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TOPIK考試改革的實施,在對韓國語學習者聽力水平的要求不斷提高的同時,也對廣大韓國語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制定系統(tǒng)的韓國語聽力教學標準、建設韓國語聽力能力評價體系更是勢在必行。本文在對外語能力評價基本理論進行研究的基礎之上,總結TOPIK考試聽力領域評價目的、素材,將TOPIK考試聽力領域的評價手法概括為圖片選擇、答語選擇、后續(xù)行為選擇、細節(jié)內容理解、中心思想掌握、邏輯推斷、話者態(tài)度掌握等七種形式,力圖尋求更為實用、有效的聽力能力評價方法。
關鍵詞:TOPIK;聽力能力;評價
一、 評價的作用及類型
提到評價人們往往首先想到考試,但評價并不完全等同于考試。評價,通常是指對一件事或人物進行判斷、分析后的結論。具體來說,評價指的是在給定領域檢測個人所具有的能力、知識和水平,并進行價值判斷的行為。在教學中,評價是判斷教學活動或教學對象取得了怎樣的成果并評定其程度的行為。
評價所發(fā)揮的作用因評價的目的而異,主要可分為教學功能、管理功能、動機誘發(fā)功能以及診斷功能等。
1. 教學功能
好的評價會起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評價作為教學的一個部分發(fā)揮功能,學生為了得到良好的評價而更加努力地學習,并且通過評價這一過程熟知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提高學習效果。
2. 管理功能
通過評價,可以提供給教師和學生一些反饋,起到有效進行教學或學習管理的作用。通過評價,可以適時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在個別學生或整個班級的問題,并采取必要措施,起到促進教學的作用。
3. 動機誘發(fā)功能
好的評價可以起到刺激教師和學生、激發(fā)學習動機的作用。通過評價,教師和學生會得到成就感,并且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激勵自己在教學或學習中更加努力。
4. 診斷功能
通過評價,可以診斷教師和學生,特別是個別成績較落后的學生的問題所在,使教師和學生將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這些問題上,有效促進問題的解決。
評價根據(jù)評價的作用和目的不同可以劃分為多種形態(tài)和步驟。外語能力的評價亦是如此,可劃分為多種形態(tài)。如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教學目標達成度評價、熟練度評價等。
(1) 診斷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是指為了良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的而檢測學生的知識背景、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的行為。在新一階段的教學活動開始之前,通過診斷性評價判斷學生的個人特性、過去的學習程度、準備程度、興趣、動機,可以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具體來說,通常在新學期、新課程開始之際,教師通過這種診斷性評價鑒定學生的外語綜合水平、在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上有哪些缺點、學習落后的原因。診斷性評價通常不將成績進行分數(shù)化或等級化,主要通過綜合鑒定的形式找到學生的優(yōu)缺點。
(2) 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的目的在于在教學過程中隨時監(jiān)測學生的學習程度,以便于制定教學或學習計劃。即在教學中通過形成性評價可以隨時確認、檢測學生的學習程度,給學生提供反饋并改善教學過程和方法。這種評價主要在小單元的教學任務結束后通過各種題型的問題測試來進行,例如在一堂課開始前通過簡單的聽寫、對話、猜謎等形式檢測上一課學習的內容便屬于形成性評價。
