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jié)】
農歷七月初七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七夕節(jié),又名乞巧節(jié)、巧節(jié)、女兒節(jié)、少女節(jié)、洗頭節(jié)等。七夕節(jié)的起源,來自牛郎與織女在銀河鵲橋相會的神話故事。在民間,姑娘們都要精心地梳洗打扮,穿上美麗的絲綢裙裳,用胭脂水粉、眉筆細心地裝扮,再用木槿葉汁水或百花水洗頭發(fā),鳳仙花汁染紅指甲……梳妝打扮一番,高高興興地出門去乞巧,同時也期待著邂逅美麗的愛情。
伏天人們胃口普遍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都會瘦一些。所以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稱體重。
等秋風一起,胃口打開,便要開始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但“貼秋膘”也要適可而止,切莫盲目跟風。
立秋以后,人體氣血開始逐漸內收,表現(xiàn)為呼吸、心跳逐漸慢一些,新陳代謝開始減緩,要早臥早起,多做深呼吸,放平心態(tài),趕走憂郁。
欲養(yǎng)其脾,先調五味,不可太飽,又不可太饑?!督洝吩唬簯n思抑郁則傷脾。此臟喜燥惡濕,喜溫惡寒。凡起居動作、一切不潔之食及焦慮困苦之事,皆不可犯,則脾氣養(yǎng)矣。
——清·陳當務《證治要義》
點評:飲食養(yǎng)生是一個自我逐漸學習與體悟的過程,其中的道理由內而發(fā)。什么時候多吃?什么時候少吃?這無需列在日程表里時時提醒,而應讓身體進入一種良性的修煉與調整,融入日常生活點滴中。當身體獲得細微的成就時,內心得到的必將是百倍的滿足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