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上古詞語在晉南方言中的遺存
      ——以《爾雅》與《方言》為例

      2018-01-30 02:43:55孫改霞
      關(guān)鍵詞:音讀擬音河津

      孫改霞

      (山西師范大學(xué)現(xiàn)代文理學(xué)院,山西 臨汾 041000)

      晉南指山西省西南部,包括現(xiàn)在臨汾市與運(yùn)城市。此地歷史悠久,堯舜禹時(shí)期均在此建都;此外,春秋時(shí)期晉國的都城雖幾經(jīng)遷都,也基本上都在今臨汾市所轄的附近縣市;再加上晉南西可到西都鎬京、東可到東都洛邑,且與兩地相距不遠(yuǎn),是山西重要的交通樞紐。綜合三方面的因素,可知晉南地區(qū)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在上古時(shí)期也是北方重要的政治中心與文化中心,同時(shí)也是交通樞紐。因而,此地的語言也會隨著經(jīng)濟(jì)與文化政治的蓬勃發(fā)展而得到流通與強(qiáng)化,因此上古的語音、語詞從理論上說在晉南地區(qū)應(yīng)該有所遺留。梳理晉南地區(qū)所遺存的上古音、上古詞,以考察古音、古詞與當(dāng)今語音、語詞之間的源流關(guān)系也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爾雅》與《方言》作為上古漢語詞匯的匯集者,其中有部分古語詞在今天晉南河津方言中尚有遺存,這些遺存,有少部分還完全保留古音,而大部分則是音轉(zhuǎn)之后在當(dāng)?shù)胤窖灾械靡赃z存。以下是《爾雅》與《方言》中27個(gè)特殊詞在晉南河津方言中的遺存及音轉(zhuǎn)情況。(說明:1.文中源自《爾雅》的材料以及部分生僻詞的注音均摘抄于徐朝華《爾雅今注》;文中源自《方言》的材料均摘抄于周祖謨《方言校箋》。2.文中的上古擬音根據(jù)王力先生的《上古聲母及常用字歸類表》、《上古韻部及常用字歸類表》及其擬音而定;若常用字中未收錄某字,其上古擬音則根據(jù)其聲符的歸類而定。3.文中所出現(xiàn)的河津方言讀音若與普通話的讀音有差異,則標(biāo)注該詞的河津方言讀音,而所標(biāo)注的讀音以史秀菊的《河津方言》中的聲韻調(diào)為準(zhǔn),其中聲調(diào)有四個(gè):陰平31、陽平324、上聲53、去聲44。)

      (一)戾:晉南河津方音讀[li324](與“戾”普通話讀音基本同),表“到、來”義。

      迄、臻、極、到、赴、來、吊、艐、格、戾、懷、摧、詹,至也。(《爾雅今注·釋詁》第一1.5條)

      上述兩則材料說明表示“到來”之義在上古也呼為“戾”,該字在上古音系中隸屬于”來母[l]、質(zhì)部[et]”,其上古擬音為[let],此音音轉(zhuǎn)后遺存于今天晉南河津方言中,當(dāng)?shù)厝撕簟眮怼盀椤膘澹踠i324]”。如:“我來了”,在當(dāng)?shù)胤窖灾泻魹椤拔异逖健!?/p>

      (三)融:晉南河津方音讀[v??324],表“又細(xì)又長”義。

      永、羕、引、延、融、駿,長也。(《爾雅今注·釋詁》第一1.36條)

      修、駿、融、繹、尋、延、長也。陳楚之間曰修,海岱大野之間曰尋。宋衛(wèi)荊呉之間曰融。自關(guān)而西秦晉梁益之間凡物長謂之尋,周官之法,度廣為尋,幅廣為充,延,永長也。凡施于年者謂之延,施于眾長謂之永。(《方言校箋》第一1.19條)