(3) 總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是在教學活動結束后判斷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評價方法。通過總結性評價可以掌握學生對于課程開始之初所制定的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評價結果可用于辨別學生的學業(yè)成就水平,劃分等級并給予分數(shù)。總結性評價通常被用于在一定的學習階段結束后,如在學期末或學年末判斷學生的學業(yè)成就。
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以及總結性評價均是按照評價的職能以及評價的時期來進行劃分的評價類型。除此之外根據(jù)評價的目標,還可以劃分出教學目標達成度評價和熟練度評價等類型。
教學目標達成度評價通常指的是在一定教學階段結束后,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即既定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檢測的評價。例如:將每課時要求實現(xiàn)的若干小的教學目標捆綁在一起進行評價,回顧并檢測一定時期內的學習情況。月考、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均可劃分為這一類評價,并常常以總結性評價的形式來完成。
熟練度評價是檢測學生整體語言水平的一種評價類型。這種評價并不是拘泥于具體的課程或教科書,而是對學生所擁有的語言能力進行綜合性的評價。例如,學生是否具有實現(xiàn)特定目標的充分的語言組織能力,語言能力是否達到預定的某個標準等。由于熟練度評價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語言使用能力,因此在評價過程中常采用提供實際語境或近似實際的語境,考查學生是否能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是否達到既定目標,達到哪種程度的方式。韓國語能力等級考試(TOPIK)便屬于這種熟練度評價。
二、 韓國語聽力能力評價方法及應用
聽力能力不是一種單一性的能力,而是由多種下位能力構成的綜合性能力。因此,對于聽力能力的評價并不是單獨評價每一種能力,而是將各組成要素綜合在一起從而進行的復合評價。
韓國語聽力能力評價大體上可以劃分為針對韓國語語音,包括音的強弱、抑揚、音變等方面的“聽取能力”評價,還有針對所聽內容的意義掌握、信息理解、目的理解等方面的“聽解能力”評價這兩種類型。其中“聽解能力”評價在聽力能力評價中占據(jù)更為重要的位置。
在韓國語能力等級考試(TOPIK)中“聽解能力”評價又可分為事實理解、推論理解以及評價理解這三種形態(tài)。事實理解在聽力考試中主要表現(xiàn)為考查是否正確理解所聽內容的題型;推論理解較事實理解更進一步,主要為考查以事實理解為基礎并進行內容推論的題型;評價理解主要是判斷所聽內容的妥當性、正確性、話者態(tài)度以及對話氛圍的題型。鑒于韓國語能力考試被公認為韓國語綜合能力評價的重要標準,本文針對韓國語聽力能力評價的研究主要基于韓國語能力等級考試聽力部分。endprint
由韓國教育部、韓國國立國際教育院主辦的韓國語能力等級考試(TOPIK)在2014年改版后,聽力評價領域所占比重大大增加,其中TOPIKⅠ聽力題量增至30題,考試時長增至40分鐘,TOPIKⅡ聽力題量增至50題,考試時長增至60分鐘。筆者主要通過整理、分析TOPIKⅡ考試中聽力領域題目,對韓國語聽力能力評價目的、主題及方法進行了研究。
1. 聽力能力評價的目的和要求
從對TOPIKⅡ考試聽力領域題目進行的分析來看,通過聽力考試,主要考查學生對于日常對話的聽力水平以及較為熟悉的社會素材的聽力水平。通過測試判斷學生對于日常聽力環(huán)境下的內容理解力、一定程度上的復雜對話的內容理解力、對于含蓄意義的理解力以及注意力集中能力。
2. 聽力能力評價所選素材
從對近三年TOPIKⅡ考試聽力領域的素材選擇進行的分析來看,中級聽力考試主要涉及以下內容:
家庭生活(飲食、家居、搬家、招待、拜訪、戀愛、結婚……);
健康(運動、健康管理……);
教育(學校生活、朋友關系、同事關系、前后輩關系、留學、教育制度……);
生活方式(購物、聚會、致謝、道歉、交通、韓國生活、外貌、服裝、天氣、季節(jié)、性格、社會服務、儲蓄、投資、文化差異、社會制度……);
興趣愛好(旅行、住宿、休息日、假期、興趣、休閑方式、文化生活……);
