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杜甫“陷賊”辨

      2018-01-31 01:07:42薛天緯
      杜甫研究學刊 2017年4期
      關鍵詞:靈武叛軍長安

      薛天緯

      自北宋迄今,千年來學界對杜甫生平事跡形成了認同度很高的共識,似乎不存在值得關注的疑點或爭議。但關于某些節(jié)點的敘事,事實上仍有不小的懸疑。欲解決這些懸疑,很難寄希望于新材料的發(fā)現(xiàn)(這幾乎是可遇而不可求之事)。然而,僅僅憑借詩歌文本及基本史料(比如《資治通鑒》)的細讀,仍可能有所收獲,有可能對相關事件打破傳統(tǒng)說法而作出更為切合實際的新敘事?!跋葙\”之說,即為一例,試辨之如下:

      一,“陷賊”說之發(fā)端及傳延

      記述杜甫生平事跡最早的文獻,在唐代,先后出于樊晃及元稹。樊晃是杜甫同時代人,大歷年間任潤州刺史,曾編《杜甫小集》六卷,所撰《杜工部小集序》有“至德初,拜左拾遺”之句。元稹應杜甫孫杜嗣業(yè)之請撰《唐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其中也有“屬京師亂,步謁行在,拜左拾遺”的記事。二者記述杜甫在安史亂中此一時段事跡較簡略,著眼點均在“拜左拾遺”。五代后晉時,署名劉昫的官修《舊唐書》成,其《杜甫傳》記曰:“(天寶)十五載,祿山陷京師,肅宗征兵靈武,甫自京師宵遁赴河西,謁肅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遺?!睌⑹律栽敚g有錯誤,但沒有“陷賊”的記述。

      到了北宋,編集杜甫集的王洙在《杜工部集記》中對詩人生平事跡作了概述,“陷賊”說首次出現(xiàn):“天寶末,以家避亂鄜州,獨轉(zhuǎn)陷賊中。至德二載,竄歸鳳翔,謁肅宗,授左拾遺,詔許至鄜迎家?!迸c此同時,王洙對《舊唐書》關于杜甫的記事有所駁正,曰:“觀甫詩與唐實錄,猶概見事跡,比‘新書’(緯按,指《舊唐書》)列傳,彼為踳駁”,“《傳》云:遁赴河西,謁肅宗于彭原。而集有《喜達行在》詩,注云:自京竄至鳳翔。”王洙在這里以杜詩為據(jù)對《舊唐書》進行的駁正,無疑是可取的。這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王洙在提出“陷賊”說之際,自道其研判杜甫事跡的方法,是“觀甫詩與唐實錄”。“唐實錄”是帝王的實錄,只能提供杜甫相關事跡發(fā)生的大背景,而不可能直接言及杜甫事跡,因此我們可以判定,王洙正是“觀甫詩”而提出“陷賊”之說。

      正如蕭滌非主編《杜甫全集校注》在《前言》中指出的,王洙所編《杜工部集》“是后來所有杜集之祖本。爾后,一切編年、分體、分類、分韻本皆以此為據(jù)”。也就是說,王洙所見到的杜詩以及詩的編年,與我們今天所見到的杜詩以及詩的編年相同。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就“觀甫詩”這一話題,在千年之下與王洙展開“對話”。王洙是怎樣通過“觀甫詩”而得出杜甫“以家避亂鄜州,獨轉(zhuǎn)陷賊中”的論斷呢?通覽杜甫自天寶十五載,即至德元載(756)攜家北上避亂至至德二載(757)“竄歸鳳翔”這一時期的詩作,其中并未出現(xiàn)“陷賊”一語。我們可以推知,王洙的想法,乃是因為長安淪陷時杜甫本不在長安,但杜甫于至德元載九、十月間至二載春又在長安寫有《月夜》《哀王孫》《悲陳陶》《悲青坂》《哀江頭》《春望》等詩,因而斷定杜甫這一時期人在長安;然而此期長安已被叛軍占領,杜甫之在長安非“陷賊”而何?同時,杜甫詩中又有“昔沒賊中時,潛與子同游”(《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況我墮胡塵,及歸盡華發(fā)”(《北征》)等句,“沒賊中”“墮胡塵”這樣的自道之語會提示王洙形成“陷賊”的判斷。以上應該就是王洙的思維邏輯。王洙所說“獨轉(zhuǎn)陷賊中”一語,“獨”是強調(diào)杜甫獨自一人而非與家人一起,“轉(zhuǎn)”的意思則強調(diào)杜甫是經(jīng)過一番輾轉(zhuǎn)而“陷賊中”(訓參楊樹達《詞詮》),或釋為“卻陷賊中”(訓參王锳《詩詞曲語詞例釋》)。再仔細推究“陷賊”二字,除了指明杜甫身在賊中之客觀事實外,似還包含了杜甫其實是陷于叛軍之手這層意思。