      上述材料說明表示“長”之義在上古也呼為“融”,該字在上古音系中隸屬于“余母(喻四)[?]、冬部[u?]”,其上古擬音為[?u?]。此音音轉(zhuǎn)后遺存于今天晉南河津方言中,當(dāng)?shù)厝撕簟伴L”為“融[v??324]”,多與“細(xì)”連用為“細(xì)融”,表示“又瘦又高”之義。如:“你看這孩子長得細(xì)融多高”,即“你看這孩子長得又瘦又高的”之意。

      (四)釗:晉南河津方音讀[t?au31](與“釗”普通話讀音基本同),表“勉勵”義。

      亹亹(wěi)、蠠(mì)沒、孟、敦、勗、釗、茂、劭、勔,勉也。(《爾雅今注·釋詁》第一1.41條)

      此則材料說明表示“勉勵”之義在上古也呼為“釗”。該字在上古音系中當(dāng)隸屬于“端母[t]、宵部[o]”,其上古擬音為[to]。②此音音轉(zhuǎn)后遺存于今天晉南河津方言中,當(dāng)?shù)厝撕簟懊銊睢睘椤搬摚踭?au31]”,但多含貶義,表示“越勸越來勁”。如:“他這個(gè)人釗得很,你不要理他”,即“他這個(gè)人不能勸,越勸越來勁(不勸反而沒事),你不要理睬他”之意。

      晉南方言中“釗”的讀音[t?au31],是其上古讀音[to]音轉(zhuǎn)之后在此地的遺存。就連揚(yáng)雄在《方言》中也說“秦晉曰釗”:

      釗、薄、勉也。秦晉曰釗,或曰薄。故其鄙語曰薄努,猶勉努也。南楚之外曰薄努,自關(guān)而東周鄭之間曰勔釗,齊魯曰勖茲。(《方言校箋》第一1.32條)

      (五)卬:晉南河津方音讀[??53],表“我”義。

      卬、吾、臺、予、朕、身、甫、余、言,我也。(《爾雅今注·釋詁》第一1.43條)

      此則材料說明表示“我”之義在上古也呼為“卬”。該字在上古音系中隸屬于“疑母[?]、陽部[a?]”,其上古擬音為[?a?],此音音轉(zhuǎn)后遺存于今天晉南河津方言中,當(dāng)?shù)厝撕簟拔摇睘椤皡n[??53]”。③如:“卬在看書”,即“我在看書”。

      “卬”由上古音[?a?]到晉南方音[??53]顯然是一音之轉(zhuǎn):聲母相同,韻為陽聲韻與陰聲韻對轉(zhuǎn)。

      (六)樗:晉南河津方音讀[pfhu31],表“椿樹”義。

      栲,山樗。(《爾雅今注·釋木》第十四14.2條)

      此則材料說明表示“椿樹”之義在上古也呼為“樗”。該字在上古音系中隸屬于“匣母[?]、魚部[a]”,其上古擬音為[?a]。④今晉南人呼“椿”為“樗[pfhu31]”。應(yīng)該說晉南方音中椿的讀音“樗[pfhu31]”中的韻母[u]當(dāng)是“樗”古音中的“魚部[a]”音轉(zhuǎn)而來的。

      (七)負(fù):晉南河津方音讀[fu53](與普通話讀音基本同),表“鼠”義。

      蟠 (fán),鼠負(fù)。(《爾雅今注·釋蟲》第十五15.27條)

      此則材料說明上古時(shí)期對“老鼠”的稱呼有“蟠”、“鼠負(fù)”,似乎無甚奇特之處。但是,上古以單音節(jié)為主,此處的“鼠負(fù)”卻是雙音節(jié),尤其是其中的”“負(fù)”,不知何義,既然意義不明,則很有可能“負(fù)”字表“鼠”的另一通行讀音,也就是說“蟠、鼠、負(fù)”三字是“老鼠”的三種不同的說法,三字的讀音在當(dāng)時(shí)應(yīng)該是不同的,因此,此處的“蟠鼠負(fù)”三字當(dāng)斷為:“蟠,鼠、負(fù)”。三字在上古時(shí)期的讀音分別為蟠[ban]:并母[b]元部[an];鼠[?a]:書母[?]魚部[a];負(fù)[b?]:并母[b]之部[?]。讀音確實(shí)不同。今晉南各地均呼“鼠”為“負(fù)”[fu53],而這一方言讀音當(dāng)為古音“負(fù)[b?]”音轉(zhuǎn)后在該地區(qū)的遺存。