工作職業(yè)(職場生活、職業(yè)、前途、就業(yè)、面試、同事間矛盾、業(yè)務……);
藝術(演出、鑒賞、電影、美術、音樂、傳統(tǒng)文化……);
生活科學(科技、未來社會、生活科學……)。
高級聽力考試主要涉及以下內容:
教育制度;
生活方式(社會服務、文化差異、社會制度…);
工作職業(yè)(職場生活、職業(yè)、前途、就業(yè)、面試、同事間矛盾、業(yè)務…);
藝術(演出、鑒賞、電影、美術、音樂、傳統(tǒng)文化…);
時事問題(事件、事故、災害、環(huán)境問題、公共事件…);
生活科學(科技、未來社會、生活科學…)。
專業(yè)領域(語言、歷史、輿論、經營與經濟、宗教、心理、建筑、社會、政治、文化、科學、兩性、哲學…)。
對比中級和高級領域聽力素材,可以發(fā)現(xiàn)中級領域更多選擇與日常生活相關的非專業(yè)性素材,而高級領域更多選擇社會性、專業(yè)性較強的素材。
3. 聽力能力評價的類型與方法
(1) 根據(jù)所聽內容選擇正確的圖片
這種題型主要評價對于所聽內容涉及狀況的理解能力。形式一般為在聽對話或獨白之后,選擇能夠恰當表達所聽內容意義的圖片或圖表。聽力內容主要為位置、場所、事件、人物描寫、活動等。通過圖表題還可以評價學生對于圖表題目掌握、圖表變化趨勢的掌握能力。
(2) 根據(jù)所聽內容選擇答語
這種題型屬于完成對話的評價類型。通常體現(xiàn)為為句子中出現(xiàn)的問題、拜托、提議、道歉等表達選擇恰當?shù)拇鹫Z,或是推測下一說話人的反應。這種題型不僅要求考生單純理解對話的意義,更要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理解整個對話,從而評價考生的綜合溝通能力。
(3) 根據(jù)所聽內容選擇后續(xù)行為
這種題型主要通過傾聽對話、理解對話,從推測對話中人接下來可能會采取的行為。這種評價方法屬于推論理解類型,主要出現(xiàn)在高級階段的聽力考試中,通過對對話整體內容的把握推測后續(xù)行為。
(4) 細節(jié)內容理解
這種題型主要通過傾聽對話或獨白,評價考生對于所聽內容的整體或部分理解程度。聽力內容主要取材自私人性質的對話、授課、演講、新聞、采訪等。
(5) 中心思想掌握
這種題型作為尋找對話或獨白內容的中心思想的評價類型,通常要求考生找出對話中某一方的觀點或是對獨白內容的反駁、擁護、警告以及說明等內容。
(6) 事件發(fā)展邏輯推斷
這種題型也屬于推論理解型評價,形式一般為要求考生選擇所聽對話之前可能發(fā)生過的對話內容。
(7) 話者態(tài)度掌握
這種題型屬于評價理解,要求考生通過一段對話內容對于說話人的心情、態(tài)度等內容進行掌握并予以評價。對話內容主要采用反對、擁護、批判、提出問題等主題。
三、 小結
我國國內目前對于英語等語種的能力評價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際應用上都較為成熟,而韓國語等小語種的評價體系建設尚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而韓國在以外國人為對象的韓國語能力評價體系的建設方面已經開發(fā)出較為系統(tǒng)的對外韓國語教學標準,包括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以及學習者的綜合水平,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可借鑒的寶貴經驗。因此,開展與韓國各高校與研究機構的合作,共同構建并應用符合更具可操作性和實踐價值的韓國語能力評價體系,對于促進因材施教和學生能力培養(yǎng),為韓國語能力水平評價的理論研究和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yǎng)都會有很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韓)許容.作為外語的韓國語教育學概論[M].博爾精出版社.2015.09.
[2](韓)韓國語能力考試研究會.一次通過TOPIKⅠ[M].時代考試企劃社,2015.01.
[3](韓)韓國語能力考試研究會.一次通過TOPIKⅡ[M].時代考試企劃社,2015.01.
作者簡介:
崔文婷,陜西省渭南市渭南師范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