。(三)注意與其他學科教學內(nèi)容的整合計算機的教學要重視與其他學科的相互融合。要從學生的實際以及不同學科的各自特點出發(fā),在教學中自然而然地滲透,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崩?,在學習鍵盤打字這一單元內(nèi)容時,學生可以運用生活語文中的課文、古詩、詩歌等,每一次的輸入,學生都會對輸入字詞的進行一次學習和鞏固。通過錄入練習,學生邊讀邊看,還可以有效地回顧課文內(nèi)容。(四)重視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在課堂上,教師要采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比如,在學習計算機雙擊的過程中,我設計了一個送顏色寶寶回家的游戲。游戲共有三關,紅色關卡,藍色關卡和黃色關卡,在不同的關卡,都有不同形式的問題、指引以及獎勵,在正確完成相應的練習后顏色寶寶就會回家,接著計算機會出示一些圖片或播放一些音樂以示鼓勵。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生就會自然而然的獲得成長。(五)根據(jù)特殊學生的特點,重視運用個別化教學特殊學生個體之間在學習上的巨大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突出個別化教學,對自閉癥或情緒有問題的學生而言,個別化教學更是尤為重要,每節(jié)課都要對這些學生進行課前學習評估,建立個別化的教學目標,并且要將任務根據(jù)每一個學生的評估情況進行分解,使任務能夠貼近他們的實際,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喜悅。三、培智學生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黑格爾說過:“方法是一種不可抗拒的至高無上的力量”。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徑,教學方法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特殊學生尤其重要,只有適當?shù)慕虒W方法才可能實現(xiàn)教學的目的和任務。(一)“小步子,多循環(huán)”法由于學生的注意力維持時間很短,并且記憶保持時間不長。他們學習一個操作,即使是很簡單的一個動作,他們學起來也很困難。為此,教師在進行任務設置時,可以將任務模塊分解成若干個小任務模塊,每次只講解一個小任務,講解后學生馬上動手練習,每當完成一個小任務模塊,都要進行鼓勵。每當完成2-3個小任務后,進行一次循環(huán)鞏固,提高學生的記憶保持時間。(二)小游戲教學法玩是孩子的天性。對特殊孩子而言,游戲更有著莫大的吸引力。因此在教學中有目的、有節(jié)制的引入益智類小游戲是必要的。例如,在學習完鼠標的單擊這一操作后,進入“循環(huán)”鞏固環(huán)節(jié)時,我引入了喜羊羊小游戲,簡單介紹規(guī)則后,學生就會興趣盎然地進入游戲環(huán)節(jié),通過不斷重復鼠標的單擊完成小游戲,得到獎勵,在玩中學,在學中樂。(三)分組合作教學法由于不同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情況差別很大,因此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組,可以是一對一的小組,也可以是一對二、一對多的小組,這種差異化的分組對鞏固知識十分有效,小組內(nèi)可以由小組長充當“小老師”的角色,去指導幫助其他同學,組間可以讓各個“小老師”彼此交流,使他們在原有基礎上再上臺階。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愛心,才能逐漸探索出培智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策略,才能有效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這樣才能為他們接觸信息社會,以及自身的康復打下良好的基礎。參考文獻:[1]李娜,何非.在教學中培養(yǎng)弱智兒童的成就動機[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03,(10).[2]李超,趙曉元.信息技術在特殊教育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08):176.[3]張立新.兩種世界兩個課堂——信息社會中的教育[J].中國電化教育,2009,(06).[4]南國農(nóng).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幾個理論和實際問題(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2,(11).[5]葉瀾.“生命·實踐”教育學派——在回歸與突破中生成[J].教育學報,2013,(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