      案:晉南方言中很多讀[fu]音的詞語在普通話中多讀[?u]。如:晉南方言中“鼠、黍、水、書、樹、輸、術(shù)、薯、睡、暑”等字均讀[fu],而在普通話中均讀[?u]。尤其是其中的“黍”字與“水”字,兩者在上古音中分屬于“黍:書母[?]魚部[a];水:書母[?]微部[?i]”,就其聲母而言,均為“書母”,因而“黍”字中的“水”很可能為“黍”的聲旁。如此一來,“黍、水”在晉南方言中讀[fu53],也應(yīng)該是其古音音轉(zhuǎn)后在晉南地區(qū)的遺存。

      所以說,河津話中表“老鼠”義的方音[fu53],是“負(fù)”的古音音轉(zhuǎn)后在當(dāng)?shù)氐倪z存。

      (八)豣:晉南河津方音讀[t?ian324](與普通話讀音基本同,但普通話中該字只存于書面語中),表“雄性動物”義。

      麕:牡……絕有力,豣。(《爾雅今注·釋獸》第十八18.3條)

      《詩經(jīng)·七月》“獻(xiàn)豣于公”。

      此則材料說明上古時(shí)期對“雄性動物”稱呼為“牡”、“豣”。“豣”在上古音系中隸屬于“見母[k]、元部[an]”,其擬音為[kan],此音遺存于晉南方言中。河津方言中呼“雄性動物”為[t?ian324](音尖),如:“看這頭尖豬/尖?!保础翱催@頭公豬 /公?!薄?/p>

      (九)苛:晉南河津方音讀[??324]、[k?31],表“罵”義。

      苛,妎(xì)也。(《爾雅今注·釋言》第二2.265條)

      憑、齘、苛,怒也。楚曰憑。小怒曰齘(言噤斷也),陳謂之苛(相苛責(zé)也)。(《方言校箋》第二2.20條)案:括號中的注解為晉郭璞所注。

      上述材料說明表示“責(zé)罵、責(zé)備、呵斥”之義上古曰“苛”,且使用頻率較高,尤其是兩漢時(shí)期,如:

      《史記·酈生列傳》:“酈生聞其將皆握齱,好苛禮自用?!保▽㈩I(lǐng)皆齷齪,苛求瑣碎禮節(jié)且剛愎自用)

      《漢書·王莽傳》(中):“大司空士夜過奉常亭,亭長苛之。”

      《說文·敘》:“苛人受錢。”(責(zé)備他人收受錢財(cái))

      “苛”字在上古音系中隸屬于“溪母[kh]、歌部[ai]”,其上古擬音為[khai]。⑤今晉南河津方言中呼“罵”為[??324](音同“我、鵝”等字的方音,汾南音)、[k?31](音“各”,汾北音)兩音,如:“他鵝我”、“他各我”,都是“他罵我”的意思。

      另外,河津方言中尚有表示“責(zé)打”義的詞語[khai324](音開),如:父親從老師口中得知兒子這段時(shí)間竟然逃學(xué)而自己還蒙在鼓里繼而大怒欲責(zé)打兒子時(shí),往往會說“讓我開外慫去”,即“讓我打那家伙去”??梢?,表“責(zé)打”義的[khai324]音,與“責(zé)罵“義的”苛“的上古音[khai]完全相同,意義也有相通的地方,因此,河津方言中表”責(zé)打“義的[khai324]音,當(dāng)是“苛”的上古音[khai]在當(dāng)?shù)氐倪z存,只是意義已經(jīng)發(fā)生了細(xì)微的變化,由古義“責(zé)備”變?yōu)椤柏?zé)打”了,即有了身體上的懲罰了。