      繼王洙之后,宋祁在所撰《新唐書·杜甫傳》中對杜甫這一時段的經(jīng)歷有了更詳細的記述:“會祿山亂,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肅宗立,自鄜州羸服欲赴行在,為賊所得。至德二年,亡走鳳翔,上謁,拜右拾遺。”《新唐書》“為賊所得”的說法,較王洙之“陷賊”說語意基本相同而表述更為明確,而且明言這是發(fā)生在杜甫自鄜州“欲赴行在”的途中。

      “陷賊”(或“為賊所得”)說自宋代形成之后,一直傳延至今,未見異議。茲列舉最具代表性的若干說法如下:

      仇兆鰲注《杜詩詳注》(中華書局1979年10月出版)之《杜工部年譜》:“(肅宗至德元載)聞肅宗即位,自鄜羸服奔行在,遂陷賊中。”“自鄜羸服奔行在”一語基本照抄《新唐書》,“陷賊中”則用王洙《杜工部集記》語。

      楊倫箋注《杜詩鏡銓》(中華書局1962年12月出版)“附錄”之《杜工部年譜》,與上引仇注文字全同。

      蕭滌非主編《杜甫全集校注》“附錄”之《杜甫年譜簡編》:“只身奔赴行在。不幸途中為叛軍俘獲,押赴長安”。

      謝思煒校注《杜甫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之《杜甫年譜簡編》:“欲……投靈武。中途被擄至長安。”

      蕭、謝兩種杜集最新注本謂“押赴長安”“擄至長安”,乃是“陷賊”之后敘事的合理延伸。

      二,杜甫“陷賊”辨

      以下即依托《杜甫全集校注·杜甫年譜簡編》這段文字作“箋注”式的詳細考察:

      (天寶十五載)五月,奉先縣受到叛軍威脅,杜甫從長安奔往奉先,攜家向北轉(zhuǎn)移,至白水縣(今屬陜西)依時任白水縣尉的舅父崔頊,作《白水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

      奉先縣(今陜西蒲城)屬京兆府。白水縣(今陜西白水)屬馮翊郡(同州)。馮翊郡的范圍與今陜西渭南地區(qū)相當,即關中平原的東部,白水縣位于該郡最西北端,北依黃龍山,是關中平原與陜北山區(qū)的過渡地帶,所以較奉先安全。詩人在白水所作《白水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寫道:“兵氣漲林巒,川光雜鋒鏑。知是相公軍,鐵馬云霧積……東郊何時開?帶甲且未釋?!痹妼懥藢?zhàn)爭形勢的關切,“相公軍”指鎮(zhèn)守潼關的哥舒翰(官左仆射、同平章事,因稱“相公”)所率官軍,“鐵馬云霧積”謂兵力強盛?!皷|郊何時開”是盼望早日擊敗進攻潼關的叛軍,解除長安東面的威脅。由此可知,此詩必寫于六月上旬,潼關尚未失守時。

      六月,叛軍攻破潼關,白水受敵,杜甫又攜家北逃……七月中,抵三川縣,作《三川觀水漲二十韻》,題下原注:‘天寶十五載七月中,避寇時作?!詈蟀布以卩~州(今陜西富縣)羌村。

