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春波
1水稻倒伏的類型
主要有二種類型。
1.1根倒:由于水稻植株常期處于深水中,根系發(fā)育不良,發(fā)根較少,扎根淺而不穩(wěn),根部支持力差,稍受風雨侵襲,就易發(fā)生平地倒伏。
1.2莖倒:由于莖稈基部細胞纖維素含量少,細胞壁變薄,組織結構松軟,莖稈不壯,負擔不起上部的重量,從而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倒伏。
2水稻倒伏的原因
主要有八種原因。
2.1耕層淺:耕層淺,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層,支持力差易倒伏。
2.2插植過密:插秧過密,田間郁蔽,生育后期群體通風透光條件不好,光照不足,莖稈生長細弱,基部節(jié)間拉長,組織疏松容易倒伏。
2.3施肥不當:片面重施氮肥、氮肥施的過多、過晚,分蘗期生育過旺,無效分蘗增多,孕穗期葉面積過大、封行過早,造成群體通風透光條件差,光合作用受阻,基部莖稈細弱,支持力小,拔節(jié)抽穗后莖部節(jié)問徒長,致使莖稈細胞壁硅質化程度差容易倒伏。
2.4長期淹水深灌:導致水稻根系生長不良,不能吸收深層土壤中營養(yǎng),不能健壯生長,易發(fā)生倒伏。
2.5品種不抗倒:品種是水稻發(fā)生倒伏的重要原因,不同水稻品種抗倒伏能力不同,矮桿、節(jié)間短,莖桿粗壯,葉片直立,劍葉短以及根系發(fā)達的品種不易倒伏,反之,易倒品種。種植抗倒品種是防止水稻倒伏的關鍵。
2.6秧苗素質差:育秧不規(guī)范,造成秧苗細弱,插后緩苗慢,分蘗少,水稻生長弱,易倒伏。
2.7病蟲防治不當:水稻發(fā)生紋枯病、細菌性基腐病,造成水稻生長細弱而倒伏,受到二化螟等蟲害的危害,也易導致稻株倒伏。
2.8自然災害:每年8—9月份,水稻灌漿期,常風雨相伴,也正是水稻抗倒伏能力最弱時期,風雨稍大,災害將不可避免。
3水稻倒伏的預防措
3.1品種選擇:選擇株高矮、株型緊湊、莖稈粗壯、葉片上挺的高產(chǎn)優(yōu)質水稻品種,增強抗倒伏能力。
3.2培育壯秧:育苗要標準化,嚴格按壯秧標準進行苗床管理,稀播育壯苗,實現(xiàn)壯個體健群體目標,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3.3合理稀植:合理稀植,構建合理的群體結構,保證地下有健壯的根系和地上葉片光合作用面積,即利于通風透光,莖葉組織健壯,增強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也可增強莖稈的抗倒能力。
3.4合理施肥:有機與無機相結合,控氮增磷鉀原則,合理搭配氮、磷、鉀,前氮后移,同時要重視“秸稈炭化還田”等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的技術,積極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噴施液體硅肥、噸田寶,可有效預防水稻發(fā)生倒伏。
3.5水份管理:“淺水插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蘗,適時曬田,有水孕穗,干濕到黃熟”。特別是曬田,整個生育期曬田4次,根據(jù)水稻的田間長像,分蘗后期露田2~3天,分蘗末期重曬,降低無效分蘗,提高成穗率,抽穗前5天和齊穗期輕曬,促進根系下扎,以防倒伏。
3.6病蟲害防治:綜合防治病蟲害,播前種子包衣,用藥劑浸種,減少苗期病害的發(fā)生。推廣寬窄行合理密植、淺水灌溉、增施磷鉀肥、適時烤田等技術措施,增強水稻的抗病力,減少病蟲害發(fā)生。加強病蟲害監(jiān)測,做到及時、對癥、高效的統(tǒng)防統(tǒng)治。
4倒伏水稻的補救措施
4.1排水:發(fā)生倒伏的田塊,要立即排干田間積水,以后田間也要保持偏干灌溉為主。只有當田間過干缺水的情況下,才可以灌跑馬水,灌后也要立即放干,確保透氣爽水,避免病蟲害發(fā)生,并最大限度利用好上層稻穗。
4.2不提倡扎稻把:乳熟期發(fā)生倒伏的,扎把后挽回損害的效果不明顯,不提倡扶稻把,以免折斷根莖,造成二次傷害。如果是根倒伏引起,而且灌漿程度在20%以下的田塊,扶把后應采取小把扶持的方法,必須防止斷根斷莖。
蠟熟期,倒伏后穗子不能抬起的水稻,扎把有利于防止稻粒發(fā)芽和霉爛。
黃熟期,倒伏后,如果早熟品種灌漿達到95%,雨水不斷、排水困難的,可以提前收割,這樣不僅莖稈中已積累的養(yǎng)分輸送到籽粒,雖然出米率不高,損失5%左右,但也可在8月節(jié)前提前上市,米價好,降低災害。
4.3預防病蟲害:及時監(jiān)測和預防病蟲害,重點防治紋枯病、二化螟和稻瘟病。防治紋枯病,選用愛苗、紋曲寧、甲基托布津等農(nóng)藥。愛苗能防治多種病害,而且對水稻生長和后期灌漿結實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在受災田塊使用效果更佳。發(fā)生二化螟,使用銳勁特等內(nèi)吸性藥劑。
4.4噴施葉面肥:倒伏水稻的根莖受到傷害,吸肥吸水能力明顯下降,為此,要結合病蟲防治噴施葉面肥,以增加葉片的功能期,同時,提高葉面供肥能力,延長灌漿時間,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最大限度的增加糧食產(chǎn)量和經(jīng)濟效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