      所以說,河津話中表“責(zé)罵”義的方音[??324]、[k?31],是“苛”的古音音轉(zhuǎn)后在當(dāng)?shù)氐倪z存。

      (十)黨:晉南河津方音讀[ta?324](與普通話讀音基本同),表“知曉、理解”之義。

      黨、曉、哲、知也。楚謂之黨,或曰曉。齊宋之間謂之哲。(《方言校箋》第一1.1條)

      此則材料說明上古時(shí)期關(guān)于“知曉”義可用“黨”來表示?!包h”在上古時(shí)期屬“端母[t]、陽部[a?]”,其擬音為[ta?]。

      此音完全遺存在今晉南河津方言中。當(dāng)?shù)厝嗽诒磉_(dá)“知曉”義時(shí),有時(shí)說“黨[ta?324]”,與“黨”的古音音讀相同,不過此義往往用在反問句中。如:

      A:林肯難道是美國人?

      B:你可黨哩?

      “你可黨哩”是當(dāng)?shù)毓潭ㄓ梅?,往往表示對方知道得太遲了,但不正面肯定對方的猜測,而是用反問的語氣來說明對方的猜測是正確的,所以此句的“你可黨哩”意為“你可知曉啦”?不過此句表達(dá)的意思很是豐富,亦有“你可猜中了(這件事)?”與“(這個(gè)常識)你難道是猜的?”等意思,因此“黨”在當(dāng)?shù)胤窖灾羞€表示“猜測”的含義。如A:林肯是哪國人?B:你黨?!澳泓h”即“你猜”之義。

      (十一)培:晉南河津方音讀[phei44](與普通話讀音基本相同),表“土炕”之義。

      冢,秦晉之間謂之墳,或謂之培,或謂之堬,或謂之采,或謂之埌,或謂之壟。自關(guān)而東謂之丘,小者謂之塿,大者謂之丘,凡葬而無墳謂之墓,所以墓謂之墲。(《方言校箋》第十三13.154條)

      墳,地大也。青幽之間凡土而高且大者謂之墳。(《方言校箋》第一1.24條)

      此則材料說明上古時(shí)期對“土高而且大者”謂之“培”,本指“比較高且大的土堆”,由于“土炕”在一室之內(nèi)也具有“土高且大”的特點(diǎn),因此,也將“土炕”呼為“培”。今晉南河津方言中,依然將“土炕”呼為“培[phei44]”,如:“培上暖和得很”,即“炕上暖和得很”,應(yīng)該說當(dāng)?shù)卮朔揭舻膩碓磻?yīng)源于此?!芭唷痹谏瞎乓粝抵袑儆凇皝K母[b]、之部[?]”,其上古擬音為[b?],到晉南河津方言中則音轉(zhuǎn)為[phei44]。

      (十二)末、彌:晉南河津方音讀[mei324],表“補(bǔ)續(xù)”之義。

      彌,縫也。(《方言校箋》第十三13.118條)

      此則材料說明上古時(shí)期用“末、彌”來表示“接續(xù)、縫合”之義?!皬洝钡纳瞎乓簦好髂福踡]脂部[ei],其上古擬音為[mei];“末”的上古音:明母[m]月部[at],其上古擬音為[ma],兩字古音聲母相同,韻部為旁對轉(zhuǎn)的關(guān)系,因而“彌”、“末”兩字古音相近。⑦

      今晉南河津方言中呼“在衣服等布料上再續(xù)一截布”為[mei324](音梅),如:“娃的褲子短了,梅上一截還能穿一陣子”,即“孩子的褲子短了,若再續(xù)上一截布就還可以再穿一陣子”。