      《彭衙行》作于翌年秋,已經(jīng)任官左拾遺的杜甫在回鄜州省親之際,回憶上年北上避亂的往事,詩曰:

      《三川觀水漲二十韻》(詩長不錄),注家謂作于這年七月中避寇時,良是。三川縣屬鄜州,今富縣有三川驛,在縣城之南,唐時三川縣應即其地。詩以“觀水漲”為題,實寫途中遇到的一場山洪,并從眼前路途的艱難生發(fā)出“浮生有蕩汩,吾道正羈束”“舉頭向蒼天,安得騎鴻鵠”一類人生感慨。詩中唯寫山洪的兇猛險惡,而未言及叛軍對人的威脅?!杜硌眯小泛汀度ㄓ^水漲二十韻》告訴我們,杜甫攜家自白水向北經(jīng)坊州至鄜州這一路,自六月中旬至七月間并未與叛軍遭遇,他所經(jīng)行的地區(qū)雖然因地方官附賊而名義上已經(jīng)淪陷,但并非被叛軍直接占領。當杜甫一家在羌村住下來時,這個小山村也一定是安全的。

      八月,聞肅宗即位于靈武(今屬寧夏),即從羌村出發(fā)北上,取道延州(今陜西延安),經(jīng)石門,過徐寨,上萬花山,到達延安七里鋪,欲出蘆子關轉(zhuǎn)道靈武,只身奔赴行在。不幸途中為叛軍俘獲,押赴長安。

      《資治通鑒》載,七月甲子(十二日)肅宗于靈武即位。杜甫從羌村出發(fā)奔赴行在的準確日期無從得知,“八月”只是比較合理的推想。甚至杜甫奔赴行在的行動本身也是后世杜詩編集者及研究者推想出來的。其根據(jù),只能是《彭衙行》中“少留同家洼,欲出蘆子關”二句。鄜州的北面是延州,州治所膚施(今陜西延安)。蘆子關在唐代屬延州,位于延州西北部(今屬靖邊縣天賜灣鄉(xiāng)),出蘆子關繼續(xù)西北行,經(jīng)夏州、鹽州,可達靈武。杜甫如果不是以奔赴靈武為目的,其“欲出蘆子關”的行動就無法解釋了。至于《新唐書》謂杜甫“自鄜州羸服欲赴行在”一語中“羸服”的細節(jié)描述,以意度之,應是出于杜甫翌年所作《述懷一首》中“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二句,蓋彼時自長安赴鳳翔行在“羸服”情狀如此,此時自鄜州赴靈武行在亦當同此“羸服”。

      三,杜甫其實是潛回長安

      北赴靈武未果,杜甫當返回羌村。然而,上文已述及,至德元載九、十月間至次年春,杜甫又寫了《月夜》《悲陳陶》《悲青坂》《春望》等詩,這些詩篇明顯作于長安。那么,杜甫如何又到了長安?如若跳出傳統(tǒng)的“為賊所得”說,轉(zhuǎn)換為另一種思路,我以為杜甫是自己潛回長安,姑稱“潛回”說。

      “潛回”說依據(jù)為何?我想至少有兩點。首先,杜甫關切時局、心系朝堂的人臣情懷,使他不會在小小山村安住下來避亂。杜甫攜家避亂,其實全是為家人的安危著想,他自己則時時懷有另一種打算。杜甫此前已有北赴靈武投奔行在之舉,次年四月又有奔赴鳳翔行在之舉,在這兩次行動之間,杜甫立足現(xiàn)實情勢應該還有一次行動,即“潛回”長安。他的行動具有連續(xù)性,而且,每次行動都有一個共同的趨向,就是向朝廷靠攏。長安雖然陷于叛軍之手,但如前引《資治通鑒》所記述,長安民間的抗敵活動很活躍,這些消息會在心向朝廷的百姓中不脛而走。杜甫“潛回”長安,應受到這種形勢的鼓勵。當時,官軍與叛軍的戰(zhàn)事除河北、河南主戰(zhàn)場及潼關一帶之外,都發(fā)生在長安西部。我們來看看長安以西的形勢:對于占領著長安的叛軍來說,“西門之外率為敵壘”(前引《資治通鑒》),官軍距離長安并不遙遠。杜甫《悲陳陶》詩所寫的陳陶之戰(zhàn),戰(zhàn)場即在咸陽之東(詳后),咸陽緊鄰長安,咸陽之東實即長安的西郊。至于咸陽之西,前引《資治通鑒》已說到,“賊兵力所及者,……西不過武功”,武功再向西,出了京畿道的邊界,進入岐州鳳翔郡,《塞蘆子》詩云“岐有薛大夫”,那里就完全是扶風太守兼防御使薛景仙控制的地區(qū),而且即將成為肅宗進軍長安的行在所。因此,在觀察了平叛戰(zhàn)爭的總體形勢后,在奔赴靈武行在不果的情勢下,杜甫選擇“潛回”長安,實即迎著官軍進攻的方向、亦即向朝廷靠攏。當然,我們還可以設想,杜甫“潛回”長安,亦有長期形成的“長安情結”的驅(qū)動作用,并不排除他要親眼看看長安失陷后的真實境況,這些都出自他無比深厚的家國情懷,我們實在不可低估了杜甫這種情懷的熱切程度及其左右人之行動的力量。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閨中”之人知道杜甫此時人在長安,才談得上“憶長安”。假如杜甫“只身奔赴行在,不幸途中為叛軍俘獲,押赴長安”,對“閨中”來說,他就是出門一去無消息,失蹤了,該向何處憶他?“只獨看”之“獨”,不僅寫了因為自己離家在外,妻子只能獨自望月懷人,又寫了因為“小兒女”不解事,不能與母親同“看”同“憶”,因而倍增了母親的孤獨和凄涼。我們甚至可以猜想,杜甫“潛回”長安,畢竟有一定隱秘性,所以他只給妻子做了交代,夫妻倆還將此事瞞著孩子,“小兒女”并不知道父親去了長安,自然也就“未解憶長安”了。詩用所謂“對面寫法”,所寫“閨中”情事全出自詩人自己的想象。此種細微入里的心理描寫,表明詩人與妻子各自將對方處境及心境了然于心。再回過來細味開首二句,詩人似感慨于前不久還與妻子并坐在鄜州的月下,而今夜自己離開家人來到長安,妻子就只能“獨看”鄜州月了!

      《哀王孫》(詩略)宜作于九月。詩人路遇的這位王孫,實為死里逃生??芍衍娫陂L安殺戮皇室亦有疏漏。

      此期在長安,杜甫寫有三首密切關注戰(zhàn)局的詩篇《悲陳陶》《悲青坂》《塞蘆子》。以“詩史”價值而言,此三詩實不亞于“三吏”“三別”。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野曠天清無戰(zhàn)聲,四萬義軍同日死。群胡歸來血洗箭,仍唱夷歌飲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

      杜甫在長安獲知了戰(zhàn)事的準確消息,“四萬”之數(shù)與史書記載相合。“群胡”二句所寫叛軍氣焰囂張的場景,是杜甫在長安親見親聞。接著,又寫了《悲青坂》:

      我軍青坂在東門,天寒飲馬太白窟。黃頭奚兒日向西,數(shù)騎彎弓敢馳突。山雪河冰野蕭瑟,青是烽煙白是骨。焉得附書與我軍,忍待明年莫倉促。

      至德二載正月,杜甫在長安作《塞蘆子》:

      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邊兵盡東征,城南空荊棘。思明割懷衛(wèi),秀巖西未已?;芈源蠡膩恚藕w虛爾。延州秦北戶,關防猶可倚。焉得一萬人,疾驅(qū)塞蘆子。岐有薛大夫,旁制山賊起。近聞昆戎徒,為退三百里。蘆關扼兩寇,深意實在此。誰能叫帝閽,胡行速如鬼。

      二載三月,杜甫在長安作有著名的《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連三月”,諸家解說多有紛爭,茲不論列。其實,“連”即連綿,猶“兵連禍結”之“連”,“烽火連三月”即“戰(zhàn)火連綿的三月”?!凹視秩f金”,表明詩人與家人曾有書信相通,只是戰(zhàn)亂年月音信稀缺罷了。他在長安的住處家人是知道的,否則,“家書”寄往何處?