      可以看出,河津話表“續(xù)”義的[mei324]音,是直承“彌”字的古音[mei]而來的,也就是說“彌”字的古音[mei]在河津話中得到完整的遺存;而“末”的古音[ma],其韻部“月部”在與“彌”韻部“脂部”旁對轉(zhuǎn)后也可在河津話中得以遺存。因而,河津話中的表“續(xù)”義的音[mei324]是“彌、末”的上古音在河津話中的遺存或音轉(zhuǎn)后的遺存。

      (十三)飵:晉南河津方音讀[tsa44],表“討要喜食來吃”之義。

      餥、飵、食也。陳楚之內(nèi)相謁而食麥饘謂之餥,楚曰飵。凡陳楚之郊南楚之外相謁而餐,或曰飵,或曰,秦晉之際、河陰之間曰,此秦語也。(《方言校箋》第一1.31條)

      此則材料說明上古時(shí)期用“飵”來表示“拜訪而食麥粥”之意,說明“飵”有“吃”的含義;其上古音為“崇母[d?]、鐸部[ak]”,則上古擬音為[d?ak]。⑧

      此字的音與義在河津方言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遺存。如河津話說“她未婚夫來了,咱們?nèi)ィ踭sa44](音同咋,去聲)她去”,即“她未婚夫來拉,咱們?nèi)ソo她討要喜食吃”之意。

      該字的上古音義在今晉南河津方言中有遺存(上述材料中也說“秦晉或曰”),當(dāng)?shù)厝撕簟叭伺帧睘椋踤a?44](音囊,四聲)。這一方音顯然是直承“”的古音[a?]或[na?]而來的;在河津方言中,此字不單用且多重疊使用,如:這娃的手“席圪囊囊”(這

      (十六)鐫:晉南河津方音讀[?yan44],表示“鉆”之義。

      鐫,琢也。晉趙謂之鐫。(《方言校箋》第二2.27條)

      “鐫”在上古屬于“精母[?]元部[an]”,其擬音為[?an]?!扮潯钡倪@一古音音轉(zhuǎn)后在今晉南河津話中得以保留。河津話呼“鉆、雕琢”等義為[?yan44],跟普通話“鐫”的讀音是一樣的。如:“鐫個(gè)眼”,即“鉆個(gè)洞”。

      河津話中的[?yan44]音顯然是“鐫”的古音音轉(zhuǎn)后在當(dāng)?shù)氐倪z存:“鐫”的聲母“精”母到普通話中分化出[?]與[?]兩個(gè)聲母,而河津話保留了所分化的[?]聲母;方音[?yan44]中的韻母由上古的“元部[an]”演變?yōu)椋踶an],因?yàn)槭艿铰暷福?]的影響,因此需加介音[y]。所以說,河津話中的[?yan44]音是“鐫”的古音[?an]音轉(zhuǎn)后在當(dāng)?shù)氐倪z存。

      (十七)涅:晉南河津方音讀[niε31],表示“腐爛、腐化”之義。

      蔿(wěi)、譌(é)、嘩、涅,化也。燕朝鮮洌水之間曰涅,或曰嘩。雞伏卵而未孚,始化之時(shí),謂之涅。(《方言校箋》第三3.6條)

      此則材料表明上古時(shí)期用“涅”來表示“腐化”義。而“涅”的這一用法在今晉南河津方言中尚遺存。如當(dāng)?shù)厝苏f“這木頭都涅啦”,即“這木頭都腐爛啦”。

      “涅”在上古音系中屬于“泥母[n]、質(zhì)部[et]”,11其擬音為[net],這一古音音轉(zhuǎn)后在河津話中得以遺存。(十八):晉南河津方音讀[s?31],表示“堵塞”義。

      (十九)臺:晉南河津方音讀[thai53],表示“藏東西”之義。

      臺,既失也。宋魯之間曰臺。(《方言校箋》第六6.26條)

      此則材料表明上古時(shí)期用“臺”來表示“丟失”義?!芭_”的這一義在今晉南河津話中有遺存,只是詞義已有所變化。當(dāng)?shù)厝撕簟安亍睘椋踭hai53](音臺)。如:“你把我的書給臺哪兒了”,即“你把我的書給藏哪里了”之意,此處雖然重點(diǎn)表示的是“藏”義,但“藏”就意味著“不見、丟失”之義,所以說,河津話中的[thai53]所表示的“藏”義應(yīng)是“臺”的古義在當(dāng)?shù)剡z存后的變化。

      在音讀方面,“臺”字在上古音系中屬于“透母[th]、之部[?]”,其擬音為[th?]。這一古音音轉(zhuǎn)后在河津話中得以遺存。

      (二十)讓:晉南河津方音讀[?a?53],表示“長輩責(zé)罵晚輩”之義。

      譙、讙,讓也。齊楚宋衛(wèi)荊陳之間曰譙,自關(guān)而西秦晉之間凡言相責(zé)譲曰譙讓,北燕曰讙。(《方言校箋》第七7.7條)

      此則材料說明上古時(shí)期用“讓”表示“用言語相互責(zé)備”。這一意義在今晉南河津話中得以保留,當(dāng)?shù)厝撕簟伴L輩批評、責(zé)罵晚輩”為“讓”,如“我爸爸今天讓我了”,即“我爸爸今天批評我、罵我了”。

      在音讀方面,“讓”字在上古音系中屬于“日母[?]、陽部[a?]”,其擬音為[?a?]。而“讓”字在河津話中的讀音[?a?53],是“讓”的古音[?a?]在河津話中音轉(zhuǎn)后的遺存。

      (二十一)倯:晉南河津方音讀[su??324],表示“人比較壞”之義。

      在音讀方面,“倯”在上古音系中屬于“心母[s]、

      膊、曬、晞,曝也。東齊及秦之西鄙言相曝僇為膊。燕之外郊朝鮮洌水之間,凡曝肉,發(fā)人之私,披牛羊之五藏,謂之膊。曝五谷之類,秦晉之間謂之曬,東齊北燕海岱之郊謂之晞。(《方言校箋》第七7.15條)

      此則材料說明在上古時(shí)期用“膊”來表示“曬或曬肉”之義。“膊”的這一意義在今晉南河津方言中得以遺存。當(dāng)?shù)厝撕簟皶窕蛴没饘⑹澄?、衣物等烤干”為[p?31],如“把饅頭膊到爐子上”,即“把饅頭放在爐子上烤干”;再如“把手套膊到鍋蓋上”,即“把(濕)手套放在鍋蓋上烘干”之義。

      在音讀方面,“膊”在上古音系中屬于“幫母[p]、魚部[a]”,其擬音為[pa]。14“膊”古音[pa]音轉(zhuǎn)后可變成河津方音中的[p?31]。

      (二十四)粃:晉南河津方音讀[piε31],詈詞,表示“不聰明、窩囊”之義。

      此則材料說明上古時(shí)期用“粃”來表示“不知”即“不聰明”之義。這一意義在今晉南河津方言中得以保留。當(dāng)?shù)厝诵稳菀粋€(gè)人不聰明時(shí)常說[piε31](音鱉),如“你怎么這么鱉呢”,即“你怎么這么傻呢”;“鱉得太太里”,即“傻得很、窩囊得很”。

      在音讀方面,“粃”在上古音系中屬于“幫母[p]、東部[??]”,其擬音為[s??]。13不難發(fā)現(xiàn),河津話中表“人壞”之義的[su??324]音,是由“倯”的古音[s??]音轉(zhuǎn)而來的。