      二載春,杜甫在長安的重要詩作還有《哀江頭》。開首云:“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薄皾撔小倍?,實可啟發(fā)人們對杜甫“潛回”長安的想象。詩的結尾曰:“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痹娙嗽谇暨B終日,至晚方歸。他棲身城南,所以“欲往城南”;但卻眼巴巴地“望城北”,因為他心向著城北。城北是肅宗行在的方向,前引《資治通鑒》“民間相傳太子北收兵來取長安,長安民日夜望之”數(shù)語,即是杜甫詩句的注腳。《悲陳陶》結句“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亦可互參。

      積年讀杜,疑惑在胸,難于釋懷。今詳參杜詩,略有心得,不避固陋,發(fā)為新說,愿與研杜諸君共為切磋。

      注釋

      ①楊軍撰:《元稹集編年箋注·散文卷》,三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9頁;仇兆鰲:《杜詩詳注·附編》,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2236頁。元稹文又見《杜甫全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出版),第6580頁及華文軒編《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匯編·杜甫卷》(中卷)(中華書局1964年出版),第15頁,無“屬”字。

      ③蕭滌非主編:《杜甫全集校注》,第658頁;《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匯編·杜甫卷》,第61頁。王洙《杜工部集記》亦載于《杜詩詳注》“附錄”,無“獨”字。

      ⑤(宋)歐陽修、宋祁等撰:《新唐書》,中華書局1997年版,第1458頁?!端囄闹尽份d:“《唐書》一百卷,又一百三十卷,(吳)兢、韋述、柳芳、令狐峘、于休烈等撰。”與此《唐書》相較,劉昫撰《舊唐書》晚出,故稱《舊唐書》為“新書”。

      ⑦蕭滌非主編:《杜甫全集校注·前言》,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47頁。

      ⑧(宋)歐陽修、宋祁等撰:《新唐書》,中華書局1997年版,第5737頁。

      ⑨(宋)歐陽修、宋祁等撰《新唐書·杜甫傳》研究杜甫事跡的方法,與王洙之“觀甫詩”基本相同,其對杜甫事跡的記述除了杜甫與嚴武“睚眥”的不經(jīng)之說采自《云溪友議》(詳參傅璇琮、吳在慶《杜甫與嚴武關系考辨》,載《文史哲》2004年第1期)的“小說家言”之外,其余均可在杜甫詩文中得到印證。因此我們可以推想,宋祁提出“為賊所得”說的思維邏輯與王洙提出“陷賊”說也應相同。

      猜你喜歡
      靈武叛軍長安
      早熟靈武長棗果實糖代謝酶與早熟的相關性
      我們長安
      水VS火
      西游新記 2
      中 計
      愛你(2016年18期)2016-04-10 09:38:58
      殼聚糖對靈武長棗保鮮效果研究
      中國果菜(2015年2期)2015-03-11 20:01:01
      水與火
      靈武長棗水提多糖結構特征及理化性質(zhì)
      食品科學(2013年15期)2013-03-11 18:25:35
      中國再生資源(靈武)產(chǎn)業(yè)示范基地隆重開業(yè)
      抚顺县| 农安县| 丰城市| 临沂市| 伊春市| 洛宁县| 浮山县| 滨州市| 新丰县| 长岭县| 正安县| 信丰县| 玛纳斯县| 东源县| 宿松县| 汉中市| 闽清县| 遂宁市| 广平县| 合江县| 沧州市| 原阳县| 天水市| 绥化市| 凤凰县| 西畴县| 柏乡县| 锡林浩特市| 瓮安县| 大同市| 华安县| 德兴市| 鹰潭市| 湟中县| 韶山市| 平罗县| 苏尼特右旗| 称多县| 岑溪市| 福安市| 岢岚县|