      (二十二)膊:晉南河津方音讀[p?31],表示“曬或用火將食物、衣物等烤干”之義。脂部[ei]”,其擬音為[pei]。16

      河津方音中的[piε31]是由“粃”的古音[pei]音轉(zhuǎn)而來的。

      (二十五)寫:晉南河津方音讀[?iε53],表示“思念”之義。

      嘳、無寫,憐也。沅澧之原凡言相憐哀謂之嘳,或謂之無寫,江濱謂之思。皆相見歡喜有得亡之意也。九疑湘潭之間謂之人兮。(《方言校箋》第十10.7條)

      上述材料表明上古時(shí)期用“嘳、無寫”等表示“哀憐”之義,而若“哀憐”,必會想念、思念,所以“寫”引申出“思念”之義,這一意義在今晉南河津方言中有保留。當(dāng)?shù)厝撕簟跋肽睢睘椤皩懀?iε53]”,如:“我寫我媽媽了”,即“我想(念)我媽媽了”。

      王力先生“上古常用字歸類表”只在聲母歸類表中收“寫”字,歸入“心母[s]”,只能看出方音“寫[?iε53]”的聲母與“心母”的淵源關(guān)系,而韻母卻無從分析。但從意義上可以看出河津方言中表示“思念”義的[?iε53]音,當(dāng)源于“無寫”之“寫”。

      (二十六)軋:晉南河津方音讀[ia44],表示“艱難地咽下食物”之義。

      此則材料說明上古時(shí)期用“軋”表示“吃”,而且是“艱難地咽下”之義,因?yàn)椤皻o”本有“堵塞”之義,引申為“吞咽困難”,所以郭璞注“軋”為“鞅軋不利也”、注“歰”為“語歰難也”。[2](P64)顯然,晉南河津方言中表“艱難地咽下食物”之義的[?ia44]音,源自上古表示“吃”義的“軋”。

      在音讀方面,“軋”在上古音系中屬于“影母[?]、月部[at]”,其擬音為[?at],這一古音在音轉(zhuǎn)后變?yōu)楹咏蚍揭簦踚a44]。

      (二十七)饦:晉南河津方音讀[thu?44],表示“餅”之義。

      餅謂之饦,或謂之餦餛。(《方言校箋》第十三13.149條)

      上古時(shí)期呼“餅”為“饦”。至今,晉南河津方言呼“油餅”為“油拖”。

      “饦”在上古音系中屬于“透母[th]、鐸部[ak]”,其擬音為[thak]。17這一古音音轉(zhuǎn)后在河津方言中得以遺存:首先,聲母古今一致,均讀[th];其次,古韻部入聲韻[ak]可旁對轉(zhuǎn)為[a],然后[a]再旁轉(zhuǎn)為[?],再加上介音[u],就形成了河津方音“[thu?44]”。

      結(jié)語:根據(jù)上述27條特殊詞條的分析可以看出,今晉南方言中保留了不少上古的詞語,有些音讀古今未變,有些音讀是音轉(zhuǎn)之后在當(dāng)?shù)氐倪z存,我們可以立足當(dāng)今晉南方言,來反觀上古詞語的語音情況,以及上古語音到今日語音的演變規(guī)律。

      注釋:

      ①王力先生上古常用字聲母及韻部歸類表中均不收該字,但其聲符“合”隸屬于“匣母[?]、緝部[?p]”,因而將該字暫歸于“匣母[?]、緝部[?p]”。

      ②王力先生上古常用字聲母及韻部歸類表中均不收該字,但其聲符“刀”隸屬于“端母[t]、宵部[o]”,因而將該字暫歸于“端母[t]、宵部[o]”。

      ③北方方音中多地均呼“我”為“卬[??53]”。

      ④王力先生“上古韻部及常用字歸類表”中“魚”部下收“樗”字,但聲母中不收“樗”字,而“匣”母下收“雩”字,由于“樗”字的聲符為“雩”,所以,“樗”字也當(dāng)歸于匣母,因而將該字暫歸于“匣母[?]、魚部[a]”。

      ⑤王力先生“上古聲母常用字歸類表”中不收“苛”字,但收“可”字,歸于“溪母”,而“苛”的聲符為“可”,故暫將“苛”歸于“溪”母;韻部歸類表中收“苛”字,隸屬于“歌部”,因而最終將“苛”字的上古音歸于“溪母、歌部”。

      ⑥原文作“未”,周祖謨先生認(rèn)為當(dāng)為“末”,并援引前人觀點(diǎn),此處據(jù)此校為“末”。

      ⑦即使是原文的“未”字,由于古音屬明母[m]物部[?t],與“彌、末”聲同韻近,韻部亦為旁對轉(zhuǎn)的關(guān)系,因此,此三字的古音均相近。

      ⑧王力先生“上古常用字歸類表”中不收“飵”字,但收“乍”字,“乍”歸于“崇母、鐸部”,故暫將以“乍”為聲符的“飵”字也歸于“崇母、鐸部”。

      11月部下亦收“涅”字?!百|(zhì)[et]”部與“月[at]”部同屬于韻尾為[t]的入聲韻,故屬相近的韻,此處暫只將“涅”歸屬于“質(zhì)”部以便于分析。

      12郭璞注“噎”為“皆謂咽痛也”。參詳參周祖謨《方言校箋》(中華書局,1993年版)第41頁第13條。

      13王力先生“上古常用字歸類表”中不收“倯”字,但其聲符“松”歸于上古“心母、東部”,故此處暫將“倯”字歸于“心母、東部”。

      14王力先生“上古常用字歸類表”中不收“膊”字,但與其聲符相同的“博、傅”聲母歸于“幫母”;“傅、溥、賻”韻部歸于“魚部”,故此處暫將“膊”字歸于“幫母、魚部”。

      16王力先生“上古常用字歸類表”中不收“粃”字,但其聲符“比”歸于“幫母、脂部”,故此處暫將“粃”字歸于“幫母、脂部”。

      17王力先生“上古常用字歸類表”中不收“饦”字,亦不收其聲符“乇”,但以“乇”為聲符的“讬、詫”屬于透母、“吒、讬、宅、詫”四字屬于鐸部;故此處暫將“饦”字歸于“透母、鐸部”。

      參考文獻(xiàn):

      [1]徐朝華.爾雅今注[M].天津: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1987.

      [2]周祖漠.方言校箋[M].北京:中華書局,1993.

      [3]史秀菊.河津方言[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歡
      音讀擬音河津
      山西河津:新型農(nóng)民“觸網(wǎng)” 特產(chǎn)俏銷他鄉(xiāng)
      詩畫河津
      中華詩詞(2021年8期)2021-12-31 08:39:56
      Short A Sounds
      從知行合一探索中國擬音行業(yè)的發(fā)展之路
      戲劇之家(2019年25期)2019-10-06 02:18:25
      文言文“四讀”教學(xué)法之淺見
      讀寫算(2019年7期)2019-08-07 10:02:42
      河岸的花
      暢談(2019年5期)2019-04-01 07:22:02
      只為讓你“聲”臨其境
      擬音師魏俊華:我的世界里只有你
      國內(nèi)首席擬音師魏俊華:我的世界里只有你
      女子世界(2017年11期)2017-11-23 16:47:33
      語言接觸中的“洋涇浜”現(xiàn)象新議
      文教資料(2017年35期)2017-09-25 05:45:52
      丰镇市| 泰兴市| 体育| 九龙坡区| 阳曲县| 贞丰县| 永定县| 西宁市| 剑阁县| 改则县| 望都县| 沐川县| 绥阳县| 山丹县| 辽中县| 桐梓县| 高台县| 珲春市| 什邡市| 罗甸县| 永和县| 晋州市| 鸡泽县| 津南区| 南郑县| 昭通市| 城市| 澄江县| 道真| 清河县| 民勤县| 邮箱| 南雄市| 呼伦贝尔市| 开封县| 大洼县| 教育| 双峰县| 潍坊市| 呼和浩特市| 乌兰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